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系统性红斑
  • 6篇系统性红斑狼...
  • 6篇狼疮
  • 6篇红斑
  • 6篇红斑狼疮
  • 3篇心理
  • 3篇系统性红斑狼...
  • 3篇红斑狼疮患者
  • 2篇心理状况
  • 2篇心理状况调查
  • 2篇症状
  • 2篇症状自评
  • 2篇症状自评量表
  • 2篇首发
  • 2篇首发症
  • 2篇首发症状
  • 2篇自评
  • 2篇自评量表
  • 2篇误诊
  • 2篇误诊分析

机构

  • 11篇徐州医学院第...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1篇张亚萍
  • 5篇荣良群
  • 3篇龚爱平
  • 2篇刘斌
  • 2篇龚新石
  • 1篇王虎
  • 1篇董申琴
  • 1篇唐福林
  • 1篇朱本亮
  • 1篇魏秀娥
  • 1篇陈新军
  • 1篇杨森
  • 1篇郎连松
  • 1篇袁勇
  • 1篇龚爱萍

传媒

  • 2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健康心理学杂...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全国自身免疫...
  • 1篇中华医学会全...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进行了心理状况的调查,旨在为SLE患者的心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7例SLE患者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制的SLE患者心理影响因素调查表,并与中国常模比较。结果:SLE...
张亚萍荣良群王克勤
文献传递
17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首发症状及误诊分析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首发症状及早期误诊原因以期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78例SLE患者首发症状及早期临床资料。结果:178例患者中有76例(42.7%)患者曾被误诊,其中有32例(18%)被误...
张亚萍荣良群王克勤龚新石
文献传递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的临床研究(附2例报告)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DISH)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报道2例DISH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DISH患者年龄分别为59岁和64岁,均以反复腰背痛为主要症状,X线均示前韧带钙化为主的脊柱改变,特征性X线表现为椎体前缘呈波浪线样改变,椎间盘和椎间小关节正常,除脊柱外,骨及四肢关节韧带附着点也见明显骨质增生。2例均曾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AS),但与AS不同的是DISH发病年龄大,骶髂关节正常,与HLA-B27关系不大。结论DISH应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尤其是AS,避免误诊及不必要的治疗。
张亚萍刘斌李高玉龚新石
关键词:腰痛
风湿性多肌痛1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提高对风湿性多肌痛(PMR)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本院确诊的PMR19例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诊治进行讨论。结果19例中有15例曾误诊。患者的主要表现有发热、晨僵、四肢肌肉僵痛,表现为对称性分布的颈部、肩胛带、骨盆带两或三处同时或先后受累,且血沉(ESR)明显增快,平均ESR98mm/1h,泼尼松15~30mg/d口服,疗效明显。结论老年长期低热伴肌痛,肌无力,ESR持续大于50mm/1h,在排除肿瘤、感染及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应考虑到PMR的可能,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常是诊断的重要佐证。
张亚萍荣良群刘斌龚新石
关键词:风湿性多肌痛血沉糖皮质激素
17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首发症状及误诊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首发症状及早期误诊原因,以期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78例SLE患者首发症状及早期临床资料。结果178例患者中有76例(42.7%)患者曾被误诊,其中有32例(18%)被误诊两个以上的疾病。误诊的疾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肌炎、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结论SLE患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首发症状无固定模式,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和思维局限等是构成SLE早期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积极进行相关的检查,可减少早期误诊率。
郎连松张亚萍荣良群王克勤龚新石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首发症状误诊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状况调查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调查 SLE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  67例 SLE患者填写症状自评量表 ( SCL-90 )及自制的 SLE患者心理影响因素量表。结果 SLE患者与中国常模比较 ,SCL-90阳性项目数、阳性均分及各种因子均高于中国常模。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 7种因子与中国常模相比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敌对、偏执与中国常模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LE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 ,提示以后在药物治疗的同时 ,应辅以心理治疗 。
张亚萍荣良群龚爱平王克勤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心理状况症状自评量表影响因素
溶血磷脂酸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分析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的关系
2006年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二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变化,揭示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的预警作用。方法随机选择62例患者,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脑梗死早期(CI)组30例,短暂脑缺血发作组(TIA)32例,并选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用ELISA法测定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用有机溶剂抽提法测定溶血磷脂酸(LPA)。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早期组和短暂脑缺血发作组血浆中LPA和ox-L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短暂脑缺血发作组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组相比,短暂脑缺血发作组血浆中LPA水平较高(P<0.05)。急性脑梗死早期组和短暂脑缺血发作组血浆中LPA和ox-LDL之间比较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血浆中LPA和ox-LDL活性增高,且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短暂脑缺血发作组血浆中LPA水平较急性脑梗死早期组增高,LPA作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早期释放的分子标记物,在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指导合理应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方面可能有一定应用前景,ox-LDL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也密切相关。
龚爱平荣良群陈新军魏秀娥董申琴张亚萍朱本亮杨森袁勇王虎
关键词:溶血磷脂酸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预警缺血性脑血管病
33例Jo-1抗体综合征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提高对抗组氨酰抗体 (Jo -1抗体 )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地总结了 3 3例抗Jo -1抗体阳性和56例抗Jo -1抗体阴性多发性肌炎 (PM )及皮肤炎 (DM )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抗Jo -1抗体阳性患者出现 :肺间质病变 72 .73 % ,肺部感染 72 .73 % ,多关节炎 66.67% ,Raynaud′s 2 7.2 7% ,技工手 15.15% ,发热 87.88%。抗Jo-1抗体阴性患者出现肺间质病变 2 5 0 0 % ,肺部感染 3 3 .92 % ,多关节炎 3 0 .3 6% ,Raynaud′s 10 .71% ,技工手5.3 6% ,发热 73 .2 1%。结论 相对于抗Jo -1抗体阴性患者 ,抗Jo -1抗体阳性患者具有肺间质病变及多关节炎症状突出 ,合并肺部感染的机率高 ,而肌炎症状较轻 ,吞咽困难症状较少等特点。
张亚萍唐福林
关键词:肌炎肺间质病变多关节炎
风湿性多肌痛19例临床分析
探讨风湿性多肌痛(PMR)临床特点、误诊原因、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回顾性分析了19例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14例,年龄54~75岁,平均6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肩胛带、骨盆带肌肉疼痛和僵硬。...
张亚萍
文献传递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22例临床分析
张亚萍吴系美马学毅龚爱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