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倩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巢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实证
  • 3篇制造业
  • 3篇皖江城市
  • 3篇皖江城市带
  • 3篇城市
  • 3篇城市带
  • 2篇实证分析
  • 2篇实证研究
  • 1篇新农合
  • 1篇新升本院校
  • 1篇医保
  • 1篇医保基金
  • 1篇院校
  • 1篇梯度理论
  • 1篇欠发达
  • 1篇欠发达地区
  • 1篇区位
  • 1篇区位熵
  • 1篇区域经济
  • 1篇群发

机构

  • 7篇巢湖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张倩
  • 2篇方玲
  • 1篇伍旭中
  • 1篇王晶晶

传媒

  • 4篇巢湖学院学报
  • 2篇时代金融
  • 1篇泰山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安徽省新农合的运行困境及优化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安徽省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对安徽省新农合参保率、大病报销比例、个人缴费标准和人均住院治疗费用所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新农合政策为我省参合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但在减少农民实际医疗支出方面作用有限;通过比较分析安徽与山东、河南两省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投入发现:财政医疗卫生支出较低、医保基金支出激增、医疗管理监督体制不规范、乡村医生和资金筹集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安徽省新农合疾病防范、经济减贫和健康改善效应的发挥。
汪佳群王瑞张倩
关键词:新农合资金筹集报销比例医保基金减贫参保率
安徽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与集群发展的实证分析——以原巢湖市为例
2012年
区域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增强地区竞争力水平,而承接产业转移是发展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原巢湖市产业承接与产业集群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承接产业转移能够推动产业集群的有效发展,并认为产业承接会在不同的产业产生差异性作用的结论,最后提出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要根据地方特点有选择地承接,更好地推动地方主导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方玲张倩
关键词:产业承接产业集群区位熵
影响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对策分析——以新升本院校为例被引量:5
2011年
西方经济学是本科院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新升本院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教授好这门课程,使学生对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知识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运用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是新升本院校经济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新升本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并探讨了提高新升本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张倩
关键词:新升本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
安徽省承接上海自贸区产业转移研究
2017年
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带来新一轮的来自区内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转移,安徽省是否能抓住机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供给侧改革,创造新的增长点,成为文章研究的重点。文章主要通过计算安徽省与上海自贸区三大产业的梯度差异,确定空间转移的可能性,再进一步通过高端制造业的梯度系数、区位商和比较劳动生产率来分析高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结合产业结构协同性分析得到安徽省可以实行差异化承接上海自贸区的高端制造业,最后结合安徽省在资源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有利条件,对实现逆(反)梯度承接上海自贸区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提出政策建议,对安徽省对接上海自贸区,实现供给侧改革,快速融入上三角经济一体化建设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
王晶晶张倩
关键词:高端制造业产业梯度系数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FDI为例被引量:5
2011年
文章利用皖江城市带2009年的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对影响皖江城市带九个城市承接产业转移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劳动力成本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规模呈负相关关系;第二,皖江城市带现有工业基础与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成正相关关系;第三,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规模与它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越大的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也越大;第四,皖江城市带产业集聚度与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成正相关关系。所以,要更好地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必须在夯实工业基础、提高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集聚度上下功夫。
张倩伍旭中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最小二乘法
产业链空间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皖江城市带制造业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就皖江城市带制造业产业链间的空间集聚对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和产业链空间集聚度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升;皖江城市带制造业的空间集聚能显著地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张倩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制造业产业链
皖江城市带制造业空间集聚度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通过计算区位熵和行业集中度指数对皖江城市带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皖江城市带在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在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处于劣势;第二,皖江城市带各城市的优势产业参差不齐,合肥、芜湖和马鞍山的优势产业较明显,产业结构趋于高级化;滁州、巢湖、宣城和池州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相似,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主。为提高竞争优势,皖江城市带各个地区要充分利用已有产业优势,建立城际协作机制,进行合理分工和合作,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集群,发挥集群效应。
张倩方玲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制造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