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宇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项血清学检查联合应用对老年菌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清样淀粉蛋白A(SAA)对于老年菌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感染患者140例(年龄≥65岁)为研究对象,按血培养结果分为菌血症患者(60例)和非菌血症患者(8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年龄≥65岁)为对照组,测定全部研究对象血清CRP、PCT和SAA水平及阳性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菌血症和非菌血症患者血清CRP、PCT和SA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菌血症患者这3项指标水平高于非菌血症者(P<0.05)。在单项检测中,P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3项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单项检测。由G^-菌引起的菌血症患者这3项指标水平高于G^+菌菌血症患者(P<0.05)。结论血清CRP、PCT和SAA这3项指标对老年菌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王笑伟张宁宇穆彩琴
- 关键词:菌血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 多发性骨髓瘤手术治疗患者外周血细胞积分和IL-32与预后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手术治疗患者外周血细胞积分和白细胞介素(IL)-32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MM患者102例。检测所有患者术前1 d的单核细胞绝对数(MO#)、血小板(PLT)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IL-32水平,计算外周血细胞积分。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1年),根据MM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76例)和死亡组(26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判断MM患者术后死亡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M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估MM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外周血细胞积分2~3分、MO#>0.6×10^(9)·L^(-1)和MCV>100 fL所占比例,以及胱抑素C(Cys C)、IL-32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细胞积分、IL-32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串联)判断MM患者术后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1、0.837、0.9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细胞积分2~3分组生存率显著低于0~1分组(P<0.05),高IL-32组(IL-32≥62.38 ng·L^(-1))生存率显著低于低IL-32组(IL-32<62.38 ng·L^(-1))(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细胞积分、IL-32和Cys C均是MM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风险比(HR)分别为3.854、3.677、3.575,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394~10.650、1.330~10.161、1.294~9.880]。结论外周血细胞积分联合IL-32可作为判断MM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敏感指标。
- 马丽媛于小汇张宁宇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
-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肺栓塞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和呼吸内科就诊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确立D-二聚体检测对于肺栓塞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利用免疫比浊法的原理,对患者血浆D-二聚体进行定量检测。结果经实验发现,确诊为肺栓塞的45例患者血浆D-聚体结果为(1.86±0.29)μg/ml高于正常临界值(O.5μg/m1);治疗4d后血浆D-聚体结果为(0.8±0.24)μg/ml,比治疗前降低;7d后测量的血浆D-聚体结果为(O.45±0.19)μg/ml,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血浆D-二聚体升高是肺栓塞发生的敏感指标,同时也可作为观察肺栓塞治疗效果的指标。
- 张宁宇吕向阳杜鹏
- 噻托溴铵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 2016年
-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稳定期D组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Ⅰ组(34例)、Ⅱ组(34例)及Ⅲ组(33例)。Ⅰ组患者采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进行治疗,Ⅱ组患者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Ⅲ组患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 MWT)及呼吸困难情况。结果治疗后,Ⅲ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6MWT均明显高于Ⅰ组、Ⅱ组,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Ⅰ组、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稳定期D组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噻托溴铵或丙酸氟替卡松,可明显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症状。
- 于蓉张宁宇王兴善
- 关键词:噻托溴铵丙酸氟替卡松肺功能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