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慧琴

作品数:10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东晋
  • 1篇东晋时期
  • 1篇新语
  • 1篇应制诗
  • 1篇用事
  • 1篇语词
  • 1篇语词考释
  • 1篇诗歌
  • 1篇诗式
  • 1篇诗韵
  • 1篇世说新语
  • 1篇陶渊明
  • 1篇篇章
  • 1篇齐梁
  • 1篇文论
  • 1篇文献学
  • 1篇另类
  • 1篇考释
  • 1篇古文献
  • 1篇古文献学

机构

  • 8篇广西大学

作者

  • 8篇张慧琴
  • 1篇谢仁敏

传媒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唐都学刊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钦州学院学报
  • 1篇黑龙江生态工...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世说新语》不收陶渊明之原因再探析
2014年
关于《世说新语》何以不收陶渊明的原因,各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诸家观点有其合理成分,但也仍有可商榷之处。将讨论重点置于东晋的时代风尚与《世说新语》的甄选标准,认为陶渊明的农本思想、抱朴含真理念、拙于言辞的定位以及高士之隐的追求等方面,与《世说新语》中名士们所崇尚的贵族化风流、人工美、崇尚清谈和好"通隐"等相背离,这才是导致陶渊明事迹不见于《世说新语》的重要原因。
张慧琴
关键词:陶渊明东晋时期另类
从谢朓到上官婉儿:齐梁至初唐诗韵演变管窥被引量:2
2015年
初唐诗对齐梁诗的沿袭和革新不仅表现在诗风、审美等方面,还体现在诗歌的用韵上。应制诗的用韵技巧更能说明两个时期的实际语音流变。作为这两个时期的代表诗人谢朓、上官婉儿,他们的应制诗很好地印证了这一演变:一方面,上官婉儿沿袭了谢诗的二等韵的分用,部分韵部的独用;另一方面,摆脱了"四声八病",部分韵部发生了分化和合流。
谢仁敏张慧琴
关键词:应制诗诗韵
《绀珠集》研究
《绀珠集》是一部成书于南宋初年的具杂纂性质的文献书目。因之前撰写论文、整理文献时发现很多佚文材料源自《绀珠集》,如能从文献文学的角度将《绀珠集》作专门研究,不失为有益之举,故将研究对象定为《绀珠集》。  对《绀珠集》的研...
张慧琴
关键词:古文献学编撰特点
文献传递
上官婉儿诗歌语词考释被引量:1
2014年
上官婉儿的诗歌代表了初唐宫廷诗的辉煌,也开启了盛唐诗出游诗歌盛况。作为中宗朝鲜有的巾帼诗人,她的诗歌却很少有人作专门的考释和研究,而对于诗歌中的疑难语词也待于进一步考释。
张慧琴
关键词:诗歌语词考释
姚宽《西溪丛语》杜诗批评研究
2015年
《西溪丛语》是宋代一部重要的考辨类笔记作品,作者姚宽旁征博引,其评注的杜诗虽数量不多,却被后世杜诗注家及学者广泛引用。他研究杜诗主要集中在典故出处和订正讹误,可信度较高,姚宽的评"杜诗"于后世杜诗注家意义重大。
张慧琴
《景龙文馆记》残卷补遗及补正
2015年
《景龙文馆记》久已散佚,迄今也只有少数学者涉其辑佚工作。贾晋华先生对《景龙文馆记》的残卷整理数量最多,内容可信度较高,但依然尚待补充,且有多处可商榷之处。现经翻阅其他古籍,得补遗八则,另针对贾晋华先生所辑的不完整及不当之处,提出补正六则。
张慧琴
关键词:补遗补正
《西溪丛语》版本源流研究
2015年
《西溪丛语》是南宋姚宽撰写的笔记作品。在考究其书中的著录情况时,发现版本甚多,卷数及内容差别也很大:主要有2卷本和3卷本,目前可见的有12个版本,多在鴸鸣馆刻本的基础上形成。对其版本源流进行梳理,辨其优劣,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西溪丛语》的流传情况。
张慧琴
关键词:版本源流
《诗式》对“用事”的界定及规则研究——以《文论选》所录篇章为例
2015年
皎然的《诗式》是唐代影响深远的诗学论著,解读《中国历代文论选》节录的《诗式》内容可知皎然以及编者所要表达的诗学观念,其中有关诗歌"用事"论,从概念及功用上把"用事"和"用典"、"比"区分开,使"用事"成为一个独立的诗学概念。并且通过例证,认为诗歌用事应做到"不傍经史,情格俱高"、"真于情性,尚于作用"、"用事不俗,不为事使"三个准则方可成就好诗。较之前代的刘勰、钟嵘等文论家,皎然对"用事"客观系统地论说开启了诗歌用事理论的新时代。
张慧琴
关键词:《诗式》用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