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成

作品数:16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8篇重编程
  • 7篇胚层
  • 7篇祖细胞
  • 7篇内胚层
  • 7篇干细胞
  • 6篇上皮
  • 6篇上皮细胞
  • 6篇消化道
  • 6篇化道
  • 3篇间充质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多能干细胞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培养
  • 2篇生物学
  • 2篇起始细胞
  • 2篇肿瘤
  • 2篇无血清

机构

  • 16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6篇张文成
  • 13篇裴雪涛
  • 11篇王韫芳
  • 9篇覃金华
  • 8篇王术勇
  • 7篇常铭洋
  • 5篇闫舫
  • 3篇岳文
  • 3篇王思涵
  • 2篇周军年
  • 2篇池木根
  • 2篇房芳
  • 2篇曾泉
  • 2篇王静雪
  • 2篇南雪
  • 2篇李艳华
  • 2篇柴宁莉
  • 2篇万军
  • 2篇吴本俨
  • 2篇刘红艳

传媒

  • 4篇中国医药生物...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第12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PS细胞的生成——转录因子的决定性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具有分化全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其全能性的维持取决于多种转录因子、表观修饰因子等组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在这其中Oct4、Sox2、Nanog被认为是核心调控因子。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Yamanaka实验室将Oct4、Sox2、c—Myc和Klf4导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中,成功的获得了与小鼠ESCs在表型、生长特性、
张文成李艳华裴雪涛
关键词:转录因子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IPS自我更新能力OCT4
将消化道来源上皮细胞重编程为内胚层干/祖细胞的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消化道来源上皮细胞重编程为内胚层干/祖细胞的方法,是以人胃上皮细胞(hGECs)作为起始细胞,以人胃肌成纤维细胞(aGSEMFs)来作为滋养层,用选自FBP、Bay K 8644、Bix01294、SB...
王韫芳王术勇张文成覃金华王璇常铭洋闫舫裴雪涛
将消化道来源上皮细胞重编程为内胚层干/祖细胞的小分子化合物组合、重编程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将消化道来源上皮细胞重编程为内胚层干/祖细胞的小分子化合物组合和重编程试剂盒。以人胃上皮细胞为起始细胞,以人胃肌成纤维细胞作为滋养层,用选自FBP、Bay K 8644、Bix01294、SB43154...
王韫芳王术勇张文成覃金华
文献传递
由消化道来源上皮细胞重编程获得的内胚层干/祖细胞的传代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消化道来源上皮细胞重编程获得的内胚层干/祖细胞的传代方法及应用,其中提供的传代方法是将由消化道来源上皮细胞重编程获得的内胚层干/祖细胞以胃肌成纤维细胞、Fibronectin或Cell‑TAK为细胞外基...
王韫芳王术勇张文成覃金华王璇常铭洋闫舫裴雪涛
文献传递
诱导脐带血来源的CD34+细胞重编程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 cells)
目的:目前已经利用转录因子的表达使得人类各种成体细胞(表皮成纤维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肝细胞、外周血细胞等)重编程形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 cells),然而对脐带血来源的细胞的诱导仍在研究
姚海雷张文成王思涵李保伟张锐习佳飞周军年吕洋曾泉施双双何丽娟南雪李艳华岳文裴雪涛
关键词:多能干细胞多潜能性细胞重编程
文献传递
无血清培养基SYL-SF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和扩增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 探讨新型无血清培养基SYL—SF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扩增作用。方法机械分离方法获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从P1代开始将含小牛血清的原代培养基SYL-NBCS更换为实验组SYL-SF和对照组MSCM-SF两种无血清培养基对细胞进行培养、传代、扩增和维持。利用Alexa Fluor 488 annexin V检测细胞凋亡率,CCK-8法比较传代细胞的增殖效率,并对细胞进行形态、表型、染色体核型和分化能力等方面的检测和评价。结果分离得到的单个脐带问充质干细胞在原代培养基SYL-NBCS中培养8-15d可获得原代(P0)细胞,更换为无血清培养基后,SYL-SF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MSCM-SF组;在细胞传代过程中SYL—SF组细胞增殖能力较强且维持MSCs特异性表面标志和向脂肪、骨、软骨等多向分化的潜能,并且在传代过程中维持正常染色体核型。结论SYL—SF无血清培养基可以对UC-MSCs进行良好地体外扩增和维持。
张文成王韫芳常铭洋池木根孔维霞裴雪涛吴祖泽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无血清生物疗法蛋白质类
临床研究用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制备策略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并易于推广的临床研究用间充质干细胞的产业化制备策略。方法常规方法分离获得原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P1-P3代以含小牛血清培养基进行稳定传代后,以无血清培养基对P4-P6代细胞继续培养和扩增,并以含血清培养基作为对照。倒置显微镜每天定时观察细胞生长状态,CCK-8法比较P4代和P6代细胞在两种培养基中的增殖能力,并对P4-P6代细胞的细胞裂解液和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残留量进行检测。结果对分离获得的原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在含血清培养基中,P1-P3代细胞增殖能力稳定,以4×10^4/ml密度接种,3.5-4d可达到90%融合;细胞进入P6后,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条件下增殖能力与含血清培养基相近;BSA残留量检测结果显示,无血清培养基组中细胞的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中残留的BSA量低于10ng/10^6细胞,满足《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对相关细胞治疗产品中BSA残留量的标准要求。结论含血清培养与无血清培养相结合的程序性培养扩增体系,可为临床提供数量充足、质量可控的间充质干细胞。
张文成王韫芳常铭洋池木根王华刘银霞覃金华闫舫裴雪涛吴祖泽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生物医学研究
细胞重编程与诱导内胚层多能干细胞的获取与鉴定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主要承担机体代谢、去氧化、糖原储存、白蛋白分泌以及胆汁分泌等功能,在毒物药物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由各种原因引发的终末期肝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1],我国作为肝病大国,这种现象尤为严重。目前针对...
张文成
关键词:细胞重编程生物学功能终末期肝病免疫排斥
文献传递
由消化道来源上皮细胞重编程获得的内胚层干/祖细胞的传代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消化道来源上皮细胞重编程获得的内胚层干/祖细胞的传代方法及应用,其中提供的传代方法是将由消化道来源上皮细胞重编程获得的内胚层干/祖细胞以胃肌成纤维细胞、Fibronectin或Cell‑TAK为细胞外基...
王韫芳王术勇张文成覃金华王璇常铭洋闫舫裴雪涛
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祖细胞分化为巨核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共培养对体外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造血干/祖细胞生成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得到骨髓和脐带2种来源的MSC,并对它们进行表面标志和多向分化能力的鉴定,同时通过实时定量PCR及对RT-PCR产物的电泳分析,对比相同培养代数下2种MSC表达造血因子的情况;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通过直接接触或Trans-well分隔的方式分别与MSC共培养,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并检测巨核系特异性的表面标志和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骨髓和脐带来源的MSC均分泌对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有促进作用的造血因子,与造血干/祖细胞直接共培养,对于巨核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化效果不明显;在非接触共培养的条件下,对巨核细胞的增殖及分化都产生促进作用,且骨髓来源的MSC较脐带来源的MSC效果更加明显。结论:MSC与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非接触培养,对其向巨核分化和增殖的促进作用明显,本实验所用的骨髓来源MSC促分化效果更好。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优化巨核系诱导分化体系奠定了基础,并对未来体外大规模制备巨核系祖细胞应用于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曲洺逸王静雪王静雪王思涵房芳陈琳张文成贾雅丽岳文谢小燕
关键词:巨核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共培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