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爱娟

作品数:56 被引量:177H指数:6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潍坊市科技局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1篇脑梗
  • 19篇梗死
  • 17篇脑梗死
  • 14篇血管
  • 10篇多态
  • 8篇基因
  • 8篇急性
  • 7篇多态性
  • 7篇预后
  • 7篇基因多态性
  • 6篇动脉
  • 6篇血管紧张
  • 6篇血管紧张素
  • 6篇脑白质
  • 5篇血压
  • 5篇抑制物
  • 5篇缺血
  • 5篇纤溶
  • 5篇纤溶酶
  • 5篇纤溶酶原

机构

  • 52篇潍坊市人民医...
  • 14篇潍坊医学院
  • 4篇胜利油田中心...
  • 1篇烟台市莱阳中...
  • 1篇山东煤矿总医...

作者

  • 56篇张爱娟
  • 21篇宋保华
  • 19篇张爱元
  • 12篇管立学
  • 9篇季祥武
  • 6篇王敬先
  • 6篇李剑平
  • 6篇钟池
  • 5篇周丽
  • 4篇辛艳平
  • 4篇罗宁
  • 4篇黄静
  • 3篇郑艳华
  • 3篇赵廷常
  • 3篇逄迎春
  • 3篇张淑云
  • 3篇赵黎明
  • 2篇肖守仁
  • 2篇董光
  • 2篇于新军

传媒

  • 6篇潍坊医学院学...
  • 5篇中国实用神经...
  • 3篇临床荟萃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部位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对患者不同认知领域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对患者不同认知领域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患者120例,按磁共振成像部位分为皮质下组、半卵圆中心组、脑室旁组及混合组,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物体记忆测验(FOM)、快速词汇测验(RVR)、积木测试(BD)、数字广度测试(DS)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评价认知功能。结果皮质下组的语言表达评分(0.36±0.49)分低于对照组(1.00±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混合组RVR评分(27.00±9.22)分、与侧脑室旁组RVR评分(32.30±7.7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与其他组(皮质下、半卵圆中心、对照组)(38.21±11.93)分、(35.94±9.53)分、(37.00±3.1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62,P=0.013);混合组BD评分(21.20±9.21)分,与半卵圆中心组BD评分(25.63±12.1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而与其他组(皮质下、侧脑室旁、对照组)(37.14±10.43)分、(36.80±14.27)分、(40.30±6.2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95,P=0.000);混合组的即刻语言记忆、计算力、短程记忆、视空间与执行评分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30、0.016、0.000)。各组间定向力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MOCA中P=0.256、MMSE中P=0.325)。结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部位不同,对不同认知领域的影响不同。侧脑室旁病变对记忆力的影响、皮质下病变对语言的影响、半卵圆中心病变对图像识别与构成的影响较为明显;混合组病变受累较广泛,可造成广泛的认知功能障碍。MOCA量表有助于发现早期认知障碍的存在,较为敏感。
贾晓彧张爱娟王琦王绍博王洪财辛艳平陈静
关键词:脑缺血磁共振成像
抗栓药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2009年
目的探讨抗栓药物联合应用对失去溶栓机会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起病6~1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约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46)给与巴曲酶、肠溶阿斯匹林、双嘧达莫等抗拴药物,及其他常规治疗。对照组(n=37)除常规治疗外,尚给与阿斯匹林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治疗组凝血常规等实验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4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7±6.4)显著低于对照组(20.1±7.2)(P〈0.01)。治疗后90天治疗组患者Barthel指数(86.8±12.9),显著高于对照组(43.4±15.1)(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抗栓药物联合治疗后,除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外,其他凝血指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抗栓药物联合治疗对失去溶栓机会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较单用阿司匹林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出血事件的风险也没有增加。
钟池王安宁宋保华于新军逢迎春张爱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巴曲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
不同剂量凯洛欣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和血浆内皮素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凯洛欣(KLX)对急性脑梗死(AC I)神经功能评分(NFS)、日常生活状态评分(ADL)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叠加、安慰剂对照方法;KLX分10m l/d和20m l/d 2种剂量组;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NFS、ADL评分和血浆ET测定。结果治疗后7天和14天,KLX1组、KLX2组NFS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1;且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1。KLX1组和KLX2组NFS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ET在各时间点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ET在对照1组和对照2组>KLX1组>KLX2组,P<0.05。治疗过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KLX治疗AC I安全、有效,能明显降低血浆ET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20m l/d以下剂量范围内存在正相关的量效关系。
李剑平王延苓郑艳华王成东周丽张爱娟张淑云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内皮素神经功能
脑白质病变104例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脑白质病变(WML)的危险因素。方法:将入院病人104例依脑白质病变程度分为两组,中重度病变组46例,轻度或无病变组58例。观察两组间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高血压病史、血压稳定性、冠心病史在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而糖尿病史、吸烟、饮酒、体重指数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重度WML可能与高血压、血压的波动、冠心病有关,与糖尿病史、吸烟、饮酒、肥胖可能无关。
赵黎明张爱娟夏金花胡鸣一王振刚
关键词:脑白质病变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2002年
张爱元季祥武张爱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率变异性HRV预后
脑血管事件血管储备功能的研究
张爱娟宋保华李莉钟池逄迎春李剑平
主要应用于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判断、预防及其干预治疗。部分病人阿司匹林预防无效,反复脑血缺血事件发生,华发令预防有效,维持INR于1.8-3.0之间安全。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影响血管的储备功能,影响病人预后及干预治疗决策。缺血性...
关键词:
关键词:血管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不同部位脑出血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1999年
目的 分析不同部位脑出血、幕上不同出血量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采用24h 动态心电图记录54 例脑出血急性期病人24h 窦性心率,用HRV软件进行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分析。结果 右半球出血患者SDNN(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每连续5m in 时段标准差)明显低于左半球出血病人(P分别< 0.05,0.01),幕下出血高频谱成分(HF)明显低于幕上出血(P< 0.05),幕上出血的出血量与SDNN呈负相关(r= - 0.5216,P< 0.01)。结论 不同部位。
张爱娟罗宁张爱元宋保华宋美香
关键词:脑出血心率变异性植物神经系统
多发白质微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白质微梗死与脑白质疏松(LA)有无相关性及LA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7月因头昏、头晕等入院的急性白质微梗死收住院的124例患者及查体中心门诊健康体检者33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知情并且同意1年以后复查颅脑磁共振。根据Fazekas量表将入组患者按照LA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组(LA0级组、LA1级组、LA2级组、LA3级组)。以患者入组时作为时间基点,1年后随诊复查颅脑MRI,分别在基点及1年后对每组患者的颅脑MRI进行白质高信号评分。结果 LA0级组与对照组比较,1年后白质高信号评分明显增加(P〈0.01)。LA0-LA3级组患者在基点时和1年后的白质高信号评分差值相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结论有白质新发微梗死的LA0组比正常对照组白质病变进展明显快,白质病变越严重,进展越快,推测多发白质微梗死促进LA的发生和进展。
刘洋张爱娟高琳芝杜衍君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磁共振
遗传性多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5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家系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Familial 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 FCCM)的临床表现和根据不同表现的治疗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一家系3代人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查体、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并作遗传学分析。结果 (1)FCCM患者常为多发病灶;(2)对顽固性癫痫、出血患者推荐手术治疗,并且定期做核磁共振检查;(3)此家系可能为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结论核磁共振检查若发现多部位CCM提示可能为家族性,不同序列核磁共振成像(MRI)尤其是磁敏感、梯度回波序列、高场强MRI是重要检查手段,DT成像和fMR成像在外科手术中作用大。
高琳芝张爱娟杨利丽刘迎春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遗传性
单侧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及并发呼吸衰竭临床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总结单侧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21年11月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和潍坊市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28例单侧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临床主要表现为痛温觉减退占92.86%(26/28),共济失调占85.71%(24/28),肢体麻木占75%(21/28),头晕占71.43%(20/28);MRI均可见延髓背外侧梗死灶,病变位于延髓头部9例(32.14%)、中部7例(25%)、尾部12例(42.86%);CTA显示27例(96.43%)存在责任动脉,分别为椎动脉狭窄(15例,53.57%)、小脑后下动脉闭塞(10例,35.71%)、双侧椎动脉闭塞和单侧椎动脉夹层(各1例,3.57%)。11例(39.29%)予以静脉溶栓,其中3例桥接椎动脉支架植入术,17例(60.71%)予以保守治疗;19例(67.86%)预后良好,9例(32.14%)预后不良。5例(17.86%)并发呼吸衰竭,对症治疗后1例预后良好、1例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重残、2例死亡。结论单侧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检查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部分患者可并发呼吸衰竭,应密切监测其呼吸功能。
高琳芝张爱娟张爱元马梦冰钟孟飞
关键词:延髓外侧综合征呼吸功能不全椎动脉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