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 作品数:51 被引量:97 H指数:6 供职机构: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深圳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TOLL样受体与肿瘤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2年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属先天性免疫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patterns,PAMPs)识别受体,在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中起关键作用。TLRs在多种肿瘤中均有表达。大量研究认为,TLRs可通过构建肿瘤微环境、帮助逃逸肿瘤免疫、增强侵袭转移、促进耐药等方面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郑燎源 张猛 李维平关键词:肿瘤 发病机制 信号转导通路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TOLL样受体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分子水平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5年 垂体腺瘤是鞍区常见肿瘤,按照肿瘤生物学行为分三类: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及治疗相对棘手,肿瘤常常侵犯周围结构如海绵窦、蝶筛窦、上斜坡、鞍底骨质、硬脑膜等,且易发生垂体瘤卒中致病情危急[1];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通常按Hardy-Wilson分级、分期标准,即蝶鞍正常或局限性扩张,肿瘤〈10 mm为Ⅰ级;蝶鞍扩大,肿瘤≥10 mm为Ⅱ级;鞍底骨质局限性破坏为Ⅲ级;鞍底骨质弥漫性破坏为Ⅳ级;通过CSF或血-脑屏障播散为V级。 赵程程 李维平 张猛 高永中 张秋生关键词:侵袭性垂体腺瘤 侵袭性垂体瘤 垂体瘤转化基因 瘤卒中 泌乳素腺瘤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HIF-1α、E-cadherin表达水平及与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及与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50例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90d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介入治疗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n=94)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n=56)。收集所有入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治疗前血清HIF-1α、E-cadherin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HIF-1α、E-cadherin对aSAH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评估效能,应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aSAH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HIF-1α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E-cadherin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HIF-1α、E-cadherin评估aSAH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832(0.787-0.877)、0.769(0.719-0.819),两者联合评估的AUC(95%CI)为0.922(0.877-0.967)。预后不良组脑血管痉挛、改良Fisher分级为Ⅲ级、Hunt-Hess分级为Ⅲ级的患者占比及高血压史人数和GC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血管痉挛(OR=2.050,95%CI:1.254-3.353),Hunt-Hess分级为Ⅲ级(OR=2.354,95%CI:1.346-4.115),血清HIF-1α≥127.33 pg/mL(OR=3.374,95%CI:1.659-6.859),血清E-cadherin≤168.26 ng/mL(OR=2.954,95%CI:1.624-5.370)是aSAH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SAH患者的血清HIF-1α和E-cadherin表达水平与介入治疗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麦浩坚 张力 李华晓 刘裕浩 张猛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氧诱导因子-1Α E-钙黏蛋白 黏液瘤病毒体外对胶质瘤细胞杀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C6细胞在体外对黏液瘤病毒的易感性,并测定黏液瘤病毒对体外C6胶质瘤细胞的杀灭作用。方法以黏液瘤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以灭活病毒作为阴性对照,5-Fu作为阳性对照,DEMD液做空白对照,应用Western—Blot法、倒置显微镜及MTT法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成活率。结果病毒感染组及5-Fu组24h后细胞成活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同时病毒感染组细胞出现明显细胞病变。结论C6胶质瘤细胞在体外对黏液瘤病毒易感,黏液瘤病毒在体外对C6胶质瘤细胞有杀灭作用。 张猛 张秋生 梁世杰 纪涛 林恒州 李维平关键词:神经胶质瘤 疾病易感性 体外研究 动态脑电图监测对脑损伤后早期癫痫诊疗的意义 被引量:1 2008年 脑电图(EEG)作为脑功能直接的反映,能客观敏锐地窥知脑的功能状态。脑电图监测具有无创、安全、便捷及可动态监测等优点,易于推广应用,脑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尤其在癫痫的辅助诊断方法中,脑电图是最重要、最有价值和最方便的手段之一。笔者通过对142例急性颅脑创伤(TBI)患者的诊治和随访,探讨动态脑电图监测在急性颅脑创伤患者伤后癫痫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 王建中 李维平 黄国栋 黄贤键 张猛 高永中关键词:动态脑电图监测 早期癫痫 脑损伤后 急性颅脑创伤 诊疗 颅脑创伤患者 血液稀释疗法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液稀释疗法对重型颅脑创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42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每组患者红细胞压积(HCT)、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变化及6个月GOS,比较两组患者HCT、PbtO2、GOS评分情况。结果(1)治疗组HCT〈0.25时,PbtO2与HCT呈正相关(r=0.732,P〈0.01);HCT≥0.25时,PbtO2与HCT呈负相关(r=-0.698,P〈0.01)。(2)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btO2明显升高(t=2.27,P=0.029),预后明显改善(X^2=5.09,P〈0.05)。结论血液稀释疗法可以明显提高脑组织的供氧,改善sTBI患者的预后。 张秋生 李维平 黄国栋 梁世杰 张猛 高永中关键词:血液稀释 氧分压 脑组织 智能急救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急救系统,包括:控制中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求救信息,根据所述求救信息确定目标医院,发送急救指令至救护车,使用于运送病人至所述目标医院的救护车前往急救,所述急救指令中携带病人和目标医院的位置信息;目标... 任力杰 李维平 胡诗雨 李俊 张猛 蔡婧婧文献传递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孟方 贡雪浩 张猛27例外伤性脑梗塞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9年6月本院收治的27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疗18天~3个月,随访3个月至年,平均6个月。27例患者中,19例恢复良好,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1例(手术组死亡1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机制复杂,并发症多,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应加强对外伤性脑梗塞的研究,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林恒州 张猛 纪涛关键词:外伤性脑梗塞 诊治 一种脑卒中筛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脑卒中筛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方法包括:获取病历档案,病历档案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历数据;根据病历档案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数据集,预处理数据集包括影响脑卒中发病的影响... 任力杰 李维平 胡诗雨 李俊 张猛 蔡婧婧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