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甘霖

作品数:312 被引量:5,201H指数:4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7篇期刊文章
  • 30篇专利
  • 15篇会议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9篇农业科学
  • 5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1篇天文地球
  • 9篇经济管理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生物学
  • 3篇理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29篇土壤
  • 28篇城市土壤
  • 24篇土壤发生
  • 24篇土壤有机
  • 23篇土壤系统
  • 23篇土壤系统分类
  • 20篇有机碳
  • 16篇中国土壤
  • 15篇污染
  • 14篇地理
  • 14篇土壤分类
  • 14篇土壤有机碳
  • 14篇成土
  • 13篇有机质
  • 13篇中国土壤系统...
  • 13篇重金
  • 13篇重金属
  • 12篇制图
  • 11篇土壤学
  • 11篇土壤质量

机构

  • 312篇中国科学院
  • 6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5篇中国科学院研...
  • 1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0篇南京大学
  • 8篇浙江大学
  • 7篇安徽理工大学
  • 7篇香港浸会大学
  • 6篇内江师范学院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沈阳农业大学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遵义师范学院

作者

  • 312篇张甘霖
  • 86篇龚子同
  • 79篇赵玉国
  • 73篇李德成
  • 70篇杨金玲
  • 49篇宋效东
  • 39篇刘峰
  • 27篇吴华勇
  • 16篇赵文君
  • 14篇骆国保
  • 14篇张学雷
  • 12篇陈鸿昭
  • 11篇赵明松
  • 11篇卢瑛
  • 10篇阮心玲
  • 10篇袁大刚
  • 10篇黄来明
  • 10篇杨飞
  • 9篇陈志诚
  • 9篇赵其国

传媒

  • 69篇土壤学报
  • 63篇土壤
  • 31篇土壤通报
  • 7篇农业工程学报
  • 7篇第四纪研究
  • 7篇地理科学
  • 6篇环境科学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中国科学:地...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土壤学进展
  • 3篇生态环境
  • 2篇地理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科技导报
  • 2篇农村生态环境

年份

  • 8篇2024
  • 11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8篇2020
  • 12篇2019
  • 12篇2018
  • 20篇2017
  • 17篇2016
  • 8篇2015
  • 14篇2014
  • 11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16篇2010
  • 8篇2009
  • 15篇2008
  • 15篇2007
  • 12篇2006
  • 19篇2005
3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离子型稀土闭矿区土壤铵态氮富集特征被引量:3
2023年
离子型稀土开采使用的浸矿剂(硫酸铵)造成土壤铵态氮(NH_(4)^(+)-N)残留,带来严重的氮污染,危及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导致稀土矿开采受限。为明确已开采矿区土壤中NH_(4)^(+)-N的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择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一个已闭矿4年的原地浸矿离子型稀土矿山,在山体不同坡位布点,自土表至矿体底板(土体与基岩交界处,深度为5.5~9.7 m)分层采样,并测定了土体中的NH_(4)^(+)-N及其相关的土壤性质。结果表明,矿区土壤NH_(4)^(+)-N含量范围为2.32~1056.44 mg·kg^(-1)(263.12±301.59 mg·kg^(-1)),是自然和农田土壤的数倍甚至上百倍。从土体分布来看,矿体部分土壤NH_(4)^(+)-N含量高于其上部土壤,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从不同地形部位来看,NH_(4)^(+)-N的平均含量坡顶>坡底>坡中。由于土体中铵过饱和,不同于自然土壤,NH_(4)^(+)-N的分布不受常规土壤理化性质的直接影响,主要受控于浸矿液直接输入的深度、输入量和土体结构带来的渗透性能变化。在降雨的淋洗作用下,开采矿区土体中大量的NH_(4)^(+)-N会不断向周边土壤和水体迁移,对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危害。本研究结果对完善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氮化物的迁移过程、指导氨氮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许哲杨金玲张甘霖张甘霖周俊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被引量:122
2013年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建立了亚类以上高级单元分类标准和检索,但在基层分类标准方面尚待系统建立和完善。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与土系划分的标准,从标准建立的背景、原则与特点到标准本身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并用实例演示了土族土系标准在具体土壤上的应用。
张甘霖王秋兵张凤荣吴克宁蔡崇法章明奎李德成赵玉国杨金玲
关键词: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土系
青海省表层土壤属性数字制图被引量:15
2019年
对于土壤景观复杂的大区域,样点往往较为稀疏,如何准确地进行土壤预测制图仍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以青海省为研究区,基于近年采集205个土系调查点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分别建立了表层(0~20 cm)土壤全氮、有机碳、粉粒含量和pH四个基本土壤属性与环境协同变量(海拔、坡度、地形湿度指数、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和地表反射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对该地区进行了土壤多要素预测制图,分析了影响土壤空间变异的控制性因素。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全氮、有机碳、粉粒含量和pH的R^2分别是0.61、0.53、0.47和0.54,这说明随机森林模型可解释47%以上的土壤空间变异。表层土壤全氮和有机碳空间分布趋势东南高,西北低,pH呈现出相反的空间模式;粉粒含量东高西低,预测结果高值出现在柴达木盆地和南部玉树、果洛地区。环境变量的重要性分析表明,年降水量对表层土壤全氮、有机碳、pH空间分布模式具有控制性影响,夜间地表温度与表层土壤粉粒含量空间变异具有较强的协同关系。
庞龙辉刘峰赵霞宋效东李德成张甘霖石平超王欣烨代子俊
关键词:环境变量
基于RUSLE模型的安徽省土壤侵蚀及其养分流失评估被引量:51
2016年
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安徽省土壤侵蚀及其养分流失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土壤侵蚀强度与海拔、坡度等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0年安徽省土壤侵蚀总量为3 454×104 t a-1,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值为256.9 t km-2 a-1。全省以微度土壤侵蚀为主,侵蚀强度由北向南逐渐加剧。淮北与沿淮平原、江淮丘陵岗地以微度土壤侵蚀为主,皖南丘陵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以强度侵蚀为主。海拔200~500 m和坡度15°~25°的区域土壤侵蚀量最大。不同土壤侵蚀强度在各高程、坡度带的面积分布比例规律相似,随着海拔和坡度的增加,土壤侵蚀强度逐渐加剧。微度侵蚀的面积比例逐渐减小,其他侵蚀强度的面积比例逐渐增加。全省因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等养分流失总量为106.6×104 t a-1,其中SOC、TN、TP和TK的平均流失量分别为3.57、0.37、0.10和3.90 t km-2 a-1。土壤养分流失量总体上由北向南逐渐增多,淮北与沿淮平原四种养分平均流失量和流失总量最小,皖南丘陵山区平均流失量和流失总量最大。
赵明松李德成张甘霖程先富
关键词:RUSLE土壤侵蚀土壤养分流失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参比被引量:66
1999年
本文以土壤系统分类为基础,进行发生分类和系统分类的比较,讨论并列表举出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的参比。
龚子同陈志诚骆国保张甘霖赵文君
关键词:土壤系统分类土壤发生分类土壤分类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基层分类与制图表达被引量:36
1999年
简单回顾国内外土壤基层分类的历史,提出概述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和其制图表达的基本体系。
张甘霖龚子同
关键词:土壤系统分类土壤制图
淮北平原样区的土系划分被引量:34
1999年
本文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研究的总要求,应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探讨了淮北平原样区的土系划分,在有关土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土系划分的原则与依据,对样区土系作了具体划分。
杜国华张甘霖骆国保
关键词:特征土层土壤分类
苏中平原南部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研究被引量:47
2013年
在江苏省中部平原南部选取一个30 km×45 km方形区域为研究区,按照套合采样方法,采集178个耕作层土样,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机械组成,运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研究苏中平原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利用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探讨区域内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8.51±7.80 g/kg,变异系数为27.31%,属中等变异强度;地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构变异占主导作用,各向异性显著,在39°和219°方向上变异程度最剧烈,土壤有机质含量自东北向西南呈递减趋势。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主要受土壤质地、成土母质、地形等因素影响,其中土壤质地是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赵明松张甘霖李德成赵玉国王德彩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地统计学土壤质地成土母质
复杂景观环境下土壤厚度分布规则提取与制图被引量:9
2014年
复杂景观环境下,土壤—环境关系知识的获取是预测性土壤制图的基础。为了探究复杂景观下土壤厚度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该文以黑河上游祁连山区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区,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means cluster,FCM)和决策树(decision Tree,DT)方法,建立了一套获取土壤厚度分布与环境间关系知识的方法。利用2种方法结合获得流域内土壤厚度各分布等级的环境要素关键阈值与土壤-环境关系知识集,将所得环境阈值和知识集进行预测性制图,并通过野外独立样点对制图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厚度图的总体精度为74.2%,Kappa系数为0.659。该研究将2种方法结合获得了土壤厚度分布对应的土壤环境关键阈值和土壤-环境关系知识集,为复杂景观环境下土壤厚度的预测性制图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芦园园张甘霖赵玉国李德成杨金玲刘峰
关键词:土壤制图模糊C均值聚类决策树
苏州水稻土中Fe迁移和同位素分馏
<正>水稻土是经过人类长期种植水稻而形成的具有氧化还原交替特性的土壤。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季节性的淹水和排水将会控制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状态,进而影响土壤中元素的迁移、矿物的溶解和沉淀等过程。铁是土壤中的主要元素,影响着土壤中...
戚玉菡黄方张甘霖李德成于慧敏CraigC.Lundstrom
文献传递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