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涛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川崎
  • 6篇川崎病
  • 3篇基因
  • 3篇儿童
  • 3篇大剂量
  • 2篇动脉
  • 2篇肾上腺
  • 2篇肾上腺髓质
  • 2篇肾上腺髓质素
  • 2篇髓质
  • 2篇相关基因
  • 2篇基因表达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丙球
  • 1篇蛋白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评估
  • 1篇心血管

机构

  • 7篇上海市儿童医...

作者

  • 7篇张艳涛
  • 6篇黄敏
  • 5篇谢利剑
  • 3篇徐萌
  • 3篇李锦康
  • 2篇沈捷
  • 2篇陈晶晶
  • 2篇王健怡
  • 2篇陆颖静
  • 1篇杨晓东
  • 1篇肖婷婷

传媒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川崎病大剂量丙球治疗后基因表达及信号通路变化的研究
背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全身性中、小血管炎性综合征,特别是KD所致的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已成为儿童最常...
谢利剑黄敏徐萌张艳涛
文献传递
大剂量丙球对川崎病肾上腺髓质素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
: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丙球治疗前后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in,ADM)及其它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以探讨静脉丙球治疗KD的作用机理.方法:抽取40例KD患儿静脉丙球治疗前3...
谢利剑张艳涛沈捷黄敏肖婷婷
关键词:川崎病儿童患者肾上腺髓质素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中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川崎病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易并发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目前已发现基因异常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其中MMP基因、MICA基因、IL-10(-627A/C)启动基因、肾上腺髓质素基因等都与冠状动脉损害相关。该文通过对川崎病遗传因素的研究,为冠状动脉损害的临床诊断、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了依据,提示川崎病遗传学的进一步探索具有良好的前景。
张艳涛黄敏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基因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高危因素的研究
目的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全身性中、小血管炎性综合征,其并发的冠状动脉病变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已成为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参与冠脉栓塞、血...
陈晶晶谢利剑黄敏张艳涛徐萌李锦康陆颖静王健怡
文献传递
六分钟步行试验在儿童和青少年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2009年
六分钟步行试验是测量患者或者参加者在六分钟内最快步行速度的步行距离,进而评估受试者的心肺功能情况。作为一种评价患者运动耐量的客观检查,其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具有可重复性,目前仅在儿科少数领域中应用了该评估手段。该文就六分钟步行试验的具体实施、儿科领域研究现状、与其他评估手段的比较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为扩展儿科心肺功能的临床评估提供新的方向。
张艳涛杨晓东
关键词:六分钟步行试验儿童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肾上腺髓质素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及其他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以探讨IVIG治疗K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集40例KD患儿IVIG治疗前3 d及治疗后3 d外周血标本,男25例,女15例;发病年龄10~22个月,平均(16.7±5.4)个月;IVIG治疗方案为1 g/kg×2次。选取其中4例患儿的外周血进行芯片检测基因表达谱,聚类分析法筛选相关基因;同时选择ADM基因,对其余36例KD行ELISA法确认该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4例KD患儿芯片分析发现,IVIG治疗后42个相关炎性基因表达下调(P<0.05)。ELISA法检测发现32例KD患儿血清ADM基因表达在IVIG治疗前明显高于治疗后(P<0.05),与芯片分析相一致;其余4例KD血清ADM浓度在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均在IVIG治疗后出现冠脉扩张。结论 IVIG可能下调了急性期KD相关炎性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冠脉损害的发生;治疗后ADM基因表达增高可能是预测KD冠脉扩张的线索之一。
张艳涛谢利剑黄敏沈捷李锦康
关键词:肾上腺髓质素基因芯片川崎病儿童
2002-2007年川崎病289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总结本院近5a川崎病(KD)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KD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289例住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KD近5a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及临床特征、并发症、药物应用及各项实验室指标;采用SPSS13.0软件评估KD并心血管病变的高危因素,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及Fisher′s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89例KD患儿中,男184例,女105例;<5岁237例(82.0%);发病年龄(34.06±30.11)个月;5-9月份为发病高峰,共167例,占57.8%。KD并心脏损害者52例,发生率为18%,其中冠状动脉病变39例。238例KD患儿在病程2~25d接受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其中198例(83.2%)在病程10d内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发现KD患者确诊后采用不同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剂量与心脏病变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红细胞沉降率与KD并心血管损害有相关性(P<0.001)。结论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是KD并心血管病变的高危因素,但KD并心脏病变的临床高危因素迄今尚不明确,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循证医学研究非常必要。
谢利剑黄敏张艳涛陈晶晶徐萌李锦康陆颖静王健怡
关键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