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荣刚

作品数:21 被引量:108H指数:5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7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降水
  • 4篇气候
  • 4篇流域
  • 4篇环流
  • 4篇黄河
  • 4篇黄河流域
  • 4篇河流域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温
  • 3篇黄河源区
  • 3篇暴雨
  • 2篇汛期
  • 2篇水蚀
  • 2篇台风
  • 2篇气象
  • 2篇气象成因
  • 2篇物理量
  • 2篇环流形势
  • 2篇洪水
  • 2篇风蚀

机构

  • 21篇黄河水利委员...
  • 8篇黄河水利科学...
  • 4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巴彦淖尔市气...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雅安市气象局

作者

  • 21篇张荣刚
  • 8篇王金花
  • 5篇靳莉君
  • 4篇刘吉峰
  • 3篇李占斌
  • 3篇王春青
  • 2篇彭梅香
  • 2篇王鹏
  • 2篇温丽叶
  • 2篇姚文艺
  • 2篇康玲玲
  • 2篇张保龙
  • 2篇焦敏辉
  • 2篇赵蕾
  • 2篇张利娜
  • 2篇刘静
  • 1篇李世杰
  • 1篇金丽娜
  • 1篇刘龙庆
  • 1篇潘婕

传媒

  • 12篇人民黄河
  • 2篇水文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61—2020年黄河源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基于1961—2020年黄河源区16个雨量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应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MK)检验、滑动t检验、Pettitt检验、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对黄河源区年降水、季节降水、汛期降水的变化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年降水以10.0 mm/10 a的趋势显著增加;除冬季呈不明显的减少趋势外,春季、夏季、秋季和汛期降水同样呈增加趋势。(2)黄河源区降水除春季无明显突变外,全年、夏季、秋季、冬季和汛期的对应突变年份分别为2015年、1998年、2018年、2016年和2019年。(3)黄河源区年降水存在3~7 a、6~12 a、9~13 a和16~24 a的变化周期,第一、第二主周期为19 a和11 a,两种主周期都经历了3次“丰-枯”变化;年降水存在2种模态,4种降水表现类型,2种模态的年份数为35 a和13 a。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源区防汛抗旱及上游水库群水资源调度提供参考。
严昌盛王鹏靳莉君刘静轩党委张荣刚
关键词:MANN-KENDALL检验黄河源区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分解
影响黄河流域热带气旋的若干统计特征
2007年
利用1949~2005年台风年鉴资料,将影响黄河流域的热带气旋分为沿海北上类、登陆北上类和其他类,其中登陆北上类对黄河流域影响最多也最为严重。统计分析表明,影响黄河流域的热带气旋有三大特点:①时空分布极不均匀;②多为登陆台风且登陆地点集中;③强度偏强,但是间接影响流域的多。功率谱分析表明,影响黄河流域的各类热带气旋都存在着显著的周期变化(其他类除外)。
彭梅香王春青张荣刚刘吉峰
关键词:气候特征台风热带气旋黄河流域
内蒙古西柳沟流域致洪暴雨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以西柳沟流域实测降雨、径流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发生黄河干流淤堵时流域致洪暴雨的历时、强度、暴雨中心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西柳沟流域致洪暴雨特征可大致概括为三方面,即全流域范围内普降暴雨、前期连续性降雨、以中游高头窑为暴雨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该研究成果可为黄河宁蒙河段水资源合理调度及重大灾害预测预警提供重要参考。
王金花张荣刚李占斌何琦
关键词:致洪暴雨
皇甫川流域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以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皇甫川流域最近几十年的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皇甫川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冬、夏两季降水量空间分布略有差异;②皇甫川流域19世纪60—70年代降水量较大,80—90年代降水量较小,2001—2005年降水量略有增加,降水量变化呈南增北减的特点;③皇甫川流域降水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周期特点比较复杂,20世纪90年代以来周期信号逐渐变弱;④海子塔、皇甫、沙圪堵3站在20世纪70年代的暴雨频次稍大一些,总体无明显趋势性变化,2001—2005年暴雨均值虽略有增大,但暴雨量级变化不大。
张荣刚焦敏辉张勇
关键词:降水量皇甫川流域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黄河流域的响应被引量:43
2011年
黄河流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最近几十年黄河流域气温和降水发生了明显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流域气温明显升高,且以冬季增温为主,流域北部增温尤其显著;20世纪90年代,黄河流域降水明显减少;进入21世纪,降水略有增加。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是黄河流域径流锐减的重要原因。根据气候模式预测结果,2050年黄河流域气温明显升高,降水可能略有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需要制定适应性对策,以减少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不利影响。
刘吉峰王金花焦敏辉张荣刚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资源气温降水黄河流域
我国夏季降水预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夏季降水是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十年我国夏季降水预测技术和方法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热带海洋、欧亚积雪、中纬度环流形势影响东亚夏季降水的物理机制不断应用在夏季降水预测中,新一代气候预测模式系统投入业务化运行,多种模式降尺度释用技术以及动力-统计相结合的季节预测系统逐渐在季节气候预测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夏季降水气候预测能力有了极大提高,我国短期气候预测逐渐走向以客观动力物理预测为基础的时代。
刘珂潘婕张荣刚
关键词:降水预测夏季
2016~2017年凌汛期黄河内蒙河段快速封河的天气成因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11月20~23日内蒙河段强降温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这次快速封河的强降温天气过程,与贝湖附近的横槽转竖密切相关。500h Pa上由里海到西西伯利亚平原上空有高压脊强烈发展,脊崩溃是横槽转竖及强冷空气向南爆发的预报着眼点。随着高空横槽转竖并南下,从地面冷高压主体分裂出来的小高压不断东移南下影响内蒙河段。低层冷槽在移动过程中不断加强,并在偏北风急流作用下产生强冷平流,加剧了内蒙河段的温度梯度,共同造成了本次内蒙河段强冷空气天气过程。当北西伯利亚低地出现大量冷空气堆积,且有典型天气形势配合冷空气活动时,要考虑内蒙地区将有强降温过程;如遇内蒙河段河道流量较小,在沿河各站48h降幅达到寒潮标准,最大降幅在14℃以上时,要考虑内蒙河段从流凌到封河的历时将会较短。
张荣刚靳莉君张利娜张保龙
关键词:环流形势冷高压冷平流
2003年黄河流域汛期天气成因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黄河流域在经历了持续6年的枯水段后,2003年转为多雨年,中游地区连续出现了数次较强的降水过程,使干支流相继涨水。通过分析汛期降水的趋势和分布,总结出2003年汛期黄河流域的天气有四大特点:雨季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时段明显;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偏低;汛期大到暴雨过程多;台风生成较常年偏早,间接影响黄河流域的台风较常年偏多。另外,对造成2003年黄河流域汛期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系统都作了详细分析。
王春青彭梅香张荣刚金丽娜
关键词:黄河流域汛期降水环流台风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与黄河洮渭接壤区旱涝关系被引量:2
2005年
利用洮河、渭河接壤区1951~2000年各月降水量、林家村和红旗站1956~2000年径流量资料,以及同期平流层位势高度场和温度资料,采用Z指数方法对该区旱涝进行等级划分,对平流层爆发性增温与洮渭接壤区旱涝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平流层爆发性增温与洮渭接壤区的多雨年存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②平流层中层在隆冬期间是否发生强爆发性增温,对于洮渭接壤区洪涝和水量偏丰与否具有较好的指示性.
王金花张荣刚康玲玲王云璋
关键词:旱涝平流层爆发性增温Z指数黄河
2007~2008年内蒙古河段凌汛灾害的气象成因被引量:1
2009年
对2007-2008年黄河内蒙古河段出现的近40年来最严重的凌情进行了气象成因分析,认为:①造成较强降温的环流形势主要表现为西风带以经向型环流为主,贝加尔湖地区多为低压槽区,中纬度锋区在40°N附近;极涡中心位于东半球,分裂冷空气南下或中心直接南下至60°N以南地区;有时出现东北冷涡;地面图上,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的地面冷高压势力较强,不断分裂小股冷空气东移南下,并伴有地面冷锋经过内蒙古地区。②持续低温期的环流形势表现为贝加尔湖地区附近出现阻塞高压,贝加尔湖至内蒙古之间长时间维持横槽形势,缓慢释放冷空气南下;地面冷高压势力强,覆盖范围广,维持时间长。③持续升温的环流形势表现为西风带以纬向型环流为主,贝加尔湖地区多出现高压脊,东亚大槽偏东,中纬度锋区不明显,极涡在70°N以北地区;地面图上,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的冷高压势力明显减弱。
温丽叶张荣刚赵蕾
关键词:气温气象凌汛灾害内蒙古河段黄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