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蓓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脑苷
  • 6篇脑苷脂
  • 4篇代谢
  • 4篇海星
  • 3篇脂肪
  • 3篇脂质体
  • 3篇肿瘤
  • 3篇抗肿瘤
  • 2篇脂肪代谢
  • 2篇脂肪肝
  • 2篇脂质
  • 2篇脂质代谢
  • 2篇乳清酸
  • 2篇体内外
  • 2篇罗氏海盘车
  • 2篇活性
  • 2篇海参
  • 1篇胆固醇
  • 1篇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机构

  • 1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1篇张蓓
  • 8篇王玉明
  • 8篇薛长湖
  • 5篇王静凤
  • 5篇杜磊
  • 4篇胡晓倩
  • 3篇任兵兴
  • 3篇李辉
  • 1篇周鑫
  • 1篇薛勇
  • 1篇冯婷玉
  • 1篇李兆杰
  • 1篇徐杰

传媒

  • 2篇营养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2010年中...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星极性脂脂质体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研究海星极性脂中的磷脂和脑苷脂脂质体的抗肿瘤作用.从罗氏海盘车中提取磷脂和脑苷脂,并制备单室脂质体.体外实验采用MTT法测定海星磷脂和海星脑苷脂脂质体对S180细胞的生长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采用不同剂量...
杜磊李辉张蓓薛长湖王静凤王玉明
关键词:罗氏海盘车脑苷脂脂质体抗肿瘤
两种共轭亚油酸对肥胖大鼠血清脂蛋白组成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比较研究两种主要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异构体对肥胖大鼠血脂不同粒径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以OLETF(Otsuka Long-Evans Tokushima fatty rats)肥胖大鼠为实验动物,对照组喂食AIN76合成饲料,CLA组在饲料中分别添加1%(以质量计)的9c,11t-CLA(9ct组)和1%(以质量计)的10t,12c-CLA(10tc组),喂食2w。以试剂盒方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采用HPLC方法按脂蛋白粒径大小,对血清脂蛋白进行细化分析,测定不同粒径中TC和TG浓度。结果 10t,12c-CLA使血清各脂蛋白中TG浓度均显著下降,总TG浓度降低了22.5%,血清小粒径LDL和大粒径HDL中TC浓度显著增加,总TC浓度增加了26.1%。而9c,11t-CLA使血清总TG增加了22.6%,对总TC浓度无显著影响。结论 10t,12c-CLA具有降低血清TG,升高血清HDL-c的效果,但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仍有待深入研究。
王玉明张蓓薛勇李兆杰薛长湖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脂蛋白高脂血症
海参和海星脑苷脂对大鼠急性肝损伤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比较海参和海星脑苷脂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24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正常组、模型组、海参脑苷脂组(SCC)和海星脑苷脂组(SF),分别腹腔注射相应受试物10天,并于实验进行第7天开始利用四氯化碳(CCl4)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了血清肝损伤指示酶活性和肝脏氧化应激水平以及肝脂含量,并观察了肝脏形态学变化,进行了DNA电泳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肝损伤指示酶活性均显著升高,肝脏脂质大量蓄积,肝脏中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肝脏呈现明显病变,肝细胞大量坏死。海参脑苷脂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或称谷丙转氨酶ALT or GPT)、碱性磷酸酶(AKP)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或称谷草转氨酶,AST or GOT)活性和肝脏MDA、NO含量以及肝脂含量相比模型组显著降低,GSH-Px和CAT活性显著升高,肝组织病变和肝细胞坏死状况明显改善,而海星脑苷脂组血清酶活和肝脏氧化应激水平变化不显著,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病变和肝细胞坏死改善效果相比海参脑苷脂组略差。结论海参脑苷脂对四氯化碳引发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清除自由基,降低过氧化物,调节脂质代谢等作用有关,而海星脑苷脂对大鼠肝脏脂质蓄积表现出良好的改善效果,但其对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
张蓓薛长湖周鑫杜磊胡晓倩王玉明
关键词:肝损伤脑苷脂细胞坏死
摄食鱿鱼对乳清酸诱导大鼠脂肪肝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摄食鱿鱼对脂肪肝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分成3组,对照组喂食AIN76标准饲料,模型组饲料中添加1%乳清酸,鱿鱼组添加1%乳清酸和10%鱿鱼。饲喂10d后,分别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以及肝脏TC、TG、磷脂含量。同时测定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S)、苹果酸酶(M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和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酶系活性。结果:乳清酸可显著升高大鼠肝脏以及血清TC、TG含量,升高FAS、ME和G6PDH活性,并降低CPT-1的活性。添加鱿鱼后,显著降低了乳清酸诱导的脂肪肝模型大鼠的肝脏以及血清TC、TG水平,降低了FAS、ME、G6PDH活性并升高了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酶系活性。摄食乳清酸降低了大鼠总脂和中性固醇的排泄,摄食鱿鱼后对大鼠总脂排泄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中性固醇的排泄。结论:摄食鱿鱼可以通过降低乳清酸诱导的脂肪肝模型大鼠的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和升高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酶系活性来抑制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质蓄积。
王玉明任兵兴胡晓倩张蓓杜磊王静凤薛长湖
关键词:鱿鱼脂肪肝乳清酸脂质代谢
海星极性脂脂质体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杜磊李辉张蓓薛长湖王静凤王玉明
关键词:罗氏海盘车脑苷脂脂质体抗肿瘤
海洋棘皮动物脑苷脂对动物肝疾患的改善作用
海洋棘皮动物现存7000多种,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真菌、降血压、抗炎症等多种生理功能。棘皮动物脑苷脂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迄今为止对其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抗肿瘤方面,尚未发现有关其保肝护肝、防治肝脏疾...
张蓓
关键词:脑苷脂肝脏疾患生物活性脂质代谢
论结构性贸易融资及其应用
结构性贸易融资是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是国际贸易融资不断创新、深化的产物。近年来,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全球经济的迅速一体化,信息科技的突飞猛进,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卷入到全球贸易的潮流之中,结构性贸...
张蓓
关键词:结构性贸易融资国际贸易融资融资银行
文献传递
皮质酮对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压力应激激素皮质酮(CORT)对大鼠血脂、肝脏脂肪浓度以及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各8只。对照组背部注射玉米油,CORT25 mg/kg组将25 mg/kg CORT加入玉米油后注射,CORT100 mg/kg组将100 mg/kg CORT加入玉米油后注射,1次/d,共4 d。检测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磷脂(PL)、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肝脏TC、TG、PL含量,并测定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磷脂酸磷酸酶(PAP)、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苹果酸酶(ME)活性,以及FAS、G6PDH、ME脂肪酶的mRN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RT25 mg/kg组及100 mg/kg组大鼠体质量增加明显减缓(P均<0.05),血清TC、TG、PL、H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大鼠肝脏TC及TG含量明显增加(P均<0.05),肝脏磷脂有下降趋势,肝脏脂肪酶FAS、PAP、G6PDH、ME活性明显增加(P均<0.05),FAS、G6PDH、ME mRNA表达量也明显上升(P均<0.05)。结论CORT能显著促进大鼠肝脏脂肪的合成,提高血脂浓度。
王玉明任兵兴胡晓倩张蓓王静凤薛长湖
关键词:皮质酮脂肪代谢酶胆固醇甘油三酯
海星极性脂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研究海星极性脂中的磷脂和脑苷脂脂质体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从罗氏海盘车中提取磷脂和脑苷脂,并制备单室脂质体。采用MTT法测定海星磷脂和海星脑苷脂脂质体对S18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同剂量的海星磷脂和脑苷脂脂质体灌胃移植性S180肿瘤小鼠,分别测定其瘤重、脾、胸腺指数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海星磷脂和海星脑苷脂脂质体在体外对S180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表明,海星磷脂和海星脑苷脂脂质体能显著抑制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提高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延缓荷瘤小鼠体重的下降。结论海星磷脂和海星脑苷脂脂质体在体内、体外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杜磊薛长湖王静凤李辉张蓓王玉明
关键词:海星磷脂脑苷脂脂质体抗肿瘤
海参脑苷脂对脂肪肝大鼠脂肪代谢的调节作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海参脑苷脂(SCC)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乳清酸复制NAFLD大鼠模型,将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海参脑苷脂低剂量组和海参脑苷脂高剂量组,喂食10 d后观察其血清、肝脏脂质和转氨酶活性的变化,以及肝脏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相比对照组,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降低(P<0.05),海参脑苷脂可增加血清脂质含量(P<0.05);模型组肝脏TC和TG含量升高显著(P<0.05,P<0.01),不同剂量的海参脑苷脂均可降低肝脏脂质积累(P<0.05,P<0.01);模型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升高(P<0.05,P<0.01),不同剂量的海参脑苷脂可改善肝脏损伤水平(P<0.05,P<0.01);另外,模型组肝脏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活性显著升高(P<0.05),海参脑苷脂明显降低该酶活性(P<0.05)。结论:海参脑苷脂可显著改善乳清酸诱导的大鼠脂肪肝,并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
张蓓薛长湖冯婷玉胡晓倩任兵兴徐杰王玉明
关键词:海参脂肪肝乳清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