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鲫鱼Dnmt1基因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研究克隆了编码鲫鱼DNMT1蛋白的cDNA序列,并对Dnmt1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和表达丰度差异进行了分析。该cDNA全长4912bp,编码1503个氨基酸。鲫鱼DNMT1蛋白与其他物种DNMT1蛋白的同源性分析表明,N端调节区的保守性较低,但C端的催化区是高度保守的。整胚原位杂交显示,Dnmt1 mRNA在胚胎发育早期是广泛分布的,随着胚胎的发育,Dnmt1 mRNA在眼睛、脑部和已成熟体节的信号较强烈,显示了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鲫鱼胚胎发育早期有丰富的母源Dnmt1 mRNA存在,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其丰度逐渐降低,在胚胎发育至2d后,Dnmt1 mRNA丰度又升到较高水平。RT-PCR检测表明在肝、心、脾、肾、脑、肌肉、视网膜等成体组织中都有Dnmt1的表达,但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在细胞分裂增殖旺盛的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较高。上述结果提示鲫鱼Dnmt1可能参与了胚胎基因组DNA甲基化的重编程,甲基化表观遗传学式样的确立和合子核基因正确时空表达模式形成的调节控制。
- 张蕾谢冰花张琼宇马姗姗罗琛
- 关键词:DNMT1鲫鱼
- 低等脊椎动物中存在基因组印迹进化的基础被引量:2
- 2009年
- 哺乳动物配子发生过程中双亲特异性甲基化印迹导致父母双方的基因组在发育中的不等性和互补性,使父母双方的基因组对正常发育都是必需的.因此,基因组印迹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组整体水平上基因表达调控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也是哺乳动物两性生殖的表观遗传基础.但基因组印迹在脊椎动物中的进化起源、形成并维持稳定的表观遗传修饰分子机制都还完全不清楚.在动物界,由于至今未在非哺乳动物中发现内源印迹基因,基因组印迹被认为可能是胎生哺乳动物单独进化出来的.为探索基因组印迹的进化起源,本文研究了哺乳动物印迹基因在低等脊椎动物的同源基因中是否存在双亲特异性差异甲基化区域.通过用重亚硫酸氢盐测序的方法,对金鱼Igf2基因的CpG岛在精子、卵子、不同发育阶段胚胎以及成体不同组织中的甲基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哺乳动物Igf2基因一样,金鱼Igf2基因内部也存在差异甲基化区域,该区域在卵子中没有甲基化,在精子中被高度甲基化;但与哺乳动物印迹基因不同,金鱼的双亲特异性甲基化差异不能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保持稳定,可能是脊椎动物进化早期的一种初级的基因组印迹.这些结果说明,低等脊椎动物中存在基因组印迹进化的基础,基因组印迹不是哺乳动物单独进化产生的.
- 谢冰花张蕾郑康罗琛
- 关键词:基因组印迹进化IGF2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