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如祥

作品数:1,097 被引量:5,118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33篇期刊文章
  • 105篇会议论文
  • 35篇专利
  • 1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69篇医药卫生
  • 37篇生物学
  • 7篇文化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319篇细胞
  • 166篇脑损伤
  • 159篇干细胞
  • 124篇神经干
  • 123篇神经干细胞
  • 122篇颅脑
  • 113篇手术
  • 106篇胶质
  • 104篇外科
  • 104篇骨髓
  • 86篇颅脑损伤
  • 74篇血管
  • 68篇癫痫
  • 68篇胶质瘤
  • 68篇骨髓基质
  • 67篇基因
  • 67篇基质
  • 64篇基质细胞
  • 62篇蛋白
  • 59篇肿瘤

机构

  • 400篇中国人民解放...
  • 390篇南方医科大学
  • 278篇北京军区总医...
  • 35篇第四军医大学...
  • 30篇中国人民解放...
  • 19篇第四军医大学
  • 17篇广州军区广州...
  • 1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0篇福建医科大学
  • 9篇江苏摩科特医...
  • 8篇暨南大学附属...
  • 7篇广州医学院
  • 7篇复旦大学
  • 7篇深圳市人民医...
  • 7篇湖北省新华医...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空军总医院
  • 6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1,086篇徐如祥
  • 259篇姜晓丹
  • 159篇柯以铨
  • 120篇蔡颖谦
  • 101篇张世忠
  • 91篇杜谋选
  • 88篇邹雨汐
  • 69篇戴宜武
  • 66篇李铁林
  • 65篇段传志
  • 53篇杨志军
  • 47篇王向宇
  • 47篇魏群
  • 45篇汪求精
  • 44篇张旺明
  • 43篇陈镇洲
  • 42篇李运军
  • 41篇徐强
  • 37篇陈立华
  • 34篇罗永春

传媒

  • 275篇中华神经医学...
  • 72篇第一军医大学...
  • 62篇中国临床康复
  • 32篇中华神经创伤...
  • 27篇中华神经外科...
  • 24篇中国微侵袭神...
  • 23篇解放军医学杂...
  • 19篇中华神经外科...
  • 19篇南方医科大学...
  • 17篇中华创伤杂志
  • 16篇广东医学
  • 15篇实用医学杂志
  • 14篇中国神经精神...
  • 13篇中国临床神经...
  • 1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2篇中华医学会神...
  • 10篇中华医学杂志
  • 9篇陕西医学杂志
  • 9篇临床神经外科...
  • 8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16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33篇2016
  • 57篇2015
  • 34篇2014
  • 43篇2013
  • 18篇2012
  • 39篇2011
  • 42篇2010
  • 60篇2009
  • 40篇2008
  • 58篇2007
  • 71篇2006
  • 120篇2005
  • 118篇2004
  • 76篇2003
1,0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外科手术应用注射用血凝酶止血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凝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局部应用的止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的6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用药组30例和空白对照组30例.两组术前一天给予注射用血凝酶2U肌肉注射;术前30 min注射用血凝酶2U静脉注射;术后注射用血凝酶2U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续用药3d.用药组术中应用注射用血凝酶4U+生理盐水10 ml局部喷洒.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视野清晰度、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并检测术前及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定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PLT),并于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用药组手术视野有效改善率为70.0% (21/30),空白对照组手术视野有效改善例数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术中手术出血量[(680.00±95.22) ml],少于空白对照组[(790.00±47.0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两组患者术后PLT计数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好,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注射用血凝酶局部喷洒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可改善手术术野清晰度,减少手术出血量;不会影响患者凝血功能,不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杨志军黄瑾秦家振戴宜武徐如祥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注射用血凝酶凝血功能
超氧化物歧化酶对抗6-OHDA所致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
2002年
徐强徐如祥张世忠张旺明王树兴
关键词:超氧化歧化酶6-OHDA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
Parkinson病的基因治疗进展
1998年
基因治疗是目前Parkinson病治疗研究的热点,通过将酪氮酸羟化酶、神经营养因子等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在体外转染靶细胞后移植于宿主纹状体内或直接注射后转染在体细胞的方法,在脑内表达酪氨酸羟化酶、神经营养因子以增加脑内多巴胺含量及保护多巴胺神经元,达到治疗目的,本文对近年来Parkinson病基因治疗研究的概况作一简要综述。
张旺明徐如祥柯以铨
关键词:PARKINSON病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疗法
持续性植物状态营养支持的探讨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探讨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的处理,及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5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状况进行归纳和分析,结合阶段治疗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8例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意识恢复的时效性明显高于7例营养较差的患者,前者对采取的促醒治疗措施反应良好(P<0.05)。结论除原发性脑部损伤的严重程度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外,营养支持的状况对意识恢复和肢体的功能康复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加强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营养支持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很有必要。
徐强徐如祥张世忠肖华
关键词:持续性植物状态营养支持预后功能康复营养不良
dsRNA阻断大鼠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Hes5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外源性短双链RNA(dsRNA)在转录后水平即mRNA水平降低基因表达的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将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通过由本实验室配制的特殊培养基诱导成神经干细胞,应用人工合成的dsRNA于不同浓度转染神经干细胞,Western bloting检测dsRNA是否能阻断转录因子Hes5的表达,0.5%锥虫蓝法测定各浓度组中培养细胞活力。结果 200、300nmol/L浓度的dsRNA能特异有效地阻断Hes5的表达,而50~200nmol/L浓度的dsRNA有利于干细胞存活。结论 dsRNA能在神经干细胞内启动RNA干扰作用,适宜浓度的dsRNA能在特异有效地阻断内源性基因的表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细胞活力。
王海燕徐如祥姜晓丹罗深秋
关键词:DSRNA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基因表达
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初步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以 SD大鼠为实验对象 ,从其骨髓分离出骨髓基质细胞 (BMSC) ,利用 L IF、b FGF、RA等增殖及分化诱导因子和神经干细胞培养液进行培养、分化诱导 ,观察 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的生长行为及扩增、分化情况。我们观察到 ,分离得到的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中能形成细胞克隆团 ,这些具有克隆能力的骨髓基质细胞经传代后 ,其数量明显多于原代培养 ;BMSC经持续培养具有增殖能力以及分化为组织细胞的潜能 ,其分化细胞形态多样 ,包括胶质细胞样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实验结果证明 ,骨髓基质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多分化能力 ,也说明本实验所采用的细胞培养方法适用于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生存与扩增。骨髓基质细胞较容易取材、体外培养和扩增 ,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在合适的诱导分化条件下 ,可分化出神经细胞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 。
李钢柯以铨姜晓丹徐如祥邹雨汐王伟成文平廖可立
关键词: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神经干细胞干细胞细胞培养BMSC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脑脊液漏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0
2005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脊液漏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32例外伤性脑脊液漏患者被采用腰椎穿刺、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且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置管后1~2 d脑脊液漏减少,3~12 d停止;随访6~12月无再漏.结论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是治疗外伤性脑脊液漏的可靠有效方法.
罗成义徐如祥
关键词:腰大池外伤性脑脊液漏持续外引流腰椎穿刺置管后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46例报告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指征和技巧,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近十年期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中脑海绵状血管瘤8例,间脑-中脑交界处1例,中脑-桥脑交界处2例,桥脑海绵状血管瘤29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瘤4例,桥脑-延髓交界处2例。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引导手术,5例术中采用神经导航定位。结果肿瘤全切45例,1例次全切。术中见19例伴有明显的静脉畸形,予以保护。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2例,无明显变化21例,术后症状改善和稳定率为93.5%(43/46)。术后症状加重3例,出现复视、面瘫和肢体活动障碍加重各1例。2例经随访神经功能已恢复至术前状态,仍有1例患者未恢复至术前状态。随访3~58个月,肿瘤全切的43例,42未见肿瘤增大,均未见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再出血,1例复发行伽玛刀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指征和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及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安全和有效地切除肿瘤。
陈立华徐如祥魏群李运军李文德赵浩高进宝于斌
关键词: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手术指征手术入路
颅脑损伤急性期凝血常规及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9
2008年
目的观察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变与伤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组112例患者入院时抽取肘静脉血检查凝血常规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按照患者伤情和预后不同对比凝血指标差异。结果(1)根据GCS评分分组,TT在GCS≤5分组比GCS6~8分(P<0.05)、GCS9~12分(P<0.001)两组都高,FBG在GCS≤5分组较后两组降低(P<0.001);(2)根据GOS评分分组,GOS1分组TT值比GOS2、3、4、5分组延长(P<0.01),FBG在GOS1分组较GOS2、3、4、5分组明显降低(P<0.001);(3)有继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比无继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PT、APTT值延长(P<0.05),Fbg降低(P<0.05);(4)存在外伤性脑梗死比无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PT、APTT值缩短,Fbg值降低(P<0.001);(5)D-二聚体:GCS评分越低,D-二聚体阳性率(>0.5μg/ml)越高(P<0.001),GOS评分预后不良(1~3分)D-二聚体阳性率比预后良好(4~5分)组高(P<0.001),有继发性血肿者D-二聚体阳性率比无继发性血肿者高(P<0.001);有外伤性脑梗死者D-二聚体阳性率比无外伤性脑梗死者低(P<0.01)。结论颅脑损伤后患者存在凝血异常,这种凝血异常与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有关,也与伤后并发症和患者预后有相关性,D-二聚体比凝血常规项目更能敏感地反应出这种凝血功能改变。
李钢徐如祥柯以铨姜晓丹
关键词:颅脑损伤凝血紊乱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
水通道蛋白1在人成血管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与分布变化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人成血管母细胞瘤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变化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将自1980年至2005年我科收治的26例成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分为两组:实体肿瘤组与囊性肿瘤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QP1在成血管母细胞瘤的表达状况,RT-PCR方法分析成血管母细胞瘤AQP1 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AQP1在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的表达分布关系,运用Western blot杂交分析AQP1蛋白在成血管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正常脑组织相比,AQP1在成血管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囊性成血管母细胞瘤中,AQP1的表达主要分布在肿瘤间质细胞膜上。在55.6%的实体成血管母细胞瘤中,肿瘤微血管内皮细胞上有AQP1的表达。仅44.4%的实体成血管母细胞瘤肿瘤间质细胞膜上有AQP1的表达。RT—PCR与Westem blot杂交分析均表明,成血管母细胞瘤中AO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且囊性成血管母细胞瘤中AQ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实体性成血管母细胞瘤。结论AQP1表达的异常可能参与了人成血管母细胞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同时,AOP1表达、分布的异常可能是人成血管母细胞瘤中瘤囊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陈祎招何雷王育胜徐如祥柯以铨王向宇桥本信夫高桥润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1
共10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