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龙
- 作品数:30 被引量:421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临沂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安全预警测度及时空格局被引量:60
- 2014年
- 随着黄三角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问题日益成为政府、学者与公众关注的焦点。以黄三角为例,采用PSR模型构建黄三角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黄三角生态安全预警进行分析,得到以下三个结论:①2005—2010年,黄三角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逐步改善,2010年各县市的生态安全预警值大于2005年的生态安全预警值;②2010年黄三角大部分地区的生态安全预警等级仍处在第Ⅲ等级,生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③黄三角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整体上要优于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最差的区域集中在东营和滨州两市。研究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生态修复与补偿、差别化区域空间管制等是改善黄三角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
- 徐成龙程钰任建兰
- 关键词:生态安全预警PSR模型熵值法黄河三角洲地区
- 我国沿海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被引量:25
- 2013年
-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沿海经济区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矛盾最为集中的地区。以我国14个国家级沿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选取的影响沿海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26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综合人文水平、环境质量、对外开放能力、经济发展现状和潜能、科技效益和潜力、公共和自然资源禀赋、社会保障情况、城市人均生态状况8个因素,累积贡献率达89.84%;②通过K-means聚类分析,沿海经济区分为5种类型,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浦东新区和长三角经济区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区域;③对5种类型区的绝对差异进行评价,并提出不同类型区的对策建议。
- 杨建辉任建兰程钰徐成龙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能力主成分分析K-MEANS沿海经济区
- 山东省低碳发展下的碳排放情景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能源技术的相对落后,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态势下,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是难以得到控制的。为探索低碳发展对能源环境的影响,利用LEAP模型对基准情景和低碳发展情景下的山东省能源消费及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低碳发展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能源供应压力,而且可以减缓CO2排放增长速度;在低碳发展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相结合的情况下,2030年山东省的能源消费总量将比基础情景减少14%,碳排放状况也将得到改善,排放总量比基准情景减少22%。
- 徐成龙张晓青任建兰
- 关键词:低碳发展情景分析
- 山东省环境规制效率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6
- 2014年
- 运用SE-DEA和EVIEWS6.0模型对山东省环境规制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得到以下结论:12000—2012年山东省环境规制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具有波动性;2山东省环境规制效率逐渐由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演变为相对均衡的空间格局,但淄博、枣庄和德州等市的环境规制效率仍然较低;3经济发展水平、环境保护力度、工业化水平、产业类型以及利用外资水平等是山东省环境规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利用外资水平与环境规制效率显著正相关;而环境保护力度和工业化水平与环境规制效率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制定差别化区域环境政策等是提高山东省环境规制效率的主要措施。
- 徐成龙任建兰程钰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资源衰退型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估——以山东枣庄市为例被引量:33
- 2015年
- 基于资源衰退型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内涵分析,构建资源衰退型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方法测度资源衰退型城市枣庄市人地系统整体以及内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敏感性、应对能力和脆弱性,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应对能力的障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枣庄市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敏感性变化态势呈现多阶段特征,应对能力逐渐增强,脆弱性呈现持续下降态势,人地系统的脆弱性整体属于低脆弱性水平,但随着煤炭资源濒临枯竭,枣庄市面临的经济社会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依然较大。研究认为,需要着重从优化工业结构和壮大接续替代产业、跨越式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生态建设和提升区域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 程钰任建兰徐成龙
- 关键词:资源衰退
- 山东省不同主体功能区实现功能的约束瓶颈分析及政策体系构建
- 功能区划是构筑区域有序发展格局的依据,也是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实施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的重要任务.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作为"规范开发秩序,控制...
- 任建兰程钰徐成龙王满刘雷武珊珊
- 关键词:区域经济
- 环境规制下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生态效应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 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资源能源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破坏。面对日益枯竭的资源能源、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以及亟待转变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我国所处的经济...
- 徐成龙
- 关键词:环境规制产业结构生态效应社会需求资源利用
- 山东省工业结构演变的水环境效应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文章采用LMDI分解方法研究了1991-2011年山东省工业结构演变对水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参照世界银行认定的水污染密集型产业选取了山东省水污染密集型产业,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变动的水环境效应。得出以下结论:经济总量增长引起了水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技术效率的提高则抑制了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但技术效率的减排效应在不断减弱,因此,工业结构的调整是污染物减排的重要内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左右,但其污染物排放量却占到整个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85%以上;污染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对应的工业废水、COD、石油类、挥发酚和氰化物排放量将上升或下降0.8亿t、17.1万t、61.0t、80.2t和5.9t。研究表明,未来工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调整将有助于山东省水环境的治理与优化。
- 徐成龙程钰任建兰
- 关键词:污染密集型产业
- 生态文明视角下山东省人地关系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2
- 2015年
- "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生态环境建设,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一,人地关系协调研究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命题。以具有中国缩影之称的经济大省、工业大省、人口大省与资源大省山东省为例,构建协调度、耦合度、响应度模型,探讨山东省人地关系演进趋势,并识别人地关系演进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1991-2012年山东省人类活动强度呈逐步上升趋势,由0.410上升至0.819,资源环境水平呈小幅度波动下降趋势,由0.736下降至0.537;2人类活动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的协调度基本在0.959以上,属于高水平协调,由磨合阶段向高水平耦合阶段演变;3资源环境水平对人类活动强度的响应具有对应性和连续性,始终表现出负效应特征,但胁迫效应幅度逐年缩小,回归分析发现市场化程度和区域开发效率是胁迫效应逐年缩小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为人地关系演进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 程钰任建兰徐成龙
- 关键词:生态文明人地关系演进趋势
- 国外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 人口老龄化使长期护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大幅提升,这让老年人对长期护理的需求日益增强。根据国外长期护理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问题,针对我国长期护理的现状,...
- 徐成龙张晓青
-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