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秀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一般资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卒中量表(NIHSS)评分匹配,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2周后康复训练,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基础上,病情允许时在发病后1~3d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ADL、NIHSS评分。结果治疗90d康复组ADL(81.56±20.31vs65.42±18.53,P<0.05)、NIHSS评分(7.06±1.25vs11.05±1.59,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卒中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ADL,提高患者肢体、语言、认知功能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高咏红曲丽田晶常红徐文秀
- 关键词:脑卒中预后
- 卒中病房规范化管理体会
- 2016年
- 目的总结卒中病房规范化管理的成效,探讨卒中病房规范化管理的意义。方法该院神经内科在2014年1月实行规范化管理,此前实行普通护理管理模式,以此为节点,对比实行规范化管理前后1年神经内科护理管理情况,比较在规范化管理团队护理模式与普通管理情况下,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科室主任、护士长对卒中病房的管理考核评价,科室医生及护士对卒中病房管理的评分,护工间互评,将规范化管理前后护理结果进行对比,以及对比规范化护理前后卒中病房患者的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日的差异。结果卒中病房规范化管理前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患者治愈率得到提升,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及服务内涵质量明显提高。规范化护理后患者的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日均有较大的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善硬件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软实力、对护士、护工的日常工作推行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卒中病房规范化管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治疗质量明显提升,患者死亡率下降,平均住院日降低,节省了住院成本,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 付雪高咏红徐文秀
- 关键词:卒中病房
- 神经内科对摄食-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被引量:1
- 2013年
- 摄食-吞咽障碍表现为食物和水吸纳困难,食物向咽部移动困难,饮食返呛等。可造成水和营养成分摄入不足,易出现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进食障碍是脑卒中主要的症状之一,其发生率高达50%~70%[1-2]。神经科护士是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是功能评定和早期康复的参与者,在出院时和出院后,又是患者和家属的康复咨询者。在临床工作中,大家不断地学习和反复实践总结出,对有意识障碍或吞咽器官瘫痪严重的患者先采用非经口摄取营养的方法,同时预防颈的伸展位挛缩并等待恢复,一旦意识清楚,能听从指令,且全身病情稳定时,可试进食糊状食物、水和成形食物。为确保进食安全,需要在进食方式、进食体位、食物性状等几个方面进行安全管理。
- 王亚清张晓红徐文秀
- 关键词:摄食-吞咽障碍护理安全
- 上肢功能综合康复训练对偏瘫肩痛治疗作用的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上肢功能综合训练对卒中、脑肿瘤、外伤所致偏瘫患者肩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偏瘫并发肩痛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2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疼痛评分等基线资料均衡。综合康复治疗组根据患者病情予以适当的良肢位摆放、相关关节主被动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及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物理疗法治疗,评价治疗前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结果 2组疼痛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均<0.05),且综合康复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2.50±0.42vs2.00±0.38,P<0.05),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1.67%vs76.67%,P<0.05)。结论上肢功能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治疗肩痛,有利于偏瘫患者全面康复。
- 徐文秀王亚清张晓红曲福玲
- 关键词:偏瘫肩痛综合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