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
- 作品数:27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黄芩苷对庆大霉素致小鼠耳毒性作用的影响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黄芩苷(baicalin,BA)拮抗庆大霉素(gentamycin,GM)致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spitalganglion,SG)细胞毒性作用的机理。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各实验组SG细胞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黄芩苷可显著抑制GM所导致的SG细胞中T-SOD和GSH-PX活性降低及MDA含量升高。结论 黄芩苷可清除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内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 戴德
- 关键词:黄芩苷庆大霉素小鼠耳毒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 黄芩苷对庆大霉素致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毒性拮抗作用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黄芩苷(baicalin,BA)对庆大霉素(gentamicin,GM)致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spiralganglion,SG)细胞毒性作用 的拮抗机制。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各实验组小鼠SG细胞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 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黄芩苷可显著抑制GM所导致的SG细胞中T SOD活性降低及MDA含量升高。结论:黄芩苷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 过氧化作用,拮抗庆大霉素致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毒性作用。
- 戴德
- 关键词:黄芩苷庆大霉素耳蜗螺旋神经节耳毒性
-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耳鼻咽喉科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在耳鼻咽喉科教学中的作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在同一年级的耳鼻咽喉教学中分别使用CAI和传统教学法,并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大多数学生对应用CAI表示欢迎,认为CAI知识点鲜明,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结论:CAI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是一种值得提倡推广的教学方法。
- 成丽兰章诗富谭继全戴德崔德威
-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耳鼻咽喉科教学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教学效率
- 上颌窦疾患的A型超声波临床诊断价值
- 2002年
- 目的 :进行 A型超声波及 X线鼻窦摄片对上颌窦疾患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方法 :对上颌窦疾病患者同时进行超声波及 X线鼻窦摄片检查 ,随后进行了上颌窦穿刺冲洗或术后活检 ,术后病理切片结果与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 :A型超声波对炎症及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 (P<0 .0 5 )鼻窦 X线摄片。结论 :在上颌窦疾患诊断方面
- 戴德
- 关键词:临床诊断价值
- 氧自由基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听觉损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探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导致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毒性作用的机理。方法:细胞毒性分析采用MTT法检测庆大霉素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毒性作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各实验组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庆大霉素(5 0mg/kg及以上浓度)对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具有显著毒性作用P <0 . 0 1,并呈浓度依赖性。它能显著降低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 <0 . 0 1,使丙二醛含量升高P <0. 0 1。结论: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内耳神经细胞毒性过程中,氧自由基和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戴德
- 关键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氧自由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听觉损害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 PCNA、p53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抑癌基因的突变蛋白 (p5 3)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对 5 8例喉癌和 10例喉正常组织检测 ,用有关统计学方法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 8例喉癌中 ,PCNA、p5 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72 .41% (4 1/ 5 8)和 5 1.72 % (30 / 5 8)。正常组织染色阴性。喉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复发与PCNA、p5 3阳性表达率有关。 结论 PCNA、p5
- 罗国庆戴德吴冬梅刘新
- 关键词:喉癌免疫组织化学PCNAP53蛋白
- 唯BH3域蛋白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2016年
- 唯BH3域蛋白作为Bcl-2蛋白家族的一大亚类,通过抑制Bcl-2抗凋亡蛋白和(或)激活Bcl-2促凋亡蛋白,在调节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多癌症中编码唯BH3域蛋白的基因发生严重突变,而且在小鼠中敲除这些基因后可诱导肿瘤的发生,这提示唯BH3域蛋白可作为肿瘤抑制剂。唯BH3域模拟物正发展为新型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物,这可能有助于为肿瘤设计更好的治疗策略。
- 姚锴戴德
- 关键词:细胞凋亡肿瘤治疗
- 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小脑颗粒细胞凋亡的作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了解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小脑颗粒细胞(rCGC)的保护作用。方法在细胞培养24小时的rCGC中,分别加入EGF及一氧化氮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NG-nitro-L-arginine methylester,NAME)。再经24小时二氧化碳恒温培养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它们对rCGC产生的影响。结果EGF能显著减少培养细胞的损失,NAME可抑制EGF的作用。结论EGF通过一氧化氮酶抑制细胞凋亡而对小脑颗粒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 戴德钟艳秋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酶小脑颗粒细胞
- 环鸟苷酸依赖性蛋白激酶拮抗酒精性中枢神经细胞毒性机制研究
- 2006年
- 目的探讨环鸟苷酸依赖性蛋白激酶对酒精致鼠小脑颗粒细胞(cerebellargranulecells,CGC)毒性作用的影响机制。方法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一氧化氮(NO)释放剂,环鸟苷酸及环鸟苷酸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对鼠小脑颗粒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NO释放剂,环鸟苷酸在无酒精组中促进细胞的生存,并能对CGC产生保护作用,减少酒精对细胞的杀死。环鸟苷酸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可抑制二者对细胞的作用。结论环鸟苷酸依赖性蛋白激酶在NO释放剂和环鸟苷酸促鼠小脑颗粒细胞的存活和抵抗酒精性神经毒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戴德
- 关键词:小脑颗粒细胞神经营养神经保护
- 乙酰肝素酶靶向治疗对肿瘤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乙酰肝素酶是目前发现的动物细胞内唯一一种能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内源性糖苷酶,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微血管形成,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乙酰肝素酶有可能成为抗肿瘤的有效靶点。
- 张云静戴德
- 关键词:乙酰肝素酶靶向治疗肿瘤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