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亮

作品数:36 被引量:130H指数:8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1篇燕麦
  • 8篇牧草
  • 6篇防效
  • 5篇苜蓿
  • 5篇白粉
  • 5篇白粉病
  • 4篇种质
  • 4篇种质资源
  • 4篇种子
  • 4篇豌豆
  • 4篇麦田
  • 3篇杂草
  • 3篇种质资源遗传
  • 3篇抗性
  • 3篇斑病
  • 3篇ISSR标记
  • 3篇草地
  • 2篇底座
  • 2篇豆科
  • 2篇豆科牧草

机构

  • 36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兰州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甘肃省农业科...
  • 2篇青海省畜牧兽...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6篇曾亮
  • 25篇柴继宽
  • 23篇赵桂琴
  • 8篇姚拓
  • 7篇周向睿
  • 5篇刘欢
  • 4篇蔡卓山
  • 4篇袁庆华
  • 4篇尹国丽
  • 3篇慕平
  • 3篇李敏权
  • 3篇杨晓明
  • 3篇李春杰
  • 3篇张建贵
  • 1篇杨发荣
  • 1篇郑阳
  • 1篇陈本建
  • 1篇侯向阳
  • 1篇王国基
  • 1篇王方

传媒

  • 5篇草业科学
  • 4篇草地学报
  • 3篇草原与草坪
  • 3篇中国草地学报
  • 2篇草业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年份

  • 6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生防药剂对燕麦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2022年
为明确生防药剂对燕麦(Avena sativa)叶斑病的防效,本研究选用4种不同类型的生防药剂,以2种化学杀菌剂为对照,在甘肃省山丹县对田间自然发病的燕麦叶斑病进行防治。结果表明:第1次施药后7 d,生防药剂的防效(56.81%~63.59%)普遍低于化学杀菌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效71.11%)和43%戊唑醇悬浮剂(防效73.60%)。第2次施药后7 d,供试药剂的防效与第1次施药后7 d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哈茨木霉(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的防效较第1次增加了27.39%,增幅最大。第2次施药后20 d,各药剂的防效较第2次施药后7 d有所降低,但生防药剂的防效降幅较小而化学杀菌剂的防效大幅降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防效最高,达80.34%。另外,1×10^(11)cfu·g^(-1)枯草芽孢杆菌处理显著提高了燕麦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千粒重和种子产量(P<0.05),3个指标分别较未施药区增加了26.13%、13.22%和13.09%。综合防效、持效性及燕麦种子产量等指标,微生物源杀菌剂1×10^(11)cfu·g^(-1)枯草芽孢杆菌是防治燕麦叶斑病的最佳药剂,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施,间隔7 d喷第2次,可有效控制叶斑病病情,并可通过提高燕麦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千粒重从而提高种子产量。
张睿芳赵桂琴曾亮柴继宽张建贵宫文龙
关键词:燕麦叶斑病防效叶绿素相对含量千粒重种子产量
燕麦根浸提液对5种植物的潜在化感作用
2023年
为了明确燕麦(Avena sativa)根系的化感效应,本研究采用生物活性测定法,分析了不同浓度(0、20、40、60、80和100 mg∙mL^(−1))燕麦根浸提液对5种西北燕麦田主要杂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根浸提物对5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的化感作用(P<0.05),且其化感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浸提液对油菜(Brassica napus)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RI>0),而对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种子萌发表现为抑制作用(RI<0)。燕麦根浸提液对刺苋、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和狗尾草的芽长和鲜重具有促进作用(RI>0),而对反枝苋和狗尾草的根长及油菜和灰绿藜的鲜重表现出抑制作用(RI<0)。通过分析各浓度下的综合化感效应可知,浸提液对刺苋、油菜和反枝苋的综合化感效应均为促进作用(SE>0),其作用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反枝苋>刺苋>油菜;对灰绿藜和狗尾草表现为抑制作用(SE<0),且对灰绿藜的抑制强于狗尾草。
曾亮柴继宽赵桂琴李春杰黎蓉
关键词:燕麦化感作用浸提液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生物防治
一种高寒牧区燕麦高水分干草调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寒牧区燕麦高水分干草调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品种选择:适于高寒牧区种植的燕麦品种均可;(2)收割:开花期收割,留茬15cm;(3)晾晒:将刈割的燕麦草晾晒至水分散失到25‑26%;(4)打捆:用小...
柴继宽赵桂琴周向睿尹国丽刘欢曾亮
文献传递
一种起草皮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起草皮机,包括本体和滑轮,还包括能够便于后续铺设的定长切割结构、调节切割宽度的调节结构和便于刀片之间拼接的固定结构,所述本体一端的两侧之间安装有支撑杆,且本体外部两侧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切割结...
柴继宽赵桂琴曾亮尹国丽周向睿
文献传递
混配除草剂对燕麦田杂草的防效及燕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为了筛选适宜燕麦(Avena sativa)田使用的安全、高效的混配除草剂组合,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和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57%2,4-D丁酯乳油和10%乙羧氟草醚乳油按照不同比例两两组合,混配后施于燕麦田,研究其对燕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燕麦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处理对杂草的防效差异显著(P <0.05),混配处理的防效普遍高于各单剂处理。T5和T9对杂草的防效最好,但后者对燕麦有药害。综合安全性、除草效果及对燕麦的增产作用,筛选出综合效应最佳的混配组合,即57%2,4-D丁酯乳油438.5 mL·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300 mL·hm^(–2)(T12);其药后30 d的鲜重防效达87.99%,燕麦干草产量为9 875.3 kg·hm^(–2),燕麦种子产量为4 314.3 kg·hm^(–2)。
苟智强赵桂琴刘欢柴继宽曾亮许兴泽闫车太黎蓉
关键词:燕麦混配药害杂草防效
一种畜牧业用的牧草粉碎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畜牧业用的牧草粉碎装置,涉及畜牧业牧草粉碎技术领域。包括框形支撑架,框形支撑架上设置有柱形碎料桶和传送带,传送带的一端与柱形碎料桶的进料口对接;柱形碎料桶的出料口处设置有弧形筛网;柱形碎料桶通过设置在...
曾亮柴继宽蔡卓山
一种可以减少人工劳累的燕麦种植用施肥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以减少人工劳累的燕麦种植用施肥装置,包括底座和储液箱,所述底座的一端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远离底座的一端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底座顶部靠近固定板的一端安装有储液箱,且储液箱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电机。...
慕平赵桂琴曾亮柴继宽周向睿
甘肃省燕麦主产区白粉病调查及病原鉴定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解甘肃省燕麦(Avena sativa)产区白粉病的发生及其危害情况,本研究对张掖、甘南、武威和定西等市(州)主要燕麦产区进行了白粉病调查,同时采集病样对白粉病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除甘南州的合作市和碌曲县未发现白粉病外,其余调查县(市)均有发生,其中天祝县种植的‘甜燕麦’病情指数最高可达50.10,山丹县种植的‘牧乐思’和‘加燕2号’病情指数较低,分别为0.28和0.34;同一燕麦品种在不同调查区发病程度差异较大,其中‘甜燕麦’病情指数变化最大(3.40~50.10),‘白燕7号’在永登县病情指数高达43.29,在通渭县仅为1.22;不同品种在同一种植区的发病程度也有差异。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调查过程中采集的白粉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甘肃省燕麦白粉病可能存在禾本科布氏白粉菌黑麦专化型Blumeria.graminis(DC.)f.sp.secalis和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燕麦专化型B.graminis(DC.)f.sp.avenae共2种。
孙浩洋赵桂琴张建贵李鑫杨琰珊柴继宽曾亮焦润安金小雯黎蓉宫文龙
关键词:燕麦主产区白粉病病情调查病原菌鉴定
一种天然草地水土保持防护网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然草地水土保持防护网,属于防护网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托板;相对设置的2个防护杆,2个防护杆分别设置在托板的两端,并安装在托板上;位于2个防护杆之间的网体,网体位于托板的上端,并固定连接在2个防护杆...
曾亮蔡卓山柴继宽
豌豆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被引量:5
2012年
以豌豆(Pisum sativum L.)DNA为材料,对影响其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5种主要因素(模板DNA量、引物浓度、dNTPs浓度、Taq酶量、退火温度)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豌豆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0μL)为:15ng模板DNA,0.15mmol.L-1dNTP,0.5μmol.L-1ISSR引物,1UTaq DNA聚合酶,引物842号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0℃。该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进行豌豆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奠定了技术基础。
曾亮李敏权杨晓明赵丽娟杨发荣
关键词:豌豆ISSRPCR反应体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