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结石
  • 5篇取石
  • 5篇取石术
  • 4篇肾穿
  • 4篇肾穿刺
  • 4篇肾盂
  • 4篇经皮肾穿
  • 4篇经皮肾穿刺
  • 4篇经皮肾穿刺取...
  • 4篇经皮肾穿刺取...
  • 4篇穿刺
  • 3篇肾结石
  • 3篇输尿管
  • 3篇尿管
  • 3篇尿路结石
  • 2篇肾功能
  • 2篇肾镜
  • 2篇肾镜取石术
  • 2篇肾损
  • 2篇肾损伤

机构

  • 9篇解放军第18...
  • 3篇解放军181...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一八...

作者

  • 13篇曾志玮
  • 11篇武英杰
  • 11篇廖松柏
  • 10篇李学德
  • 7篇刘为池
  • 7篇于永刚
  • 7篇于洋
  • 6篇于永纲
  • 4篇刘东荣
  • 3篇樊胜海
  • 3篇于管天
  • 3篇祝华
  • 3篇李少静
  • 3篇刘刚
  • 2篇唐锦护
  • 2篇刘琳琼
  • 2篇李蓉
  • 1篇付海生
  • 1篇宋波
  • 1篇李水晴

传媒

  • 9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第10肋胸腰联合切口切除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经第10肋胸腰联合切口切除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经第10肋胸腰联合切口切除右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1例。手术用时330min,术中出血约800ml。术中暴露满意,分离肿瘤过程血压波动较小,术后恢复快。结果:术后随访3.5年,患者血压恢复正常,肿瘤无复发,无心肺并发症,无代谢紊乱。结论:经第10肋胸腰联合切口可提供满意的术野暴露,用于切除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
祝华于永纲武英杰潘建成曾志玮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嗜铬细胞瘤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影响肾结石一次清除率的原因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探讨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影响肾结石一次清除率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在对435例肾结石患者行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的不同的时间段,分别使用B超或X线引导、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俯卧位或侧卧位等方法。结果:不同的时间段、结石和方法导致结石的一次清除率不一致,333例结石一次性清除,其余102例结石需再次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或ESWL处理,但有43例拒绝再次治疗。结论: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术者的经验和判断、肾结石的复杂性、肾穿刺部位的准确性、灌注液的外渗、肾出血等因素是影响肾结石一次清除率重要原因,应在术前应作好个性化方案;肾结石一次清除率对结石的总清除率有重要影响。
李学德于永纲武英杰廖松柏刘为池祝华樊胜海李少静于洋刘东荣曾志玮
关键词: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肾结石
肾盂旁囊肿合并输尿管结石误诊1例
2015年
患者,女,58岁,因间歇性左腰腹部胀痛7天,于2013年2月25日入院。体检:左肾区叩痛,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B超显示左肾积水;静脉肾盂造影显示左肾结石、左输尿管结石、左肾功能基本丧失;CT示左输尿管结石、左肾结石并积水。诊断为左输尿管结石并左肾中度积水。
廖松柏于管天于永刚武英杰刘为池于洋曾志玮
关键词:肾盂旁囊肿输尿管结石误诊
X线斜向辅助定位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应用X线斜向辅助定位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可行性。方法甲组101例,采用X线斜向辅助定位法建立经皮肾通道,乙组95例采用常规X线穿刺定位法,比较两组建立通道所需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及安全性上的差异。结果甲组平均穿刺次数2.1次,乙组4.1次;甲组平均穿刺时间4.5min,乙组12.4min;两者均相差显著(P<0.01)。甲组无大出血、肾盂穿孔,乙组2例出现肾盂穿孔,3例因穿刺导致严重出血终止手术或改开放手术。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应用X线斜向辅助定位法可快速确定经皮肾穿刺的角度和深度,简明、安全、易掌握,并适用于有开放手术史、肾脏旋转不良等情况下的穿刺。
祝华于永纲李学德刘为池武英杰曾志玮廖松柏刘东荣于洋李蓉宋波
关键词: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肾结石X线
上尿路结石手术治疗方法的探讨(附3620例报告)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362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输尿管硬镜取石术(URL)1498例,输尿管软镜取石术58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CNL)1529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标准通道PCNL)445例,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56例,开放手术34例。结果:3620例中,URL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取净率为98.8%(1480/1498),上段为87.6%,术中无输尿管穿孔和撕脱并发症发生,术后脓毒血症1例(0.07%)。输尿管软镜结石寻及率为96.6%(56/58),一次手术碎石成功率为93.1%,术中无输尿管、肾盂穿孔和大出血并发症发生。PCNL对肾盂和输尿管上段结石取净率为99.5%(1964/1974),鹿角形结石为89.2%。术后输血49例(1.4%),因大出血需行肾动脉超选择性栓塞10例(0.3%),肾切除1例,脓毒血症8例(0.2%)。腹腔镜治疗56例均获得成功,其中1例结石上行至肾脏,余无并发症发生。开放手术34例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技术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同时具有创伤少、结石清除率高、严重并发症低等优点。
廖松柏于永刚武英杰李学德刘为池于洋曾志玮于管天刘刚付海生唐锦护
关键词:尿路结石碎石术肾造口术输尿管镜输尿管软镜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盂压力对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MPCNL)术中肾盂内压力变化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逆行所置输尿管导管连接尿动力学仪监测肾盂内压力,术后即刻及术后每天测定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Alb)及β2微球蛋白(尿β2- M)。结果:肾盂内压力≥3.92 kPa的总时间≥5 min为高压组,高压组肾盂压力平均为2.59 kPa(1.27~1 4.60 kPa).低压组平均为2.19kPa(1.08~1 2.25 kPa);术后即刻尿蛋白明显增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尿蛋白逐渐下降,高压组与低压组同一天所测尿蛋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大部分时间其肾盂压力是相对安全的,MPCNL术后出现了短暂肾功能损害.且肾盂压力越高.肾功能损害越严重。
廖松柏于永刚武英杰李学德刘为池曾志玮廖桂祥刘刚于管天
关键词:尿路结石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肾盂内压肾功能
测量器和方向角度指示器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研究在无“人工肾积水”情况下,使用测量器和方向角度指示器进行无肾积水的肾结石的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的可行性。方法:用C臂机水平和垂直位透视结石,用测量器准确测量穿刺点至结石背部投影点的水平距离和穿刺点至结石腰部投影点的垂直距离,并“计算”出穿刺的角度及深度。在方向角度指示器辅助下,进行穿刺扩张建立手术通道,用钬激光碎石。结果:29例患者成功建立35条手术通道,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失败。结论:在无“人工肾积水”情况下,无肾积水的肾结石在测量器和方向角度指示器辅助下,可以顺利进行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李学德于永纲樊胜海于洋刘东荣曾志玮刘琳琼
关键词: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肾结石肾积水
HSL的表达和活性与豚鼠精子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的豚鼠睾丸和附睾组织中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的表达及活性与生殖能力成熟的关系。方法取不同年龄阶段的豚鼠(6d的幼鼠、16d青春期豚鼠以及70d的成年豚鼠)用RT-PCR方法检测睾丸和附睾组织中HSL的mRNA表达,37℃下比色法对酶活性进行测定,放免法测定血清中睾酮水平,HE染色睾丸和附睾组织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发育阶段的豚鼠随着天龄的增加,睾丸特异性HSLmRNA表达也增加(P<0.05),酶活性增强(P<0.05),血清中睾酮水平升高(P<0.01),组织学显示16d龄的豚鼠睾丸和附睾中开始出现精子,70d龄精子发育成熟。HSL的表达和酶活性与血清睾酮水平高度相关(r=0.75,P<0.01;r=0.96,P<0.01)。结论发育成熟豚鼠睾丸和附睾组织有较强的HSL表达及活性,HSL与睾丸的发育成熟以及精子发生可能存在相关关系。
李蓉于永纲李学德刘为池廖松柏曾志玮戴庆
关键词: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睾丸附睾精子发生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输尿管狭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0
2014年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对63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临床资料,总结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的特点及处理方法。结果:术后出现输尿管狭窄26例(4.09%);其中输尿管完全闭锁11例(1.73%)。结论:钬激光碎石对输尿管有损伤作用,可导致输尿管狭窄,尤其对嵌顿性结石要注意操作技巧和术后正确的预防及随访。
刘为池刘刚唐锦护曾志玮廖松柏于洋武英杰于永刚
关键词:输尿管镜钬激光输尿管狭窄输尿管结石
肾盂恒压灌注对肾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4
2006年
目的:研究兔单侧输尿管逆行恒压灌注后对肾脏的影响,为临床评价内腔镜操作所致肾脏的改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建立左侧输尿管皮肤造口的动物模型:健康家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只造瘘不灌注,灌注组输尿管造瘘后立即行逆行灌注,灌注压力分别为60、80、100、120cmH2O(1cmH2O=0.098kPa),术后每天留取尿标本定量测定尿白蛋白(AlB),连续取肾组织行病理检查监测兔肾形态学改变。结果:所有灌注兔肾术后都出现尿白蛋白增高,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术后第一天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60cmH2O到120cmH2O各组尿蛋白恢复的时间分别为3、4、5、6天;形态学上表现:肉眼观灌注后肾脏颜色逐渐变深,包膜紧张,肾脏较前增大,在压力超过100cmH2O时,19例中有16例出现明显的水外渗。术后再次取病理时见肾脏大小、颜色无明显改变。显微镜下观察见肾集合系统扩张,随着压力增高高倍镜下每个视野扩张的肾小球、肾小管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扩张的程度越来越重。结论:压力为60~120cmH2O对兔肾盂进行灌注时,在短期内会出现尿白蛋白增高及形态学改变,提示肾功能损害,且压力越高,肾功能损害越严重,恢复时间越长。
于永刚廖松柏武英杰李学德曾志玮李少静
关键词:肾盂压力灌注肾损伤尿白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