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琦
- 作品数:12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茶叶对黄曲霉毒素B_1-DNA加合物生成的影响被引量:1
- 1993年
- 本研究在体外实验条件下,测定了乌龙茶水等12种茶样对黄曲霉毒素 B_1(AFB_1)-DNA加合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试样品在高浓度下均有明显抑制AFB_1-DNA加合物生成的作用,随着浓度下降,抑制作用亦随之降低,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本实验结果提示,茶叶对AFB_1的致癌性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朱家琦王颖刘泽嵚
- 关键词:茶叶黄曲霉DNA
- 全文增补中
- 3-硝基丙酸的气相色谱-热能检定器测定法及其在大鼠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0
- 1993年
- 本文建立了血浆中3-硝基丙酸的气相色谱-热能检定器测定方法。方法灵敏度为2ng,回收率为99.23%±6.38%。大鼠静脉注射或灌胃3-硝基丙酸后,血药浓度-时间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求出各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值。
- 刘勇吴南吴永宁刘泽嵚肖颖王颖朱家琦
- 关键词:3-硝基丙酸气相色谱
- 全文增补中
- DNA加合物在化学致癌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4
- 1995年
- DNA加合物在化学致癌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朱家琦(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北京100050)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对人体致癌危险程度是毒理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大多数化学致癌物进入体内后,经代谢活化、生成亲电子的活性中间物,它能与生物大分子,...
- 朱家琦
- 关键词:DNA加合物化学致癌物化学物免疫学方法
- 杀虫双(单)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研究——二、^(35)S-杀虫双在大鼠体内的分布与排泄被引量:4
- 1989年
- 农药杀虫双(单)为我国目前取代六六六重要品种。本实验采用^(35)S-杀虫双,对该农药在动物体内的分布与排泄作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放射自显影图上各组织的显影与放射性测量结果基本相符。^(35)S-杀虫双最终代谢产物掺入含硫组织如软骨等。^(35)S-杀虫双与~3H-杀虫单在大鼠体内的分布与排泄无明显差别。
- 朱家琦肖颖刘泽嵚陈君石
- 关键词:杀虫双放射性测量
- 经口灌胃杀虫双在大鼠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 1994年
- 建立了全血中沙蚕毒素含量测定方法。沙蚕毒素回收率为80.0%~95.0%,平均为85.3%(n=8),相对标准差为5.69%。经大鼠灌胃杀虫双50mg/kg后,测定不同时相全血中沙蚕毒素含量。根据杀虫双在吸收前转化的模式,新编制了计算程序。经口灌胃后大鼠全血中沙蚕毒素浓度-时间曲线符合开放型二室模型。其浓度与时间关系如下:C=-6223.42e^(-5.35t)+35.28e^(-2.67t)+1.411e^(-0.35t)+6186.73e^(-5.37t)
- 叶菁王绪卿朱家琦
- 关键词:杀虫双代谢动力学
- 杀虫双在大鼠体内生物转化的研究被引量:2
- 1994年
- 建立了大鼠胃、肠中杀虫双和沙蚕毒素的气相色谱定量测定方法。胃和肠中杀虫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6%和116.2%,沙蚕毒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6%和99.8%。采用此方法观察经口灌胃杀虫双后在大鼠体内转化成沙蚕毒素的部位以及其转化的动态变化。TLC及GC定性、定量结果均表明胃是主要转化部位。给大鼠灌胃杀虫双(5.0mg/kg)1min后,胃中杀虫双总量(杀虫双及2.38倍的沙蚕毒素之和)与给药量相当,而此时约30%杀虫双己转化成沙蚕毒素,给药1h后,胃中未检出杀虫双和沙蚕毒素。杀虫双在胃中消失动态与时间呈良好线性关系。胃中杀虫双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为C=55.98e-0.25t+41.85e-0.
- 叶菁王绪卿赵云峰朱家琦
- 关键词:杀虫双生物转化安全性
- 杀虫双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研究 五、杀虫双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2
- 1991年
- 经口灌胃给大鼠杀虫双77mg/kg和沙蚕毒素52mg/kg,分别收集6小时尿,采用层色谱(TL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离和鉴定尿中主要代谢产物,给予杀虫双的鼠尿,经高效薄层色谱(HPTLC)分析,未检出杀虫双原形物,酶解也未见明显变化,经口给大鼠杀虫双或沙蚕毒素,鼠尿经HPTLC及GC-MS分析结果一致,据此推断,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在大鼠体内代谢途径相同,杀虫双进入体内迅速转化成沙蚕毒素,继而在硫原子上甲基化和氧化,并在二甲胺部分进行脱甲基和水解。
- 王绪卿冯燕朱家琦林媛真陈惠京陈君石
- 关键词:杀虫双代谢产物
- 杀虫双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研究 四、杀虫双的气相色谱法测定及其在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被引量:7
- 1991年
- 本文建立了血浆中杀虫双及沙蚕毒素的GC-FPD测定方法。检测限(沙蚕毒素)为0.5ng。血浆中加入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回收率均在90%以上。兔静脉注射杀虫双30秒后,血浆中即可检出沙蚕毒素。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在兔体内代谢动力学按二室拟合,求出各参数值。经口灌胃试验,血浆中未检出杀虫双和沙蚕毒素。
- 王绪卿朱家琦林媛真陈惠京刘泽嵚陈君石
- 关键词:杀虫双气相色谱法毒物代谢动力学
- 全文增补中
- 茶叶对N-甲基苄基亚硝胺致DNA烷基化的影响被引量:1
- 1991年
- 本实验给大鼠一次静脉注射144C-甲基苄基亚硝胺(14C-NMBzA,2.5mg/kg)后3~4小时处死,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及液体闪烁计数器分离和测定大鼠食道等组织的DNA烷基化程度。结果发现饮乌龙茶和茉莉花茶2~3周的大鼠,食道上皮细胞DNA中的O6-甲基鸟嘌呤(O6-meG)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为茶叶防癌作用机理的探讨提供了依据。
- 朱家琦肖颖刘泽嵚陈君石郭子丽
- 关键词:茶叶DNA加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放射性测量
- 全文增补中
- 3-硝基丙酸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研究
- 1995年
- 3-硝基丙酸(3-NPA)是引起变质甘蔗中毒的主要毒性物质。本文报告了采用气相色谱-热能检定器的化学痕量分析方法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3-NPA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结果表明,3-NPA具有经胃肠道吸收快,组织分布广泛、转化、消失较快的特点。灌胃后5min不同脑区均可检出3-NPA,其中纹状体、海马的含量明显高于大脑皮层,这与变质甘蔗中毒患者的发病特点与病理改变相一致。
- 肖颖朱家琦
- 关键词:3-硝基丙酸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