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进
- 作品数:64 被引量:32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走向多边:上海合作组织的政治起源
- 2023年
- 作为一个传统上偏好双边外交的国家,为什么中国在中亚地区通过建立上合组织采取了多边主义的地区治理形式?本文认为,冷战结束后,中亚地区经历了权力转移进程,中国是地区性崛起国,俄罗斯是地区性主导国,上合组织是管理地区权力转移进程的产物。其中,地区性崛起国的多边合作需求和地区性主导国的否决权力是影响地区性国际组织创建的两大关键因素。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在处理边界谈判和军事互信问题上具有较强的多边合作需求,而俄罗斯否决中国多边倡议的权力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这为中国推动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创造了条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在打击“三股势力”和促进西部地区发展问题上对多边合作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而俄罗斯否决中国多边倡议的权力遭到进一步削弱,上合组织由此诞生。
- 朱杰进何越
- 关键词:上海五国机制上海合作组织
-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G20机制转型被引量:4
- 2016年
-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G20实现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的机制转型带来了战略机遇,体现在中长期目标设定、政治合法性以及执行机构支撑等三个方面。而G20要提高在落实2030年议程中的贡献,其发展工作组除了要在自身确定的支持国内发展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包容性以及机会平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外,还要在优化人员组成、促进信息共享、设置发展议程和推广政策工具等方面提升G20其他工作组的发展职能,加强G20各工作组在落实2030年议程中的协调和政策一致性,实现可持续发展议程在G20治理中的主流化。同时,G20发展议程还面临议题泛化、政治层级不高、成员构成复杂、对其他国际发展议程影响力不够以及与G7发展议程竞争等挑战。
- 朱杰进
- 关键词:G20主流化
- 新型多边开发银行的运营制度选择——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被引量:27
- 2018年
- 作为新兴经济体倡议筹建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金砖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都承载着推动传统多边开发银行变革运营制度的使命,但金砖银行采用了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不同的借款国导向运营模式,而亚投行采用了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类似的股东国导向运营模式。为解释这一差异,作者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出发,借鉴关键节点的概念构建了一个新的"关键节点+反馈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中,本文在探讨促使金砖银行和亚投行成立的关键节点和结构性因素的基础上,利用银行筹建谈判中各种制度方案相互竞争的反馈效应因素,来解释两者在运营制度上的差异。在金砖银行的筹建谈判中,中国对印度倡议的反馈效应使得平分股权成为金砖银行制度运营的基础,并在环境与社会等保障政策上充分尊重借款国的制度体系,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的借款国导向模式。而在亚投行的筹建过程中,针对中国提出的制度倡议,发达国家做出了亚投行缺乏多边性和不符合国际最佳标准的负面反馈效应,这使得中国高度关注亚投行的国际合法性,从而形成了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类似的股东国导向运营模式。
- 朱杰进
- 关键词:历史制度主义
- 网络效应、融入程度与国际制度遵从被引量:1
- 2024年
- 新兴大国创建的新国际制度对既有国际制度的遵从程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存在遵从、部分遵从和不遵从既有国际制度三种情况。议题领域的网络效应和新兴大国对既有国际制度融入程度共同影响了新国际制度对既有国际制度的遵从程度。在金融安全网领域,议题领域的网络效应较强,中国对既有国际制度融入程度较深,使得清迈倡议多边化遵从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制度规则。在外空技术合作领域,议题领域的网络效应较弱,中国对既有国际制度融入程度较深,使得亚太空间合作组织部分遵从了《外空条约》的制度规则。在数字跨境支付领域,议题领域的网络效应较弱,中国对既有国际制度融入程度较浅,使得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并未遵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制度规则。
- 朱杰进胡馨予
- 关键词:网络效应
- 从G8看国际公共产品的集团供给
- 2009年
- 本文在批判霸权稳定论和自由制度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集团霸权的理论,认为八国集团作为当今国际体系中主要大国之间的一种国际协调机制,具有集团霸权的特征,并分别从八国集团的权力优势、集团认同、成员国资格、会议筹备过程、系统性互动、互动文档六个方面分析了集团霸权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金融稳定的案例,探讨了八国集团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指出,虽然作为一种集团霸权的八国集团在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具有相当的优势,但其实质仍然是西方大国企图联手维护具有一定不合理性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因而八国集团必须进行大幅度的改革,更多地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大国的利益,朝着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道路前进,才能在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发挥更大作用。
- 朱杰进
- 关键词: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政治经济霸权国G8国际秩序
- 全球治理与三重体系的理论探述
- 2013年
-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各主要流派和中国国际关系理念都在不同方向、不同程度上推进有关全球治理的体系研究,同时也都存在着各自明显的缺陷。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某一流派,而应当吸取各自的合理内涵,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理论提供来源。本文对各流派理论加以分析,抽象和吸收其中有关国际体系、世界体系、全球体系与全球治理的相关理念,融合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为构建更加符合趋势的全球治理概念展开新的探索。
- 朱杰进何曜
- 关键词:全球治理
-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卫生治理的多视角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的卫生治理以医疗援助为主要形式,迄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医疗援助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阿关系的发展,也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民心相通"的历史基础所在。21世纪初以来,尤其是在中东综合呼吸症大范围爆发和中东难民危机升级后,中国对中东传统意义上"点对点"式的医疗援助模式,已不能适应全球化时代出现的中东地区公共卫生治理的新要求。中东卫生治理的全球性关联及其带来的非传统安全效应,已经对中国参与中东卫生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更加凸显中国参与中东卫生治理的重要性。
- 文少彪朱杰进
- 关键词:全球治理医疗援助中国中东外交国家形象
- 金砖新开发银行制度建设的政治逻辑被引量:1
- 2018年
- 与金砖信用评级机构等其他金砖合作的制度倡议相比,金砖银行的制度建设更加顺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新兴经济体实力上升但仍面临着基础设施融资困境,世界银行制度改革也陷入困境。这些因素削弱了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和传统多边开发银行的合法性,为新兴经济体创建金砖银行提供了政治驱动力。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金砖银行形成了借款国导向的运营制度模式,获得成员国和国际社会充分肯定。厘清金砖银行制度建设的驱动因素和政治逻辑,可以为未来金砖合作的机制化建设提供参考。
- 朱杰进
- 关键词:融资困境政治逻辑
- “选举大年”全球政治局势前瞻被引量:1
- 2024年
- 2024年,全球的政治极化现象将在选举政治中得到集中体现。美国大选当前,两党在移民、堕胎、枪支管控等议题上差异明显,政党精英和大众选民都出现了议题极化和情感极化的现象。欧洲议会选举预期将“向右转”,在欧盟各国国内极右翼政党崛起的背景下,欧洲议会极右翼派的席位呈现增长趋势。印度大选中反对党首次组成28党联盟来对抗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而莫迪则大打“宗教牌”和“民族主义牌”,不断加深着印度国内的政治极化程度。墨西哥大选恐将成为又一次“暴力选举”。政治极化与选举政治相互强化的趋势,将给当前的国际政治、大国关系以及全球治理带来深远影响。
- 朱杰进
- 关键词:选举政治美国大选印度大选
- “理念+制度”是新标准的塑造过程
- 2017年
- 金砖国家作为新时期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在南南合作、国际发展合作中,创新了它的理念;也通过自己的治理,银行的建设,对这些理念加以落实。我们今天探讨的是标准,怎么样塑造新的标准,我觉得两个方面很重要:一是要想提出一个新的标准,这个标准的背后得有新的理念,首先跟别人想的东西不一样。二是想的不一样还不够,新的理念一定能够转化成制度,转化成机制,而这个制度在实践中能够运行,让大家知道这个制度是有效的。“理念+制度”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新标准的塑造过程。
- 朱杰进
- 关键词:南南合作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