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
- 作品数:14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肠道间质瘤8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8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78例获得了完全切除,手术切除率为87.6%(78/89),切除39枚淋巴结,均无转移。84例患者CD117阳性(94.4%)、69例患者CD34阳性(77.5%),53例患者共同表达CD117和CD34(59.6%)。极低度及低度危险性26例患者无局部复发及转移;中度、高度危险性患者63例中有29例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术后转移复发率为46.0%(29/63)。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不同部位间质瘤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是否口服格列卫的复发转移间质瘤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胃肠道间质瘤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不主张常规行标准淋巴结清扫,但术后转移复发率高,其预后与危险性评分及发病部位有关;对于转移或不能切除者,Glivec是目前最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法。
- 李光张海燕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预后
-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16例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陈东峰高鹰李光陈心锐路春雷亓建
- 关键词: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症状病例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21年
- 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行高龄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可行性。随机选取拟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高龄患者90例,分为联合组与IINB组各45例。联合组在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时采用硬腰联合麻醉;IIN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IINB)。记录两组患者在两组麻醉前(T_(1))、麻醉后20 min(T_(2))以及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_(2));术中以及术后2 h、12 h和24 h休息和运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时间等情况。结果显示,联合组T_(2)较T_(1)MAP、HR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T_(2),MAP、HR的差异显著(P<0.05)。IINB组术中以及术后2h、12h和24h休息和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联合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住院费费用和术后并发症,IINB组均低于联合组(P<0.05),麻醉满意度高于联合组(P<0.05)。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能为高龄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提供有效、精确的麻醉。
- 公艳芳李光李希明
- 关键词:超声神经阻滞高龄无张力疝修补术
- 带蒂背阔肌肌瓣腋窝填充在乳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针对乳癌根治术的不良反应 ,设计术中加用带蒂背阔肌肌瓣腋窝填充术 ,以期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将乳癌 12 6例随机分为二组 ,其中 6 1例病人行标准乳癌根治术加带蒂背阔肌肌瓣腋窝填充术作为治疗组 ,另 6 5例病人单纯行乳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各种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 :创面皮下积液各为 6 6 %和 2 9 2 % ,皮瓣坏死各为 13 1%和 2 3 1% ,患侧上肢水肿各为 11 5 %和 2 9 2 % ,患侧上肢麻木感各为 3 3%和 2 3 1% ,上肢运动功能受限各为 4 9%和 16 9%。结论 乳癌根治术中加用带蒂背阔肌肌瓣腋窝填充术 ,能显著降低行乳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 梁洪亓健陈心锐李光路春雷
- 关键词:乳癌根治术并发症
-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临床探讨
- 2003年
- 李光张海燕
-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手术治疗随访并发症
- 山东省减重与代谢手术病例注册系统报告(2021)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统计分析山东省减重与代谢手术开展情况。方法:基于山东省减重与代谢手术病例注册系统(SDBMSR)及子库-胃袖状切除术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SGOP)统计分析截至2021年12月31日减重与代谢手术情况,并对患者人口学信息、肥胖相关疾病、手术信息等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结果:SDBMSR共收集到山东省10个地市、14个分中心上传的1431例患者数据。患者术前BMI为39.9(35.3,44.6)kg/m^(2),31(26,36)岁,男女占比为28.8%与71.2%。术前合并肥胖相关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32.2%)、原发性高血压(32.0%)、高脂血症(37.8%)、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65.1%),33.3%的育龄期女性术前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手术方式包括单纯胃袖状切除术561例(52.3%)、胃袖状切除术合并肝活检447例(41.7%)、合并其他手术47例、修正手术7例、胃水球置入术7例、胃大弯折叠术2例、胃袖状切除术+双通道术1例。截至2021年12月31日,SDBMSR-SGOP共收集到186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数据,其中月经异常发生率为88.2%,高雄激素血症发生率为54.8%,卵巢多囊样改变发生率为78.0%。结论:SDBMSR、SDBMSR-SGOP的构建为山东省减重与代谢手术的病例登记、质量控制与临床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是山东省减重与代谢外科的主流术式。
- 岳雯雯黄鑫刘腾吴建林陈磊李宇仲明惟孙少川姜飚王彬孙作成李光隋永领毕维民李玉明刘世君胡三元刘少壮山东省减重与代谢外科协作组
- 关键词:肥胖症
- 胆囊后三角入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探讨被引量:1
- 2008年
- 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586例,其中胆囊三角无粘连组260例(127例行前三角入路三孔法LC、133例行后三角入路三孔法LC),胆囊三角严重粘连组326例(154例行前三角入路三孔法LC、172例行后三角入路三孔法LC)。结果胆囊三角无粘连组后三角入路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前三角入路方式;胆囊三角粘连组后三角入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中转开腹率均优于前三角组入路方式。认为后三角入路三孔法LC安全可行、容易掌握,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尤其适用于胆囊三角严重粘连患者。
- 李光张海燕
- 关键词:胆囊后三角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血清CA19—9水平术前评估胰腺癌可切除性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血清CA19-9水平在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52例术前影像学提示有手术切除可能性并经手术活检或术后病理确诊的胰腺癌患者术前血清CA19-9水平,以手术能否切除为金标准,绘制CA19-9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以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点即曲线左上方作为相应截断点测CA19-9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阴性预测值。结果52例胰腺癌患者中手术切除29例(55.8%),未切除23例(44.2%)。手术切除组患者血清CA19-9水平为(159.6±170.9)U/ml,未切除组患者为(944.4±773.4)U/ml;CA19-9的ROC曲线下面积0.918(〉0.9),P〈0.01,95%可信区间0.843~0.992,左上方截断点CA19-9值为353.2u/ml。以此为标准,敏感度93.1%,特异度78.3%,阳、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4%和90.0%。结论术前血清CA19—9水平可作为影像学提示有手术切除可能的胰腺癌患者进一步评估的辅助指标。
- 李光张顺
- 关键词:胰腺肿瘤CA19-9ROC曲线
-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临床探讨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 1996年 - 2 0 0 1年间 18例早期乳腺癌病例。结果 乳腺肿块局部切除 ,前哨淋巴结活检 ,后辅以放化疗及全身辅助治疗 ,治愈率无明显差异 ,保留了乳房外形美观及功能。
- 李光张海燕
- 关键词:乳腺癌外科手术
- MRPL3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探究线粒体核糖体蛋白L37(MRPL3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从TCGA和GEO数据库中下载结直肠癌患者的RNA-seq数据和临床资料,用于MRPL37在结直肠癌中的差异表达、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等分析。富集分析探讨MRPL37参与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利用TISID数据库分析MRPL37与免疫浸润细胞的相关性。结果:MRPL37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P<0.05),并且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T分期(P=0.0041)、N分期(P=0.0053)和TNM分期(P=0.0159)显著相关。富集分析提示,在结直肠癌中,MRPL37主要参与线粒体生理活动、细胞周期、氧化磷酸化等途径。在肿瘤免疫方面,MRPL37表达量的改变与肿瘤微环境中多种类型的免疫细胞的变化相关。MRPL37是一个独立预后因素(P=0.011),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成正相关(P=0.0017)。结论:MRPL37可能是结直肠癌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未来可用于预测患者预后及指导精准诊疗。
- 滕文豪郝立亮李光陈心锐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生物标志物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