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普
-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矮秆基因小麦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被引量:11
- 1995年
- 对含有不同主效矮秆基因(Rht1、Rht2和Rht1+Rht2)的三组春小麦进行了两年、两地试验。结果表明,具有半矮秆基因Rht1的小麦表现出较高的生物产量、穗粒数和容重,它们以此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具有矮秆基因Rht1和Rht2的小麦.则表现出较高的千粒重,通过增大收获指数获得高产;在两个半矮秆组内,籽粒产量与株高之间,粒数/m2与千粒重之间均为显著负相关;就矮秆组而言,在籽粒产量与粒数/m2、生物产量及生物产量比率之间,生物产量与粒数/m2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矮秆基因的不同构成,形成了各性状间不同的相关关系。
- 李兴普Vill.,VL
- 关键词:春小麦矮秆基因籽粒产量农艺性状小麦
- 河北省主要小麦育成种矮源研究
- 1994年
- 利用赤霉酸敏感性测定和系谱追踪方法,对河北省历年来培育的主要冬小麦品种的矮秆基因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70.8%的品种的矮秆基因来自农林10号;22.2%的品种的矮源为赤小麦;6.9%的品种的矮源为郑引1号。52.4%的河北省定名品种的矮秆基因来自赤小麦。部分品种的矮源还不清楚。
- 李兴普
- 关键词:小麦矮秆基因
- 小麦遗传资源多抗性鉴定被引量:6
- 1995年
- 河北省在7年期间,于5个地点进行的多抗性鉴定,共筛选出耐盐小麦品种资源397份,抗旱资源56份,抗寒材料228份,对条、叶锈均免疫的材料299份,对白粉病抗或轻感的材料66份。
- 李兴普孙风瑞
- 关键词:小麦遗传资源耐盐抗寒抗病
- 河北省小麦育成种系谱分析被引量:4
- 1994年
- 通过系统归类分析证明,河北省主要小麦育成种的血统来自三大系统:(1)洛夫林10号;(2)胜利麦/燕大1817:(3)蚂蚱麦/碧玉麦。其次矮源主要来自农林10号和赤小麦血统。
- 李兴普刘洪岭
- 关键词:小麦系谱分析亲本组合
- Rht_1,Rht_2和Rht_3基因对春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
- 1995年
- 利用小麦矮秆基因Rht1,Rht2,和Rht3的不同形式(单个基因或组合)的春小麦近等基因系(以春小麦品种cv,AprilBearded为背景,回交转育而成),研究了在半旱薄地上Rht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为,Rht1和Rht2基因型的产量因子显著大于Rht3,Rht2+Rht3和Rht1+Rht2基因型;Rht3矮秆基因显著降低了倒二叶长度和明显加宽了旗叶倒二叶的宽度;Rht2基因明显提高了经济系数;降秆能力:Rht2+Rht3>Rht3>Rht1+Rht2>Rht1或Rht2,地上部生物产量与之相反。
- 李兴普蒋春志刘洪岭
- 关键词:春小麦矮秆基因近等基因系农艺性状
- 不同小麦Rht基因品种农艺性状的相关被引量:2
- 1994年
- 对含有不同的主效矮杆基因(Rht1,Rht2和Rht1+Rht2)的三组春小麦品种进行了两年,两地的试验。结果为;具有Rht1半矮杆基因的组以较高的生物产量、穗粒数和每平方米穗数来提高籽粒产量;具有Rht1和Rht2的矮杆组,通过提高千粒重,增大收获指数来获得高产;在两个半矮杆组内,籽粒产量和株高,每平方米粒数和千粒重均为显著负相关,矮杆组内的籽粒产量和每平方米粒数,生物产量及生物产量比率,生物产量与每平方米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的品种的不同的矮杆基因的构成,形成了各性状间不同的相关关系。
- 维拉.,RI李兴普
- 关键词:春小麦矮秆基因农艺性状
- 小麦遗传资源的抗性鉴定被引量:1
- 1995年
- 通过7年5个地点的抗性鉴定,共筛选耐盐小麦品种资源397份;抗旱资源56份;抗寒材料228份;对条锈、叶锈均免疫的材料299份;对白粉病抗或轻感的材料66份。
- 李兴普孙凤瑞郭北海刘连茹庞春明
- 关键词:耐盐性抗旱性抗寒性
- 河北省冬小麦育成种矮杆基因鉴定
- 1993年
- 利用赤霉酸(GA_3)敏感性测定和系谱追踪方法,对我省历年来培育的89份矮杆、半矮杆品种所含的矮杆基因进行了鉴定分析,其结果,来自具有Rht_1和Rht_2半矮杆基因的农林10号血统,对赤霉酸反应不敏感的品种51份;来自具有Rht_8和Rht_9矮杆基因的赤小麦血统,对赤霉酸反应敏感的品种18份;来自具有Rht_1s矮杆基因的郑引1号血统,对赤霉酸为弱不敏感型的品种5份;15份不敏感或敏感型品种的基因来源尚不清楚。
- 李兴普
- 关键词:小麦矮秆基因赤霉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