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存
- 作品数:125 被引量:40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马铃薯块茎膨大期转录组分析
-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影响“中薯681”马铃薯块茎膨大时期关键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为后续研究调控马铃薯块茎膨大与干物质积累等的关键候选基因与功能分析提供了有益线索, 对于马铃薯块茎膨大、产量形成与干物质累积的调控机制解...
- 胡军徐建飞段绍光卞春松李广存金黎平
- 关键词:马铃薯块茎发育分子机制
- 一种马铃薯资源抗褐变性鉴定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资源抗褐变性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待鉴定的马铃薯和作为对照的抗褐变马铃薯的成熟块茎各多块,分别将其横切一分为二,横切面朝上放置0~6h,记录各块茎的切面褐化程度;2)对步骤1)中测定的块茎的...
- 胡军金黎平段绍光卞春松李广存徐建飞刘建刚简银巧秦军红
- 文献传递
- 中原二作区氮高效型马铃薯早熟品种关键表型特征及其氮素调控机制
-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块茎类植物,由于其耐干旱、耐瘠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产业链长而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粮食作物。尽管中国马铃薯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但受到生...
- 刘建刚卞春松庞万福徐建飞李广存金黎平
- 关键词:马铃薯早熟
- 文献传递
- 马铃薯抗青枯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2009年
-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但其受青枯病的影响严重,一直以来没有根本的防治措施。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究抗青枯病相关基因的功能,进而进行遗传转化,培育抗病品种(系)将成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几种抗青枯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RNAi技术在研究基因功能中的作用以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
- 樊娜娜郭晓刘生祥杨煜张柏顺范仲学李广存
- 关键词:马铃薯青枯病基因RNAI
- 一种BAC末端测序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AC末端测序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目的片段与克隆载体连接,得到重组载体;2)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所述重组载体,回收大于所述克隆载体的线性DNA片段,得到含有目的片段2个末端的DNA片段;...
- 李广存金黎平杨煜郭晓杨晓慧徐建飞马伟清庞万福卞春松段绍光刘杰
- 文献传递
- 早熟优质多抗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 金黎平庞万福卞春松徐建飞李广存段绍光金石桥李飞郜刚谢开云
- 马铃薯是中国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常年早熟栽培约4000万亩。针对生产上早熟抗病优质品种缺乏、新品种推广慢和栽培技术不配套等问题,项目组以选育早熟优质多抗品种为目标,在收集和创制优异种质资源基础上,聚合育成了系列新品种,集...
- 关键词:
- 关键词:马铃薯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 基于CT原位观测薯类植物块茎生长的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T原位观测薯类植物块茎生长的方法及应用,包括:将供试薯类植株移栽于不同的供试基质,去除地上部分,对不同供试基质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的薯类植株进行CT图像;将供试薯类块茎移栽于不同的供试基质,采集不同供试基...
- 徐建飞谭杰刘建刚李广存金黎平
- 二倍体杂种优势马铃薯育种的展望被引量:21
- 2013年
- 马铃薯育种进程缓慢主要是由马铃薯四倍体遗传特性决定的。高度杂合的四倍体马铃薯中隐性基因表现频率低,使得很多有害的等位基因被隐藏在四倍体中,而有利等位基因很难重组到一个四倍体品种中,这是造成马铃薯杂交育种周期长的一个重要原因。马铃薯无性繁殖有利于保持原品种的优良性,生育期短;但储运成本高、容易退化。实生籽利用的优点是储运简便、基本不传播病虫害,且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与四倍体实生种相比,二倍体F1育种可以通过不断自交将有害基因剔除掉,从而获得优良自交系用于F1实生籽生产。随着马铃薯研究的不断发展和马铃薯全基因组测序的基本完成,近几年二倍体F1实生籽育种成为了国际马铃薯研究的热点。然而,要实现二倍体实生籽生产,自交不亲和及其自交衰退是培育自交系的绊脚石。我们正在克隆自交不亲和抑制基因Sli,并且通过杂交将该基因整合到优良栽培品种中,为下一步培育出优良二倍体自交系奠定基础。同时我们也正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挖掘马铃薯自交衰退相关基因区域,希望能进一步了解自交衰退的遗传机理,探索一条快速克服自交衰退的分子育种路径。这些工作将有助于建立马铃薯二倍体F1育种体系,带动马铃薯产业进入新的"绿色革命"。
- 李颖李广存李灿辉屈冬玉黄三文
- 关键词:马铃薯F1杂种自交不亲和自交衰退
- 品种与水分互作对马铃薯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总产和种植面积稳居世界第一,但单产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主要是因为中国有60%左右的马铃薯种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产量无法保障.马铃薯属于浅根系作物,对水分亏缺十分敏感.有研究表明,适度的水分亏...
- 秦军红高春燕郭娇赵光珂金黎平李广存
- 关键词:马铃薯品种资源滴灌技术水分利用率
- 马铃薯氮素诊断研究进展
- 2024年
- 以氮素诊断技术发展为主线,系统地综述了马铃薯氮素诊断的研究进展,评述了国内外马铃薯氮素诊断方法研究及应用现状,比较了基于植株和土壤的氮素诊断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为马铃薯氮素精准管理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构建低成本、空间覆盖全的氮素诊断体系,结合植株和土壤的氮素状态精准施氮是精准田间管理的有效手段。
- 李爽林永鑫秦军红李广存金黎平刘建刚卞春松
- 关键词:马铃薯氮肥遥感精准农业氮素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