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弥散
  • 2篇成像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张量成像
  • 1篇体素
  • 1篇中性粒细胞
  • 1篇轴索
  • 1篇轴索损伤
  • 1篇综合征
  • 1篇细胞
  • 1篇粒细胞
  • 1篇弥散磁共振成...
  • 1篇弥散张量
  • 1篇弥散张量成像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脑梗死患者
  • 1篇脑损伤
  • 1篇基于体素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李振凯
  • 2篇王一超
  • 2篇沈海林
  • 2篇杜红娣
  • 2篇王莺
  • 1篇曾从俊
  • 1篇尚海龙
  • 1篇王聚宝
  • 1篇朱枫
  • 1篇周振堰
  • 1篇钱春红
  • 1篇沈萍
  • 1篇周长友

传媒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多发性急性脑梗死患者Trousseau综合征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对多发性急性脑梗死(acute multifocal cerebral infarction,AMCI)患者Trousseau综合征(Trousseau syndrome,T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7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经临床诊断为AMCI的病例。对TS-AMCI患者和非TS-AMCI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TS-AMCI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NLR对TS-AMCI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59例AMCI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16例,年龄(64.9±14.0)岁。TS-AMCI组16例,非TS-AMCI组43例。TS-AMCI组糖尿病、高血压以及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患者构成比均显著低于非TS-AMCI组(P均<0.05),而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非TS-AMCI组(P<0.05)。TS-AMCI组双侧梗死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TS-AMCI组(P<0.001)。TS-AMCI组D-二聚体、NL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以及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非TS-AMCI组(P均<0.001),而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均显著低于非TS-AMCI组(P均<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NLR是TS-AMCI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OR)2.89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70~6.527;P=0.011],而高血红蛋白与TS-AMCI呈独立负相关(OR 0.839,95%CI 0.723~0.975;P=0.022)。ROC曲线分析显示,NLR预测TS-AMCI的曲线下面积为0.929(95%CI 0.831~0.979;P<0.001),当NLR截断值为4.01时,对应的约登指数为0.744,此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74.42%。结论NLR对TS-AMCI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于乐林尚海龙杜红娣王莺王一超徐长贺李振凯赵世伟郑芳慧沈海林
关键词:大脑梗死中性粒细胞弥散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基于体素水平的定量分析在脑震荡综合征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基于体素水平的定量分析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TBI)早期脑震荡综合征(post concussion syndrome, PCS)中的应用,以期能够通过在体检测在病理层面上对mTBI早期PCS的病理机制加以阐述。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且常规影像学检查(CT平扫及常规MRI)阴性的mTBI早期(伤后24 h内)PCS患者17例,并选取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方面与病例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13名,所有病例组及对照组均行常规MRI检查及DTI检查。所得DTI检查数据应用FSL软件包分别利用部分各向异性和平均弥散率参数对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进行基于体素水平的组间多对象统计分析,最后将图像后处理结果以伪彩图方式直观显示。结果mTBI早期PCS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右额枕束上部、左额枕束上后部、胼胝体体部、左上纵束近颞部及左下纵束、中脑等区域脑白质FA值升高,左额枕束后部、胼胝体体部、右内囊后肢、中脑及脑桥左侧部等区域脑白质M D值降低。结论DTI基于体素水平的定量分析可以从影像学角度为mTBI早期PCS的脑实质内微结构损伤提供在体病理证据,纤维轴索损伤以细胞毒性水肿、局部炎性反应为主。
王聚宝沈海林杜红娣王莺朱枫钱春红王一超周振堰李振凯沈萍曾从俊周长友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轴索损伤弥散张量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