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关节
  • 7篇磁共振
  • 6篇软骨
  • 6篇关节软骨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人工关节
  • 4篇膝关节
  • 3篇膝关节软骨
  • 3篇T2
  • 2篇人工关节假体
  • 2篇人工关节置换
  • 2篇假体
  • 2篇关节假体
  • 2篇关节炎
  • 2篇关节置换
  • 2篇T1
  • 2篇MRI
  • 2篇MRI评估
  • 1篇蛋白

机构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都江堰市医疗...

作者

  • 11篇李智慧
  • 11篇陆勇
  • 7篇丁晓毅
  • 6篇蒋梅花
  • 5篇严福华
  • 3篇杜联军
  • 3篇奚小冰
  • 3篇李元超
  • 3篇周海宇
  • 2篇陈喆
  • 1篇沈浮
  • 1篇王红梅
  • 1篇王成焘

传媒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关节假体磁共振成像金属伪影消除技术进展
蒋梅花丁晓毅李智慧陆勇
人工关节置换的MRI评估
<正>人工关节置换,系采用合金等材料制成关节假体,通过外科手段植入人体内,代替患病关节。它是终末期骨关节炎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可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类置换术,手...
蒋梅花丁晓毅李智慧陆勇
文献传递
正常膝关节软骨MRI T_1ρ序列表现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正常膝关节软骨MRIT1ρ和三维抑脂扰相梯度回波(3D-FS-SPGR)序列表现,研究T1ρ序列应用于软骨评估的可行性;评估软骨深层与浅层MRIT1ρ值的差异。方法选择经临床和影像确认的26例成年志愿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1.69岁。分析其T1ρ和3D-FS-SPGR序列MRI成像表现。将膝关节软骨划分为髌软骨、髁间窝、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平台6个部分。测量相同层面与位置的T1ρ第一回波和3D-FS-SPGR图像上软骨、软骨下骨、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比较两者的软骨与软骨下骨对比度比(CNR)和软骨信噪比(SNR)。选取6个部位软骨最厚处,把该处软骨厚度等分为深层和浅层,分别测量同像素感兴趣区(ROI)的T1ρ值。对以上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膝关节T1ρ序列第一回波图像上的CNR均值和SNR均值均高于同一部位的3D-FSSPGR序列,CNR 29.88±10.00 vs 12.08±3.08(t=23.09,P=0.000),SNR 34.70±11.16 vs 14.18±3.46(t=23.929,P=0.000);②正常膝关节软骨深层均值(29.12±8.07)ms,浅层均值(43.23±6.78)ms,浅层T1ρ值显著高于深层表现(t=-24.687,P=0.000)。结论 T1ρ序列可用于软骨临床评估,浅层软骨胶原纤维排列较深层更为致密。
李智慧陆勇蒋梅花杜联军丁晓毅严福华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软骨磁共振成像
人工关节置换的MRI评估
蒋梅花丁晓毅李智慧陆勇
肩袖损伤的磁共振表现与诊断被引量:3
2023年
肩袖损伤是引起肩部疼痛的重要原因[1]。肩袖损伤在临床很常见,绝大多数患者有外伤史,是造成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主要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在体育运动和工作中肩部过度劳损,肩袖损伤发病率逐渐增高。肩袖损伤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衰老退变、慢性劳损、外伤、血管不足和基因有关[2-5]。肩袖损伤如不及时进行治疗,任其发展,会出现肩关节不稳或继发性关节挛缩症,导致关节功能障碍。正确诊断、早期修复肩袖损伤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本文就肩袖损伤的解剖学、MRI表现及术后影像学评估进行简单阐述。
李智慧陆勇
关键词:肩袖损伤磁共振
MRT_(1ρ)成像技术在关节软骨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MR成像技术是对软骨损伤或退变进行检测的最重要的成像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精确性。能无创性地对软骨病变进行探测,直观地显示软骨的形态以及术后的状态。骨关节炎早期阶段的生化改变主要是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内蛋白多糖的丢失。而MRT1ρ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能间接反映软骨基质蛋白多糖含量变化,可对早期的软骨病变做出精确诊断。就MRT1ρ技术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李智慧陆勇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蛋白多糖关节软骨骨关节炎
正常青年人动态负荷下膝关节软骨磁共振T2时间的定量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青年人动态负荷前后膝关节软骨T2时间变化情况,分析磁共振(MR)T2 mapping序列反映软骨基质生理变化的敏感度,并验证高磁场条件下人体关节负荷装置的有效性。方法:依托自行开发的人体下肢关节力学负荷装置,对13例成年正常志愿者膝关节施加动态负荷。负荷方式正弦波,压力为受试者50%体重或300N,负荷时间20min。负荷前后行膝关节MR T2 mapping成像,将膝关节软骨分为髌软骨、胫骨平台内、外侧软骨区以及股骨内、外侧髁软骨区,分别测量各部分软骨的T2时间,分别测量三次后以平均值作为该部分软骨T2时间。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同一软骨区动态负荷前后的T2时间进行配对t检验,对不同区域软骨T2时间变化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膝关节软骨T2时间在负荷前后分别为:髌软骨44.52±3.63ms:43.69±3.48ms(t=1.23,P=0.242);胫骨内侧平台40.43±7.7ms:39.76±5.41ms(t=-0.41,P=0.687);胫骨外侧平台区36.05±5.65ms:36.98±5.53ms(t=0.64,P=0.537);股骨内侧髁区43.30±8.18ms:48.62±6.48ms(t=1.94,P=0.085);股骨外侧髁区41.55±5.18ms:46.50±6.99ms(t=1.88,P=0.077)。与静息状态相比,正常人膝关节软骨在承载一定量的动态负荷后T2时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区域软骨T2时间变化值比较结果:P=0.22,不同区域软骨T2时间变化差异无显著差异。结论:正常软骨有很好的承压和负荷分解作用,稳定的动态负荷短期内不会造成软骨基质损伤。自行设计的动态加压装置适合在高磁场条件下完成加压及磁共振检查。
李智慧周海宇奚小冰李元超陆勇杜联军丁晓毅严福华
关键词:关节软骨磁共振成像
基于定量动态负荷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MRI T_2时间表现研究
2013年
目的通过比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病人定量动态负荷前后膝关节软骨T2时间变化情况,分析MRIT2mapping序列反映软骨基质生物力学变化的灵敏度.并验证高磁场条件下人体关节负荷装置的有效性。方法10例膝关节OA病人,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4l~66岁.平均年龄57-3岁。依托人体下肢关节力学负荷装置,对其施加膝关节动态负荷。负荷前后行膝关节MRIT2maDping成像,将膝关节轴向负荷区软骨分为4个部位:胫骨平台内、外侧软骨区及股骨内、外侧髁软骨区.分别测量各部位软骨负荷前后的T,时间。对负荷前膝关节内、外侧软骨分级评估进行卡方检验,对同一软骨区动态负荷前后的T2时间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负荷前膝关节内外侧软骨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病人负荷前后T2值,胫骨平台内侧软骨区分别为(39.59±4.17)ms、(40.14±4.49)ms(f=0.426,P=0.680);胫骨平台外侧软骨区(38.85±6.72)ms、(41.25±6.54)ms(t=1.704,P=0.123):股骨内侧髁软骨区(36.44±5.72)ms、(40.63±4.90)ms(t=1.783,P=0.108);股骨外侧髁软骨区(39.30±5.78)ms、(46.14±5.03)ms(t=2.826,P=0.020)。结论OA病人负荷后膝关节局部区域软骨区T2时间延长.自行设计的动态加压装置适合在高磁场条件下完成加压及MRI检查,有一定推广意义。
李智慧周海宇奚小冰李元超陆勇杜联军丁晓毅严福华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
人关节软骨中对比剂扩散系数的同步辐射研究
2015年
目的:利用同步辐射相位对比成像技术测定含碘对比剂(I370)在人关节软骨中的扩散系数,为进一步观察软骨基质间隙流动提供依据。方法:将含碘对比剂(I370)分别在6块股骨髁软骨样本中进行沿软骨深度方向的一维扩散,持续5h。然后进行同步辐射相位对比成像。所得图像经MATLAB导入后进行浓度归一化,并与COMSOL一维扩散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匹配,最终得到该对比剂的扩散系数。结果:含碘对比剂(I370)的扩散系数为2.28×10-11±0.71×10-11m2/s。结论:同步辐射相位对比成像技术结合一维扩散模型的理论计算能够测定对比剂的扩散系数。高浓度对比剂(I370)在软骨中的扩散系数远小于对比剂稀释后的扩散系数,适用于跟踪观察软骨基质的间隙流动。
周海宇陈喆李元超陆勇李智慧蒋梅花王成焘严福华
关键词:关节软骨对比剂
膝关节软骨负荷运动前后磁共振T_2时间与容积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负荷运动前后膝关节软骨磁共振T2时间和软骨容积变化,探讨利用T2时间和容积变化反映负荷作用下软骨形态变化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为20.1~30.4岁,平均年龄25.7岁。在同等运动负荷前后进行软骨T2mapping序列成像,测量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平台和髌软骨T2时间;以三维脂肪抑制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FS-SPGR)序列扫描并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IP)重建后测量髌软骨及股骨髁软骨容积。比较负荷前后软骨T2时间变化、软骨容积差异,并分析软骨容积与T2时间变化间的相关性。结果运动前与运动后髌软骨T2时间最长,胫骨外侧平台最短;运动后不同部位软骨T2时间均降低(P=0.000),股骨内侧髁软骨下降幅度最大(t=-27.96,P=0.000);运动后膝关节软骨容积减小(P=0.000),股骨髁软骨容积变化程度(t=-86.71,P=0.000)大于髌软骨(t=-9.42,P=0.000);软骨容积与T2时间变化间无线性相关性(P〉0.05)。结论运动后膝关节软骨各部位T2时间和局部软骨容积均减少,但软骨容积与T2时间变化间无相关性;软骨T2mapping和软骨容积变化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评价负荷作用下软骨形态变化有一定的意义。
陈喆王红梅陆勇沈浮李智慧奚小冰严福华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软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