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贵玲

作品数:49 被引量:278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6篇细胞
  • 15篇宫颈
  • 14篇宫颈癌
  • 12篇肿瘤
  • 11篇放疗
  • 7篇晚期
  • 7篇癌细胞
  • 6篇细胞系
  • 6篇化疗
  • 5篇癌细胞系
  • 4篇调强
  • 4篇血管
  • 4篇酸性成纤维细...
  • 4篇细胞生长因子
  • 4篇纤维细胞
  • 4篇纤维细胞生长...
  • 4篇肺癌
  • 4篇VEGF表达
  • 4篇成纤维细胞
  • 4篇成纤维细胞生...

机构

  • 41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辽宁省肿瘤医...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47篇李贵玲
  • 13篇伍钢
  • 11篇李亦武
  • 10篇宋颖秋
  • 7篇朱芳
  • 6篇陈静
  • 4篇丁乾
  • 4篇石星
  • 4篇薛红健
  • 3篇尹中元
  • 3篇赵迎超
  • 3篇曹如波
  • 3篇董晓荣
  • 2篇任精华
  • 2篇张盛
  • 2篇程晶
  • 2篇郭海军
  • 2篇文璐
  • 2篇邓思斯
  • 2篇汪宏波

传媒

  • 7篇医药导报
  • 6篇临床肿瘤学杂...
  • 5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湖北中医杂志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华放射肿瘤...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治现状和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约占所有生殖细胞肿瘤的2%~5%,好发于人体中线部位,尤其多见于纵膈、腹膜后区及松果体等部位,其中纵膈生殖细胞肿瘤占所有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的50%~70%。由于该肿瘤临床表现、组织类型、发病部位的多样性,其诊断、治疗策略及预后不同于与生殖腺原发生殖细胞肿瘤,因此,本文将综述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与研究提供参考。
樊继全周红霞刘辛秀昌喻李贵玲
关键词: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
放射联合内皮抑素对人鼻咽癌细胞系VEGF表达及放射敏感性作用的研究
2010年
在所有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中,内皮抑素拥有最广的抗瘤谱和最小的毒性,且不产生耐药性。内皮抑素与放疗联合应用可改善放疗疗效,增强抗瘤效应,而不增加毒副反应。笔者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放射进行不同方案的联合,体外探讨其对鼻咽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及放射敏感性的作用。
杜宇伍钢任精华李贵玲曹如波李振宇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人鼻咽癌细胞系VEGF表达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抗瘤效应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经皮给药创面面积及剂量对其血药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灼伤模型,采用125I?标记的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结合TCA沉淀法,测家兔皮肤创面用药后血清的总放射活性、TCA可沉淀放射性浓度,比较面积和剂量对局部用药的全身吸收的影响,探讨rhaFGF局部用药的安全性。方法:运用NS-FⅡ型多功能光谱治疗仪器建立微波灼伤动物模型;用Iodogen法标记rhaFGF;根据药理学量效关系原则,分析血清总放射性和TCA沉淀部分放射性浓度。结果:(1)家兔烧伤创面给药全身吸收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小剂量小面积组血清总放射性和TCA沉淀部分放射性浓度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4.8%和7.9%。小剂量大面积组为3.2%和5.2%;大剂量小面积组为3.2%和6.2%;大剂量大面积组为0.9%和1.9%。剂量和烧伤创面大小对125I-rhaFGF的全身吸收无明显影响(P>0.05)。(2)多次给药组第5次给药后的生物利用度为3.1%和11.2%,与第1次给药(3.2%和6.2%)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分别经烧伤创面和静脉给予相同剂量125I-rh aFGF(195kBq)后,前者的血清总放射性和TCA酸沉淀放射性在12h前明显低于后者(P<0.01或P<0.05),12h后两者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给药剂量和烧伤创面对125I-rhaFGF的全身吸收无明显影响,rhaFGF多次重复大面积经皮给药安全可靠。
李亦武李贵玲
关键词:生物利用度
奈达铂同步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比较奈达铂或顺铂同步调强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协和医院肿瘤中心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ⅡB至ⅣA期宫颈癌患者86例,分为奈达铂组和顺铂组。均采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后装治疗,盆腔放疗大体肿瘤靶区(GTV)剂量56Gy/28f,盆腔淋巴结引流区(CTV)剂量50Gy/28f,后装剂量25~30Gy。奈达铂组:放疗第1天起予奈达铂25mg/m2静滴,每周1次,5~6次;顺铂组:放疗第1天起予顺铂25mg/m2静滴,每周1次,5~6次。结果两组有效率均达100.0%,奈达铂组的完全缓解率为89.1%,顺铂组为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奈达铂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体重下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顺铂组(P<0.05),奈达铂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略高于顺铂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及2级以上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均较低。结论奈达铂或顺铂联合同步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相似,但奈达铂的恶心、呕吐反应较轻,耐受性优于顺铂。
陈玲娟宋颖秋伍钢李贵玲丁乾
关键词:宫颈肿瘤奈达铂调强放射治疗
情志舒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小肠推进功能、小鼠排空功能、大鼠胃机械运动情况,探讨情志舒方对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治疗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墨汁灌胃测量小鼠小肠的推进功能;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葡聚糖蓝2000在小鼠胃内的残留量,比较各组动物胃排空情况;通过激怒大鼠制造肝胃不和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用台式平衡记录仪比较各组大鼠胃收缩频率和幅度。结果:情志舒能显著加强小鼠小肠推进功能及小鼠的胃排空功能(P<0.01);显著提高大鼠胃收缩频率、幅度(P<0.01)。结论:情志舒对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李亦武李贵玲郭海军李国成
关键词: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排空情志舒
伊立替康增敏对宫颈癌放疗中细胞凋亡和增殖及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增敏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前、放疗中癌组织的细胞增殖、凋亡及VEGF的影响。方法41例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Ⅱb-Ⅳa期)随机分成两组,增敏组(20例)常规放疗+伊立替康,伊立替康40 mg/m2,放疗第一天开始使用,在放疗后1 h内给予,每周1次,共用5周;对照组(21例)常规放疗。每个病例在放疗前及放疗(10 Gy)后的24 h各取材1次。原位凋亡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LI),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计算宫颈局部肿瘤消退50%所需时间(T50)。结果增敏组治疗中及治疗诱导的A-LI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4,P=0.034);PCNA的表达增敏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37);VEGF的表达增敏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上升,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425)。增敏组T50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诱导的A-LI与T50呈负相关。结论伊立替康增敏可抑制放疗早期宫颈癌细胞增殖,促进放疗诱导的癌细胞凋亡,使宫颈肿瘤消退50%时间缩短,肿瘤体积缩小更快。
宋颖秋伍钢李贵玲胡健莉陈静尹中元
关键词:伊立替康放疗增敏细胞凋亡
ⅡB期宫颈癌全盆盒式放疗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及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ⅡB期宫颈癌全盆盒式放疗与不同射野调强放疗( IMRT)的剂量学差异,并比较临床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方法收集10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每例患者均设计全盆盒式放疗计划和3种不同设野的IMRT计划,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7例ⅡB期宫颈癌初诊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盒式放疗组(n=33)及IMRT组(n=44),分别采用盒式放疗(46~50Gy)或9野IMRT(56Gy/28f)结合后装腔内放疗并同步顺铂(25mg/m2静滴,每周1次,共5~6次)化疗,比较近期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结果3种不同射野IMRT计划中计划靶区体积(PTV)的靶区均匀性(HI)和适形性(CI)均优于盒式放疗计划(P<0.05),膀胱V30、V40、小肠V20、V30、V40、Dmean、D50及直肠V30、V40、Dmean、D50均低于盒式放疗计划( P<0.05);3种IMRT之间PTV的HI及C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照射野的增多,膀胱V30、V40、Dmean、D50及直肠V20、V30、V40、Dmean、D50逐渐下降,其中膀胱V30、V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盒式放疗组与IMRT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4.8%及88.6%( P>0.05)。 IMRT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低于盒式放疗组( P<0.05),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骨髓抑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MRT计划在剂量学上显示了保护危及器官的优势,在临床疗效上9野IMRT与盒式放疗的近期疗效相当,但能明显降低急性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推荐ⅡB期宫颈癌患者外照射行9野IMRT。
阮莎莎伍钢丁乾宋颖秋李贵玲
关键词:调强放疗剂量学
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1
2012年
目的评价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在宫颈癌首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放疗副反应。方法将2007年至2010年武汉协和医院收治的108例Ⅰ~Ⅱ期宫颈癌首程治疗患者,随机分为IMRT组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组,同步给予铂类增敏放疗及后装放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和毒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近期疗效相当(P>0.05),1年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ce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肿瘤靶区平均剂量和3DCRT组无显著差异(P>0.05),危及器官如直肠、小肠、膀胱等平均剂量均低于3DCRT组(P<0.01);IMRT组急慢性直肠炎及慢性膀胱炎发病率均低于3DCRT组(P<0.05);IMRT组骨髓抑制发生率略低于3DCR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与3DCRT治疗宫颈癌近期疗效相同,但IMRT能更好地保护正常器官,有效降低放射损伤,值得推广。
陈静丁乾罗鸣宋颖秋李贵玲
关键词:子宫颈癌调强放疗疗效
一种具有放疗敏感和放疗耐受特性的原代宫颈癌细胞系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放疗敏感和放疗耐受特性的原代宫颈癌细胞系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所述放疗耐受细胞系名称为UCR7,放疗敏感细胞系为UCS19,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UCR7保藏编号CCT...
赵迎超邢碧媛汪宏波蒲从丽李贵玲樊继全杨勤昌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期间并发肺孢子菌感染:两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3年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给肿瘤患者带来了比放疗、化疗更进一步的生存获益。然而,在免疫抑制剂增强细胞免疫抗肿瘤的同时,也有可能增强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导致机体免疫耐受紊乱,引起相应器官出现不适症状,称之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中,免疫相关性肺炎往往较难诊断,严重者可致命。肺孢子菌肺炎(PCP)作为一种机会性真菌感染性疾病,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人群。鉴于ICIs对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目前的主要观点认为,肿瘤免疫治疗并不会增加肺孢子菌感染的机会。本文报道了两例免疫治疗期间发生肺孢子菌感染的病例,以期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免疫相关性肺炎及PCP的认识。
刘中安陈叶珊黄艾李贵玲
关键词:肺孢子菌肺孢子菌肺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