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钥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篇《尼伯龙根之...
  • 2篇德国文学
  • 2篇审美
  • 2篇审美价值
  • 2篇史诗
  • 1篇德语
  • 1篇德语教学
  • 1篇心理学
  • 1篇性别角色
  • 1篇研究史
  • 1篇英雄史诗
  • 1篇游戏
  • 1篇语言
  • 1篇语言交际
  • 1篇语言交际能力
  • 1篇战争行为
  • 1篇生死
  • 1篇生死观
  • 1篇史述
  • 1篇骑士精神

机构

  • 7篇湖南科技大学
  • 6篇湘潭大学

作者

  • 10篇李钥
  • 2篇贺松柏
  • 1篇张铁夫

传媒

  • 2篇湘潭师范学院...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08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尼伯龙根之歌》中的基督教因素
2008年
评论界存在否定《尼伯龙根之歌》受基督教影响的观点,原因在于没有考证史诗的作者与创作的历史背景,也没有看到作品表现基督教影响的独特方式,这种特殊性乃是根源于德国中世纪基督教化的特殊的历史过程和诗人独特的创作方式与隐晦的创作意图。英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中包涵了双重的人文内涵,世俗的要素和基督教的要素交融杂糅于诗中。
李钥张铁夫
关键词:基督教
网络游戏中的“尼伯龙根”元素
2011年
尼伯龙根的传说属于北欧沃尔松格神话系统(Volsunga saga),从公元四、五世纪开始在古代日耳曼各部落广泛流传,千百年来被世人不断吸收、改写和传承,如:德意志史诗《尼伯龙根之歌》和瓦格纳的大型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当代,尼伯龙根传说以更多样的形式在世界各地流传。除了书籍、音乐、影视剧外,网络游戏也是近十年来重要的传播途径。那些风行全球的网络游戏中常可以见到“尼伯龙根”的文化元素。
李钥
关键词:网络游戏文化元素《尼伯龙根的指环》《尼伯龙根之歌》
论《尼伯龙根之歌》的死亡价值取向
2015年
"死亡"是德国中世纪英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中最重要的主题,其独特而极富震撼性的审美价值在于德意志民族萌芽时期的死亡价值取向。《尼伯龙根之歌》吸收了北欧神话中的母题和古日耳曼部落英雄的故事,在精神内涵上更是秉承了北欧精神中"乐生乐死"的生死观。
李钥
关键词:德国文学《尼伯龙根之歌》生死观史诗
论《尼伯龙根之歌》中骑士精神的独特性——与欧洲中世纪中后期四大英雄史诗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欧洲中世纪中后期四大英雄史诗中,《尼伯龙根之歌》展现的骑士精神有其独特性。与其他三部相比,它既没有护教和爱国的内容,也没有表现英雄们的无条件的勇猛和忠诚。《尼伯龙根之歌》成书晚于其他三部史诗,作品中却没有以主流骑士精神为准则的骑士形象,反而具有较多的蛮族气息。德意志民族独特的基督教接受史、漫长的民族和国家形成史、作者独特的社会生活观念都与《尼伯龙根之歌》中骑士精神的独特性相对应。
李钥
关键词:《尼伯龙根之歌》骑士精神
《尼伯龙根之歌》民族心理学研究史述被引量:1
2008年
《尼伯龙根之歌》被人们一再吸收、咀嚼、利用,成为了德国民族特征的发射空间。历经多年史诗的研究时常偏入政治意识形态甚至是民族精神的轨道。却鲜有学者来探究这种种政治行为的心理根源,以及该作品所蕴藏的巨大民族驱动力。国内的学术界对于中世纪的文化和文学,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不足存在着偏见。《尼伯龙根之歌》在中国研究的薄弱、单一、主观。从《尼伯龙根之歌》来进行德国民族心理研究对于现在中国面临的全球化趋势和未来的挑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钥贺松柏
关键词:研究史《尼伯龙根之歌》民族心理学
《尼伯龙根之歌》中的战争行为对德国军事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德国中世纪史诗《尼伯龙根之歌》描写的战争行为刻画了德意志人特有的延续至今的军事风格和作战方式:异常勇猛、强烈的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突袭和毁灭。《尼伯龙根之歌》中的战争行为与早期日耳曼人常年征战的生活状况有关,也根源于日耳曼人与生俱来的强烈的不安全心理。这些战争行为一直保存下来,后来演变为德国军队的极强战斗力和高度服从性,以及战术上的闪击战理论和焦土抵抗政策。它们已成为德国军队的传统,也将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李钥
关键词:《尼伯龙根之歌》战争行为
《尼伯龙根之歌》与德意志民族心理之关系研究
中世纪英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被德国学界公认为德意志民族的“百科全书”,是深入认识德意志民族有效的素材和途径。《尼伯龙根之歌》自18世纪被重新发现以来,经历了比较研究、功能化研究和多元研究三个阶段。涉及民族心理学的《尼伯...
李钥
关键词:宗教意识安全需求性别角色
文献传递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大学德语教学被引量:2
2003年
在英语专业本科大学德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调动自身的认知结构,运用认知策略去认识目的语的语言规律,挖掘目的语所含的多层信息,通过认知活动,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和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扮演传统角色外,还扮演了语言认知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及学生认知活动的指导者等角色。
李钥贺松柏
关键词:德语教学教育观人本位语言交际能力
论《尼伯龙根之歌》中的死亡审美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死亡是德国民族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中最基本的主题和意象,也是其审美价值的出发点。死亡的恐怖和丑的背后隐含着史诗的创作者对真、善、美的表达。哈根之死和许特格之死表现了德意志民族特有的崇高之美。西格弗里特和克里姆希尔特的死亡以及尼伯龙根宝藏的失落除了与个人命运的悲剧相关,还隐含了民族命运、民族性格的悲剧以及性别和人性的悲剧。史诗中的狂欢是向死的狂欢,表现了德意志人独特的死亡审美情趣。
李钥
关键词:《尼伯龙根之歌》审美价值
《尼伯龙根之歌》中的不安全心理
《尼伯龙根之歌》是德国中世纪的一部英雄史诗。在德国,对《尼伯龙根之歌》的研究经历了与《荷马史诗》的比较研究、功利性研究和多元化研究三个阶段。目前我国的研究还很薄弱,更没有学者从民族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这部史诗。   《尼...
李钥
关键词:《尼伯龙根之歌》德国文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