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倩
- 作品数:3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施氮方式及测定方法对紫色土夏玉米氨挥发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6年
- 以川中丘陵区紫色土为对象,研究了撒施尿素添加脲酶抑制剂及尿素深施对夏玉米季氨挥发的减排效果,为合理施肥和减少农田氨排放提供依据;同时,对比风洞法和密闭室连续抽气法测定氨挥发的结果,为准确定量农田氨挥发提供方法依据。设置5个施氮方式处理,分别为:不施氮(CK);农民传统施氮——雨后撒施尿素(BC);撒施添加有Limus(德国BASF公司新开发的脲酶抑制剂)的尿素(BC+Limus);尿素一次性条施(Band1);尿素分两次条施(Band2)。除不施氮处理外,其他处理施氮量均为150 kg·hm^(-2),各处理采用密闭室连续抽气法测定氨挥发。另外,选取农民传统施氮处理用风洞法测定氨挥发,以研究不同测定方法对氨挥发损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土夏玉米季农民传统的施氮方式氨挥发损失率可高于40%,而处理BC+Limus、Band1、Band2的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4.8%、3.8%、1.3%,分别比处理BC减少了90%、92%和97%的氨挥发损失,均具有很好的减排效果。密闭室连续抽气法测定氨挥发量稍高于风洞法,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48.4%和41.9%,但差异不显著。
- 张翀李雪倩苏芳朱波巨晓棠
- 关键词:氨挥发施氮方式紫色土夏玉米
- 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氨挥发研究被引量:15
- 2015年
- 大气中过量的氨会造成诸多环境问题并危害人类健康。我国农田氮肥施用后的氨挥发是一个重要的氨排放源。紫色土的土壤性质以及该区的气候条件导致其氨挥发潜力较大。与其他集约化农作区相比,该区农田氨挥发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探讨了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氨挥发情况,为开展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碳氮气体交换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氨排放清单的编制及农田氨减排措施研究提供依据。选取川中紫色土丘陵区典型的坡耕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风洞法研究了紫色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氨挥发动态过程。每次试验设置1个施肥处理,3次重复。风速、风向、大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等气象数据由试验田微型气象站获取。每隔2~3 d采集土壤样品用以测定土壤NH4+-N含量。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受氮肥深施及低温的影响,冬小麦季氨挥发损失率明显低于夏玉米季;2013年和2014年冬小麦季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7.4%和8.8%;2013年夏玉米季三叶期氮肥撒施的氨挥发速率为34.1%;2014年夏玉米季三叶期氮肥条施覆土降低了氨挥发损失,损失率为21.4%;2014年夏玉米季十叶期出现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撒施氮肥后立即灌水使氨挥发损失率高达46.6%,这是由于干旱条件下施肥灌水提供了利于氨挥发的土壤水分条件。因此在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应避免采用此施肥方式。综合分析两年的数据可得:紫色土冬小麦季氨挥发损失占施氮量的(8.1±1.0)%,夏玉米氨挥发损失占施氮量的(32.8±1.8)%。
- 张翀韩晓阳李雪倩黄彬香朱波苏芳巨晓棠
- 关键词:氨挥发紫色土
- 应用稳定同位素分析北京地区有机蔬菜和土壤氮素特征被引量:7
- 2013年
- 与常规农业不同,有机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氮肥,因而有机和常规农业生产模式下作物产品中15N丰度即δ15N存在差异,可以据此区分有机和常规农产品。选择北京郊区5个有机和1个常规蔬菜生产基地,对蔬菜及土壤取样,对其δ15N进行测定,分析有机和常规生产条件下蔬菜及土壤中δ15N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有机生产时间和有机肥N投入的增加,土壤全N和δ15N都呈现增加的趋势,且当季作物对于肥料的δ15N反映敏感。蔬菜δ15N与蔬菜全N、与土壤δ15N,土壤δ15N与土壤全N之间可以用直线回归方程拟合,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的相关程度。在北京地区,15N测试能够对番茄的化学氮肥使用进行准确判断,而对于芹菜没有准确判断出其生产过程使用了化学氮肥。对于北京地区有机蔬菜,95%概率条件下可以认为有机叶菜、根菜和果菜δ15N值应分别大于7.55‰、7.64‰和5.42‰。δ15N值可以作为蔬菜是否使用化学N肥的"有效工具",但不能作为唯一手段,还应该结合蔬菜生产过程的档案信息、现场检查等其他措施,综合进行判定。
- 李光德秦凤琴诸葛玉平李雪倩孟凡乔吴文良郭岩彬
- 关键词:有机农业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