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山
- 作品数:5 被引量:101H指数:4
- 供职机构:种苗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5种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的生理响应及其去污能力的研究
- 人工湿地是选用耐污染能力和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模拟自然湿地构建的用于污水净化的湿地系统,利用植物的吸收、基质的吸附、微生物的分解,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方面的作用处理污水,作为一种处理费用和建设成本低的环境友好型污水...
- 李龙山
- 关键词: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生活污水生理响应去污能力
- 5种湿地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转运特征被引量:32
- 2016年
- 选择芦苇、水葱、千屈菜、扁秆藨草、长苞香蒲5种湿地植物进行盆栽实验,比较它们对土壤中的5种重金属镉、铬、汞、铅、锌的富集特性,分析重金属在各植物体和土壤中的动态分布,以评价所测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综合富集能力,为利用植物修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种植湿地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效果显著高于无植物对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土壤中重金属镉、铬、汞、铅、锌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2)湿地植物对重金属镉、铬、汞、铅、锌的富集效果差异显著,其中水葱根部对重金属镉的富集系数最大,芦苇根部对重金属铬、汞、铅、锌的富集系数均最大,千屈菜、扁秆藨草和长苞香蒲根部对5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均较小;芦苇地上部分对金属镉的富集系数最大,千屈菜地上部分对金属铬、汞、铅的富集系数均最大,水葱地上部分对金属锌的富集系数最大。(3)5种湿地植物对重金属镉、铬、汞、铅、锌的转移系数差异显著,其中扁秆藨草对土壤中镉、铬、铅、锌的转移系数均为最大,对铬和锌的转移系数均大于1,长苞香蒲对铬的转移系数大于1,仅次于扁秆藨草。其他3种植物对5种重金属的转移系数均小于1。研究表明,5种湿地植物对重金属Cd、Cr、Hg、Pb、Zn都有富集和转移的能力,但不同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效果不同。
- 严莉李龙山倪细炉李昌晓李健
- 关键词:湿地植物重金属
- 5种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研究被引量:21
- 2013年
- 选择芦苇、水葱、千屈菜、扁秆藤草、长苞香蒲5种常见湿地植物分别构建人工湿地小试系统,测试它们对生活污水的净化作用,分析污水净化过程中氮磷元素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动态分布,以明确各湿地植物对污水的综合净化能力。结果表明:(1)5种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中的CODcr、铵态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显著高于无植物对照;随处理时间延续,污水中CODcr、铵态氮、总氮和总磷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定植土壤中的总氮和总磷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5种植物能够吸收污水中89.7%~97。9%的磷元素,污水中剩余的磷元素量较少(2.1%~10.3%);污水中氮元素在植物体、污水和土壤中分布因植物种类不同有很大差别,芦苇、水葱和长苞香蒲可吸收污水中76.1%~83.4%的大部分氮元素,而千屈菜和扁秆蔗草对氮元素吸收量较少(分别为45.O%和46.8%),在污水和土壤中滞留的氮元素较多(21.7%~31.6%)。(3)5种植物对氮元素的积累能力显著大于对磷元素的积累能力;5种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的综合净化能力差异较大,从强到弱依次为芦苇〉长苞香蒲〉水葱〉扁秆蔗草〉千屈菜。
- 李龙山倪细炉李志刚李健
- 关键词:污水净化湿地植物人工湿地
- 生活污水对土壤及湿地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为探究生活污水对土壤及湿地植物根际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选择芦苇、水葱、千屈菜、扁秆藨草和长苞香蒲5种湿地植物单独种植,利用PCR-DGGE技术,分别测定试验土壤ck1、浇灌污水的土壤ck2、浇灌自来水的湿地植物ck和污水处理湿地植物根际的细菌群落。结果表明:污水处理植物根区土壤细菌种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污水浇灌的土壤ck2和自来水浇灌的植物ck,试验土壤ck1的最低。试验测定的优势细菌如下:ck1有根瘤菌属(Rhizobium)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ck2有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根瘤菌属(Rhizob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和赤杆菌属(Erythrobacter);ck有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污水处理植物根区有节杆菌属(Arthrobacter)、梭菌属(Clostridium)、硫酸盐还原细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um)、牦牛瘤胃菌(Proteiniclasticum)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综上认为,污水浇灌的土壤ck2和污水处理5种湿地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均高于自来水浇灌植物ck和试验土壤ck1,湿地植物根际细菌群落随植物种类不同差异较大,其中污水处理千屈菜根区细菌种群丰富度最高,其次是水葱、芦苇和长苞香蒲扁,扁秆藨草根区细菌种群丰富度最低。浇灌污水和种植湿地植物均明显改变了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污水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作用高于植物。
- 李龙山倪细炉李昌晓李健
- 关键词:湿地植物PCR-DGGE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 5种湿地植物生理生长特性变化及其对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被引量:44
- 2013年
- 为了研究湿地植物生理生长特性变化及其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选择芦苇、千屈菜、扁秆藨草、水葱和长苞香蒲5种湿地植物进行污水净化试验。通过测定植物生理生长参数和污水中CODCr、TP、NH+4-N的去除效果,评价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污水处理5种植物光合生理参数、Fv/Fm值、株高和生物量净增长高于清水培养,其中长苞香蒲、水葱和芦苇7月的净光合速率、Fv/Fm值及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清水培养,且差异显著(P<0.05);5种湿地植物对污水中CODCr、TP和NH+4-N都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各试验水体中CODCr浓度由192mg·L-1降至8~19mg·L-1,总磷浓度由1.46mg·L-1降至0.04~0.15mg·L-1,NH+4-N浓度由1.26mg·L-1降至0.01~0.1mg·L-1。研究得出,污水处理植物的生理生长特性优于清水培养植物,5种湿地植物对污水中CODCr、TP和NH+4-N去除效果明显;综合各参数来看,长苞香蒲、水葱和芦苇可作为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优先选择,其次为千屈菜和扁秆藨草。
- 李龙山倪细炉李志刚李健
- 关键词:湿地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生物量污水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