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川利

作品数:38 被引量:314H指数:11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陕西省气象局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气候
  • 10篇气溶胶
  • 6篇气象
  • 5篇气候变化
  • 5篇陆面
  • 5篇降水
  • 4篇土壤
  • 4篇土壤湿度
  • 4篇陆面模式
  • 4篇旱涝
  • 3篇灾害
  • 3篇气溶胶光学
  • 3篇环流
  • 3篇边界层
  • 3篇城市热岛
  • 2篇云量
  • 2篇生态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数值模拟分析
  • 2篇水资源

机构

  • 32篇陕西省气象局
  • 10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培...
  • 1篇陕西省气象科...
  • 1篇陕西省农业遥...

作者

  • 38篇杜川利
  • 12篇李星敏
  • 9篇董妍
  • 8篇董自鹏
  • 8篇彭艳
  • 7篇陈闯
  • 6篇王繁强
  • 5篇杜继稳
  • 4篇刘晓东
  • 4篇余兴
  • 3篇王川
  • 3篇鲁渊平
  • 2篇刘瑞芳
  • 2篇王盘兴
  • 2篇王钊
  • 1篇俞小鼎
  • 1篇徐小红
  • 1篇方建刚
  • 1篇梁生俊
  • 1篇侯建忠

传媒

  • 8篇陕西气象
  • 7篇高原气象
  • 6篇气象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灾害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科协20...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安市两次雾霾期间气象要素和气溶胶特性分析被引量:23
2015年
利用气象要素和气溶胶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安市2013年12月17~25日、2014年2月20~26日两次雾霾过程的气象要素风、温、湿变化,气溶胶质量浓度、粒子谱分布及散射系数的变化及其在雾霾天气的形成、发展、维持与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APS观测的粒子谱变化表明,雾霾过程中,粒径在0.5~0.835μm之间的粒子的数浓度增加最明显,雾霾后,〈2μm和〉3.5μm粒子的数浓度下降显著;SMPS观测的粒子谱变化表明,霾过程中细粒子的数浓度主要集中在30~300nm,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08:00~14:00、18:00~02:00为数浓度的大值时段,细粒子段污染物浓度的增加主要是由粒径大于140nm以上的粒子引起的.散射系数的增加与粒径小于1.0?m粒子的数浓度增加有关,也是雾霾期间能见度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文峰李星敏陈闯刘瑞芳杜川利
关键词:雾霾气溶胶粒子谱
陕西省1999年气候影响评价被引量:1
2000年
对 1 999年度 ( 1 998年 1 2月至 1 999年 1 1月 )陕西气候影响进行评价 ,1 999年陕西各地气温显著偏高 ,陕北、陕南降水偏少 ;全省秋冬初春持续干旱 ,陕北北部四季连旱 ,安康夏秋连旱 ;秋冬春持续偏暖 ,历史罕见 ;年内暴雨少 ,冰雹灾害频繁。
杜川利鲁渊平
关键词:气候影响气象灾害
过去60年中国秦岭地区云量变化及原因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利用近50年秦岭地区高山站及邻近2个地面站的气象资料、季风指数及海温资料,初步分析了云量的变化特征和原因,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云量变化呈减少趋势,其中华山站(高山)、华县和西安站(平原)夜间的低云量分别为-1.74%·(10a)-1,-1.56%·(10a)-1和-4.23%·(10a)-1,白天的分别为-0.73%·(10a)-1,-1.94%·(10a)-1和-4.62%·(10a)-1;(2)夜间高山站总云量比平原站减少的多(-1%·(10a)-1),白天减少的少(<-0.6%·(10a)-1);(3)高山站和平原站四季的低云量都是减少的,除了平原站夏季总云量是增加的外,其他季节均减少。云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局地气溶胶冷却作用,导致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减少,使局地对流减弱,造成低云量减少;(2)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增大,使秦岭地区总云量减少。
杜川利余兴李星敏王繁强彭燕董研董自鹏
关键词:云量气溶胶夏季风
陕西关中城市群热岛效应指标初探被引量:4
2011年
选取陕西关中地区12个大、小城市,1970—2009年逐月平均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资料进行不同季节的城市热岛效应分析,对描述热岛效应的热岛强度指标进行研究,并提出以华县站为对比站的改进型温度差直线趋势作为关中城市群热岛强度衡量指标。该指标既消除了局地气候变化影响又剔除了个别小城市增温速率过快的影响。计算结果发现:无论城市规模大小,关中城市群一年四季都存在热岛效应。热岛强度冬春季强,夏秋季弱。大城市的热岛强度无论季节或年增加幅度均比小城市大。
董妍彭艳李星敏王繁强杜川利
关键词:关中城市群城市热岛效应热岛强度
西安泾河夏季黑碳气溶胶及其吸收特性的观测研究被引量:24
2013年
为研究西安泾河夏季黑碳气溶胶及其吸收特性,利用2011年夏季西安远郊泾河大气成分站观测的黑碳气溶胶浓度、颗粒物质量浓度、探空资料、地面气象资料,计算边界层顶高度、气溶胶吸收系数、大气消光系数,导出单次散射反照率,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西安夏季黑碳气溶胶浓度为6.07μg/m3;黑碳气溶胶占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比值为21.9%,黑碳气溶胶与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PM2.5、PM10相关系数分别为0.69、0.85、0.91;黑碳气溶胶浓度受城市边界层顶高度影响,风向、风速对泾河黑碳气溶胶的堆积输送有不同作用;气溶胶吸收系数和大气消光系数日变化显著,气溶胶吸收系数占大气消光系数比值范围在12%~30%;季单次散射反照率平均值为0.76,变化范围在0.70~0.84.
杜川利余兴李星敏陈闯王繁强彭艳董妍董自鹏
关键词:黑碳气溶胶消光系数边界层
西安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利用2008年5月—2009年4月和2010年4月—2011年3月两年的太阳光度计CE318数据,分析了西安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波长指数(α)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局地污染和地形影响,泾河站的AOD全年较高,两个时段的年平均值分别为0.69±0.40和0.67±0.39,AOD和α的最大值都发生在夏季;受沙尘天气影响,气溶胶波长指数春季最小,AOD秋季最小。CE318和MODISAOD的对比结果表明,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符合MODIS设计精度的数据占55.0%~73.3%。2008—2010年MODIS AOD平均值的空间分布表明,陕西境内存在3个AOD高值区,分别位于关中盆地、汉中市区和安康市区,局地污染和地形影响是造成AOD高值区的主要原因。
董自鹏李星敏杜川利张高健
关键词:气溶胶光学厚度MODIS
公用陆面模式简介及其模式检验
在简要介绍陆面过程模式发展的基础上,对NCAR最新陆面模式CLM3从模式发展、模块组成、功能特点进行了较详细介绍。并应用NCEP/DOE再分析资料作为大气强迫场,用CLM3对中国区域作近25a的进行off-line试验,...
杜川利刘晓东吴万里
关键词:陆面模式土壤湿度
文献传递
530年来陕北气候变化与东部地区关系分析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研究陕北地区历史旱涝变化、气温变化及与东部地区的关系,对保护和治理陕北地区生态环境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利用我国500多年旱涝资料及50a气温资料,运用功率谱方法及小波分析法分析陕北及其东部地区历史上发生的旱涝周期及气温变化。结果 不同地区530a来均呈旱涝交替变化,且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陕北开始进入偏暖少雨期,气温具有13a,2~4a左右的周期。结论 陕北历史旱涝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变化,气温变化具有周期性,异于其他地区。
王川杜继稳杜川利袁君健
关键词:旱涝变化气温变化生态环境
陕西及我国东部区域气候变化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利用我国50 0多年旱涝资料,分析陕西及其东部区域历史上发生的旱涝周期及气候突变,发现陕西旱涝存在2 2年、1 6 9年左右的变化周期,陕西1 6 45年左右发生过气候突变,分别比华北地区早6~7年,比华东地区早4 0~50年。同时分析近50年气候资料发现,陕西及东部地区降水均存在着一定的周期变化,且变化有所差异。定义了陕北区域旱涝指数,在未来十年,陕北地区旱涝变化趋势是正常偏旱。
王川杜继稳杜川利袁君健
关键词:区域气候变化气候突变气候资料旱涝指数降水
变分同化方法在Lorenz系统中的简单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利用Lorenz模式作变分同化数值试验 ,通过对一个简单系统的讨论 ,介绍四维变分同化方法。对初值敏感性和观测点的个数及观测值作了对比试验 ,发现随着模式对初值敏感性的增加 ,同化效果会越来越差 ;观测点越少 ,观测值误差越大 ,这些都会影响同化效果 ,甚至导致同化失败。
杜川利黄向宇俞小鼎
关键词:观测值初值敏感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