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静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人性祭坛上的普通人 阿瑟·米勒悲剧中的替罪羊意象分析
- 2007年
- 阿瑟·米勒的悲剧创作在现代美国剧坛上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作家对伦理道德问题的追索,对人类潜隐动机的发掘,对社会生活危机的刻画,可以说达到了现代美国戏剧的顶峰。而这些创作特色,如果用一句话归纳,就是对普通人的人文关怀。这是他作为现代美国剧坛三大领袖之一,以及他区别于尤金·奥尼尔和田纳西·威廉姆斯的标志性艺术路线之一。
- 詹蓓杨国静
- 关键词:悲剧创作普通人意象分析替罪羊祭坛人性
- 论翻译中施为用意的语际一致性
- 2007年
- 目前种种等值学说在指导翻译活动时经常无法解释动态语境所造成的意义多变现象。文章从语言的交际观点出发,应用当代语言学研究成果特别是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有关意义、意图和施为用意的论述,表达一种以施为用意为对等切入点的译学新观点。
- 楼宝春杨国静喻家楼
- 关键词:翻译等值意图
- 语篇信息性:英汉互译理论新思维——基于整合视角的分析被引量:8
- 2007年
- 20世纪70年代伊始,翻译理论研究突破原先单一语言学派的局限,转而向多维性和文化研究方向拓展,继而演进成为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双峰并峙的态势。这一变革在开阔翻译理论探求视域、丰富翻译学界研究内容的同时、也对建构协调、统一的翻译学科产生了负面影响。鉴此,整合两大学派旗下翻译理论的研究成果,促成它们在统一的学科框架内兼容并蓄、优势互补,已然是翻译学界不容回避和亟待探讨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拟以语篇信息性为出发点、结合英汉语际翻译的固有特质,旨在揭明如何建构英汉互译理论新的平台,以及语言、文化流派旗下翻译理论研究成果的整合问题。
- 詹蓓杨国静
- 关键词:语篇信息性翻译理论
- 它批判“美国梦”了吗? 《推销员之死》的主题新探被引量:6
- 2007年
- 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被广泛地认为是一部批判“美国梦”的戏剧,剧作中梦境场景的反复出现、主人公威利·洛曼对于成功的狂热追逐以及米勒作品中常见的社会伦理主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论调推波助澜。本文通过对美国梦与社会价值体系内涵的阐释,揭示了威利扭曲的价值定位以及他追求成功的内在动机,旨在说明威利的悲剧并不足以批判“美国梦”的合理性,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个体在机制化社会面前的本体生存困境。
- 詹蓓杨国静
-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社会价值体系社会伦理内在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