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军
- 作品数:56 被引量:176H指数:8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课题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切断新西兰大白兔腓肠肌神经后,观察肌内神经、肌梭、运动终板带、肌湿重等的变化,探讨其规律。方法将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5只)和神经切断组(20只)。术后2,4,8,12,16周,称肌湿重后用S 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色肌内神经;用乙酰胆碱脂酶整肌染色法染肌运动终板;用HE染色法染肌梭。结果①失神经2周肌湿重为正常的65%,两组比较P<0.05,肌内神经染色变浅,运动终板带及断面切片上显示数目正常,肌梭形态及梭内肌纤维无改变;②4周肌湿重为正常的53.2%,运动终板带变模糊,数目与正常比较无差别,肌内神经三级分支消失,肌梭数量正常,部分肌梭出现变形;③8周肌肉大量纤维化,湿重为正常的43.97%,运动终板带不连续,数目减少为正常76.2%,两组比较P<0.05,肌内神经二、三级均无染色,仅留有鞘管样结构,肌梭大部分变形,数量为正常的81%,与正常组比较P<0.05;④12周肌湿重为正常的42%,与8周相比P>0.05,运动终板更加分散,形态不规则,数目为正常的54.4%,肌内仅一级神经有部分淡染,肌梭仅为正常的50%。⑤16周肌湿重为正常的41.6%,与12周相比P>0.05,运动终板无聚合态,一级神经淡染存在,肌梭为正常的48.6%,与12周相比P>0.05。结论新西兰大白兔腓肠肌失神经支配后,肌湿重、肌内神经、运动终板、肌梭变化有一定规律性,肌萎缩发生最早。
- 杨延军邱伟婷黄刚陈飞马立峰张子清刘良燚
- 关键词:乙酰胆碱脂酶肌萎缩肌梭运动终板
- 神经“借干”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取sD雄性大鼠54只,切取右侧腓总神经10mm,建立大鼠腓总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A组为神经“借干”修复组,将腓总神经的远、近断端均修剪成45°斜面,在胫神经干相应外膜上开窗,分别行神经外膜端侧缝合;B组为远断端端侧缝合组,将腓总神经的近端结扎并翻转缝于邻近肌肉内,将腓总神经远断端修剪成45°斜面,相应胫神经干外膜开窗,行端侧缝合;C组为自体神经回植组(对照组),将切取的腓总神经原位回植。术后20周,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电生理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术后20周,A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胫前肌复合动作电位、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均优于B组(P〈0.05),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神经“借干”修复方法是可行的。
- 张子清李保龙刘良燚杨延军曹爱兵劳杰顾玉东
- 关键词:周围神经动物实验神经缺损端侧缝合
- 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03~2013—02我院收治的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受伤部位分组。A组112例为桡神经损伤,B组105例为正中神经损伤,C组83例为尺神经损伤,均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对比三组患者上肢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差异性。结果依据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标准对比三组上肢神经功能优良率,A组优良率90.18%,B组优良率83.81%,C组优良率75.90%,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中桡神经损伤患者预后最好,正中神经损伤次之,尺神经损伤较差。
- 马立峰刘良燚李木卫王克列刘铭波杨延军
-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上肢周围神经损伤
- 第一趾腹腓侧皮瓣移植修复指腹缺损
- 目的介绍游离趾腹腓侧皮瓣移植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游离第一趾腹腓侧皮瓣修复拇、手指全指腹缺损67例。结果 67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3年,拇、手指外形满意,皮瓣两点分辨觉达6~10mm,手指活动功...
- 杨延军刘良燚刘明生刘铭波王克列张子清
- 文献传递
- 游离3种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
- 目的探讨游离3种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复合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18例患者手指伸肌腱及皮肤缺损情况,分别应用游离带足背动脉的趾短伸肌腱皮瓣、带掌长肌腱静脉皮瓣、带尺动脉腕上皮支的尺侧腕屈肌腱片皮瓣修复。结果 18例复合组织...
- 刘铭波赵波李保龙叶伟德肖春生谢卫勇曹爱兵马立峰杨延军张子清
- 文献传递
- 邻指指固有动脉移位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挤压、旋转撕脱性末节断指的再植方法。方法 对 1 5例 1 5指该类末节断指 ,应用邻指指固有动脉移位与断指远端指动脉吻合重建血运 ,将两指创面合并缝合后用外固定固定 35~45d ,平均 39d。经行邻指指固有动脉阻断训练确认断指侧枝血液循环已建立 ,二期进行血管断离和分指术。结果 1 5指末节断指全部成活。术后 1例失访 ,1 4例随访 6~ 1 3个月 ,平均 9.5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 :优 1 0例 ,良 3例 ,可 1例 ;优良率为 92 .9%。结论 因挤压、旋转撕脱伤所致末节断指无法实施原位血管直接吻合的病例 ,应用邻指指固有动脉移位重建末节断指血液循环 ,是一种有效的再植方法。
- 张子清涂清华杨延军马立峰李文翠谌丰
- 关键词:末节断指再植断指再植
- 动静脉转流在24例挤压性末节断指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挤压性末节断指的再植方法。方法采用动静脉转流方法治疗挤压性末节断指。结果临床再植24例26指,其中成活25指,成活率96.2%,根据断指再植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术后功能优良率92%。结论采用动静脉转流的再植方法治疗挤压性末节断指可建立新的静脉回流通道,扩大了断指再植适应证,提高了再植成活率。
- 黄刚陈飞高峰王克列叶碧武杨延军马立峰张子清
- 关键词:再植动静脉转流显微外科
- 腓动脉穿支游离皮瓣对手部中小创面的修复
- 王克列杨延军黄刚叶碧武刘玮叶志辉马立峰张子清
- 不同类型足部组织移植修复拇手指缺损
- 张子清刘铭波马立峰杨延军刘良燚
- 邻指指固有动脉移位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临床应用
- 探讨挤压、旋转撕脱性末节断指的再植方法.因挤压、旋转撕脱所致末节断指无法实施原位血管直接吻合病例,应用邻近指指固有动脉移位重建末节断指血液循环,是一种有效的再植方法.
- 张子清涂清华杨延军李文翠马立峰谌丰
- 关键词:指固有动脉末节断指再植手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