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恕平
- 作品数:33 被引量:27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缩短玉米秃尖肥料添加剂
- 缩短玉米秃尖肥料添加剂,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玉米生产由于普遍存在着果穗秃尖问题,影响了产量的提高。发明人创造性地采用了新的配方,研制成功了缩短玉米秃尖肥料添加剂,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一发明用量小,价格低,投入产出比...
- 潘崇义杨恕平
- 文献传递
- 小麦黑穗病防治剂
- 小麦黑穗病防治剂,属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由于目前已有的一些小麦黑穗病防治药剂效果不佳,小麦对常用的一些防治黑穗病的药剂产生了抗性,降低了防治效果,若加大药量,又有破坏生态环境之忧,使得一些地区常有小麦黑穗病大发生的现象出现...
- 杨恕平张秋英金剑刘晓冰王光华李艳华
- 文献传递
- 两种不同蛋白质含量春小麦光合特性的比较被引量:3
- 1999年
- 利用蛋白质含量明显不同 而产量相近的两个春小麦品种研究了生育期间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孕穗 期相对较高的光 合速率、开花期较低 的叶温、灌浆中 较高的气 孔导度和 灌浆期间 光合速率 衰减速率 慢并能维持一定的 叶面积指数是高 产高蛋白品种的重 要生理基 础,一切有 效调控两 阶段光合 特性的可行措施对高产优质将都是有 益的。
- 金剑刘晓冰杨恕平王光华张秋英李艳华
- 关键词:春小麦蛋白质光合特性
- 三江平原耕地微地貌差异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系统分析
- 1996年
- 为了解决三江平原低湿耕地粮食生产经常受水害的问题,提出了垅平台栽培法。并对此法进行了全面的系统分析,证实这种微地貌的差异,在涝年对作物产量存在着明显的、多层次(地上、地下部)的正向影响,为推广实施这一农业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杨恕平柴文森孙青彬张秋英赵殿臣张春英
- 关键词:农业技术低湿耕地作物产量
- 大豆化控种衣剂
- 在农业生产技术领域中,一种大豆化控种衣剂,将营养元素与化控手段相结合,外补内调,促进了大豆根系发达和结瘤率,提高了光合效率,保证了大豆植株健壮,抗旱抗病能力增强,减少落花落荚,提高了大豆产量和品质,本发明成本低,经济效益...
- 张秋英王光华刘晓冰杨恕平金剑李艳华
- 文献传递
- 大豆化控种衣剂研究初报被引量:2
- 2001年
- 对研制的大豆化控种衣剂配方 ,经盆栽及小区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大豆化控种衣剂延迟苗期生育进程 ,植株矮化 ,根系发达 ,根冠比明显加大 ,根腐病感染率降低 ,植株的生物量提高 ,有效荚数增加 ,可增产 1 3 8%~ 1 4 9%。是一项有推广前景的新产品。
- 张秋英王光华金剑杨恕平李艳华刘晓冰
- 关键词:化控种衣剂大豆生长发育幼苗生长
- 生殖生长期源库改变对大豆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4
- 1999年
- 利用蛋白质、脂肪含量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种,在 R1 和 R5 期,通过去叶或去荚,研究源库改变对大豆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R1 期和 R5 期去叶1/3 对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然而, R1 期全去叶,减少了单株荚数,产量降低,但对品质影响不明显; R5 期全去叶,降低了每荚粒数和百粒重,有利于蛋白质积累,而不利于脂肪积累,产量降低。 R5 期去荚1/3,增加了单荚粒数和百粒重,产量略有提高,脂肪积累增多,蛋白质含量降低。可见脂肪和蛋白质积累机制不同,协调产量与品质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生理途径。
- 王光华刘晓冰杨恕平李艳华金剑张秋英
- 关键词:大豆源库改变生殖生长期
- 大豆灰斑病对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 2000年
- 采用不同病级病叶、荚、粒,研究了大豆灰斑病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灰斑病使大豆光合面积减少、呼吸消耗增加、植株净光合生产率下降,导致百粒重和产量降低;同时感病籽粒蛋白质相对含量随病级增加而上升,绝对含量则下降;脂肪的相对含量变化不大,绝对含量随病级增加而降低,并提出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方法。
- 王光华刘晓冰杨恕平张秋英金剑
- 关键词:灰斑病大豆
- 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不同的春小麦生理特性比较
- 利用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不同的四个春小麦品种,在盆栽和小区条件下,研究了籽粒灌浆过程中子粒内源激素、主要酶活性和旗叶酶活性及光合特性的变化方式,结果表明:内源激素、酶活性与蛋白质积累之间有一定平行关系,高蛋白品种整个灌浆过程...
- 刘晓冰金剑张秋英杨恕平王光华
- 关键词:激素蛋白质小麦
- 文献传递
- 春小麦化控稀植高产技术可行性分析被引量:3
- 1998年
- 近年来春小麦播种量越来越大,种植成本越来越高,出现了产量高,但经济效益并不明显的现象.通过对春小麦化控稀植技术的分析,证明了运用春小麦化控剂Ⅰ号,可以促进春小麦早分蘖、多分蘖,并能促进足够数量的分蘖成为有效分蘖,达到既可减少播量,又能保证产量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将是我国东北春小麦种植方式的一场变革.
- 杨恕平刘晓冰王光华李艳华金剑杨传银
- 关键词:春小麦稀植化控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