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波
-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11年
- 背景:研究表明Wistar和SD大鼠普遍为封闭杂交系而非近交系,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基因多态性,因此Wistar和SD大鼠之间的肝移植模型可能不是研究大鼠急性排斥反应的理想模型。目的:建立Lewis-BN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方法:采用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分别进行同基因Lewis-Lewis间肝移植及Lewis-BN间肝移植。移植后3,5,7d观察受体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变化及大鼠存活时间。结果与结论:同基因移植组大鼠无急性排斥表现,平均存活时间超过100d,肝功能损害较轻。异基因移植组大鼠存活(12.75±1.25)d,移植后第7天肝脏病理检查有明显的排斥反应,肝功能损害较重,移植后各时相点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5)。提示Lewis-BN大鼠肝移植组合为稳定的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但近交系大鼠对手术耐受性差,建模难度大,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细心轻柔的操作是模型成功的关键。
- 樊斌李德卫冯渊杨晓波
- 关键词:排斥反应肝移植近交系器官移植
- 原代肝细胞的分离和移植被引量:6
- 2012年
- 背景:肝细胞移植可以作为一种桥梁作用,帮助肝功能衰竭患者渡过肝衰期,并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目的:采用Seglen改良的原位灌注探讨SD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的影响因素和方法的改进,同时分析原代肝细胞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疗效。方法:两步法分离大鼠肝细胞。D-氨基半乳糖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24h后分2组:细胞移植组经脾脏移植约2×107个肝细胞;对照组经脾脏注射0.4mLHank’s液。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的生存率和血清中转氨酶、总胆红素变化情况、脾内白蛋白分泌作用及脾内肝细胞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大鼠肝细胞分离存活率达85%~95%。细胞移植组14d存活率(75%)显著高于对照组组(30%)(P=0.01),且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移植30d后,脾内有肝细胞白蛋白绿色荧光信号;移植15d后,可以看到肝细胞在脾脏红髓中簇集在一起并定植。结果说明胶原酶、pH值、灌注液、灌注方法等均是影响肝细胞分离存活率的因素;经脾脏移植的肝细胞能提高急性肝衰竭大鼠的生存率和改善肝功能。
- 冯渊李德卫杨晓波陈睿樊斌
-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存活率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 2015年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类核受体超家族,其成员有PPARα、PPARβ(也称为PPARδ)和PPARγ3种亚型。PPARs自被发现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并在各个领域展开研究,其中主要集中在PPARα和PPARγ的研究上,对其在体内的病理生理作用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其部分配体也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而对PPARβ的研究相对较少。近来有学者认为PPARβ是PPARα和PPARγ激活的连接枢纽,使得其地位更加重要,PPARβ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关于PPARβ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却远落后于其他2种亚型。本文就PPARβ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滕志朋孙晓川杨晓波郭宗铎
- 关键词:配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经颈动脉途径肝动脉插管及脾内注射肝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大鼠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建立SD大鼠颈动脉途径肝动脉插管肝细胞移植的动物模型;探讨肝动脉与脾脏直接注射2种途径肝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AHF)大鼠的疗效。方法:经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诱导大鼠AHF 24 h后,65只大鼠经颈动脉途径肝动脉插管,60只成功后分为3组,Ⅰ组(n=20)经脾脏直接注射约2×107个肝细胞、肝动脉注射0.4ml Hank’s液;Ⅱ组(n=20)经脾脏直接注射0.4 ml Hank’s液、肝动脉注射2×107个肝细胞;Ⅲ组(n=20)经脾脏直接注射0.4 mlHank’s液、肝动脉注射0.4 ml Hank’s液。观察每组大鼠的生存率及肝功能变化情况,追踪经肝动脉移植荧光示踪剂CFDA SE标记的肝细胞,HE染色观察脾内肝细胞病理变化和免疫荧光观察白蛋白分泌作用。结果:Ⅰ组14 d存活率显著高于Ⅱ组(P=0.031,<0.05),Ⅱ组14 d存活率也高于Ⅲ组(P=0.048,<0.005);Ⅰ、Ⅱ组都能明显改善AHF大鼠的肝功能,尤其以Ⅰ组最为显著;Ⅱ组CFDA SE荧光标记的肝细胞肝动脉移植24 h后,受体大鼠肝脏可以看到散在绿色荧光分布;Ⅰ组移植30 d后,白蛋白共焦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脾内有肝细胞白蛋白绿色荧光信号;Ⅰ组移植7 d后,HE染色可以看到肝细胞在脾脏红髓中簇集在一起并定植下来。结论:经大鼠颈动脉途径肝动脉插管肝细胞移植能提高AHF大鼠的存活率和改善其肝功能;脾脏直接注射肝细胞移植改善AHF大鼠生存率和肝功能更优于肝动脉途径。
- 冯渊李德卫杨晓波陈睿杜文俊樊斌
- 关键词:肝动脉插管肝细胞移植
- TNF-α和IL-2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情况,以评价其作为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指标的价值。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肝移植术后肝组织中TNF-α和IL-2基因的表达,以组织病理学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准,研究其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结果术后3,5,7d异基因肝移植大鼠移植肝均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其肝组织TNF-α及IL-2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同基因肝移植大鼠肝组织的TNF-α,IL-2表达水平。结论 TNF-α和IL-2参与肝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其表达可作为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辅助诊断指标。[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1):11-14]
- 樊斌李德卫冯渊杨晓波
- 关键词:肝移植TNF-ΑIL-2排斥反应
- 载脂蛋白E拟肽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血管再生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拟肽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将256只C57BL/6J雄性基因野生型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等渗盐水组、apoE拟肽干预组,每组又分为创伤后1d和3d两个亚组,每亚组32只.采用控制性气压冲击法构建小鼠TBI模型.apoE拟肽干预组为创伤后每24 h予以尾静脉注射apoE拟肽COG1410,其他组为创伤后每24 h予以尾静脉注射等渗盐水;创伤后1,3d,采用ELISA法、免疫组化、伊文思蓝和干湿重法分别检测脑组织VEGF表达情况、MVD、BBB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创伤后第1天,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脑组织VEGF表达量、MVD计数、BBB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E拟肽干预组与等渗盐水组脑组织VEGF表达量[(18.12±1.51) pg/ml∶(23.66±1.78) pg/ml]、MVD计数[(14.78±1.98)个/HP∶(19.25±2.23)个/HP]、BBB通透性[(0.45 ±0.02)∶(0.53 ±0.05)]和脑组织含水量[(79.05±0.17)%∶(79.77±0.22)%]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创伤后第3天,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脑组织VEGF表达量、MVD计数、BBB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E拟肽干预组与等渗盐水组脑组织VEGF表达量[(28.77±2.01) pg/ml∶(34.52±1.93) pg/ml]、MVD计数[(20.67 ±2.58)个/HP∶(31.66±3.67)个/HP]、BBB通透性[(0.60 ±0.07)∶(0.79±0.10)]和脑组织含水量[(78.97±0.29)%∶(80.06±0.28)%]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apoE拟肽能有效降低TBI后脑组织血管的过度再生以及由血管过度再生引起的血管源性脑水肿.
- 江涌秦兴虎游红郐莉曹芳刘杰什贺杰庞金伟彭建华万伟峰杨晓波陈礼刚孙晓川
- 关键词:载脂蛋白E类脑损伤血脑屏障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风险因素分析
- 彭汤明刘亮董劲虎黄昌仁江涌杨晓波陈礼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