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国
- 作品数:79 被引量:224H指数:8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癌症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原发性肝癌、46例原发性肺癌、36例胃癌、28例结直肠癌、67例慢性肝炎、38例肝硬化、36例自身免疫疾病和50例健康人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自身抗体,蛋白印迹法检测ENA抗体谱,间接ELISA法检测dsDNA抗体。结果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肺癌、胃癌、结直肠癌、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出率高于健康人(P<0.05),低于自身免疫疾病患者(P<0.05);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肺癌、胃癌、结直肠癌、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均具有多种自身抗体荧光模式及较宽的自身抗体谱,健康人荧光模式少且自身抗体谱很窄,与其他疾病比较,癌症患者的自身抗体不具有特征性分布。大部分间接免疫荧光法自身抗体阳性的癌症患者,蛋白印迹法未检出ENA抗体。结论自身抗体有助于鉴别诊断健康人与癌症患者,但无独立诊断价值。癌症患者体内尚有许多自身靶抗原有待于进一步鉴定。
- 杨朝国吴磊王明谊
- 关键词:自身抗体荧光抗体技术
- 单纯疱疹病毒包膜糖蛋白gD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4年
- HSVgD包膜糖蛋白是HSV的结构蛋白之一 ,具有重要的抗原表位 ,参与病毒穿膜过程 ,介导了病毒的细胞间扩散 ,在病毒感染和宿主免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也是目前疫苗研究的热点。其分子和功能特性的研究对HSV作用机制 ,预防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 ,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 刘蓉罗必蓉杨朝国
-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GD包膜糖蛋白
- P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检验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的探讨被引量:1
- 2015年
-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作为国外医学教育改革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并取得了成功。而在我国PBL教学法才刚刚引起普遍关注。检验医学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学科,也是如今循证医学的关键指导。微生物检验课程是检验医学的骨干课程,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容易造成人才培养目标和临床第一线对检验技术人才实际需求的脱节。根据问题来对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学习的授课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巩固学生知识,加强实践联系,应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何难杨晶艳刘蓉杨朝国
- 关键词: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PBL教学
- 通用PCR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病原菌的污染及防护被引量:1
- 2004年
- 杨朝国吴磊刘武
- 关键词:临床标本病原菌污染
- 不同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ELISA检测血清HBsAg阴性的原因。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50例健康献血员、263例健康体检自然人群和21例不明原因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对检测出的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进行定量测定。结果: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3%、4.2%和38.1%。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未检出有5例,在0.05ng/ml~0.1ng/ml有7例,0.1ng/ml~0.5ng/ml有6例,0.5ng/ml~10ng/ml有2例。结论:隐匿性HBV感染在不同人群中广泛存在。血清HBsAg阴性的机制主要是HBV复制和基因表达的严重抑制,以及HBV基因突变。
- 陈川杨朝国
- 关键词: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电化学发光免疫
- RT-PCR检测不同人群庚型肝炎病毒感染
- 2000年
- 杨朝国张玲英丁广祥陈志远
- 关键词:RT-PCR庚型肝炎病毒
- 细菌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 2016年
- 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对可疑感染标本的细菌检查基于形态学显微镜检、培养和生化反应,其操作繁杂、影响因素多、周期长。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感染细菌的检查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如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质谱技术等,大幅缩短细菌检查周期,且自动化程度高,准确可靠,有的还可高通量检测。
- 赵茂吉向瑶杨朝国
- 关键词:细菌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生物芯片技术
- 八种快速制备细菌基因组DNA方法的效果评价
- 目的探索快速、简便、经济,适用于革兰阴/阳性菌基因组DNA制备的方法。方法采用8种不同的简化的细菌DNA制备方法制备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DNA,观察不同方法所得DNA的含量、完整性、A260/A280比值、A260...
- 向瑶赵茂吉杨朝国
- 关键词:细菌DNA
- 文献传递
- 不同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机制探讨
-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隐匿性感染的机制。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68例健康献血员、386例健康体检自然人群、73例不明原因肝炎患者、26例丙型肝炎患者、38例肝硬化患者和3...
- 杨朝国张玲英许建
-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sAg阴性原因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HBsAg阴性的原因。方法:用高灵敏的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对61例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进行定量测定,同时用荧光定量PCR对血清HBV-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61例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血清HBsAg未检出有8例,在0.05ng/ml^0.1ng/ml有27例,0.1ng/ml^0.5ng/ml有21例,0.5ng/ml^10ng/ml有5例。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水平大多数低于103copies/ml。结论: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阴性的原因主要是HBV复制和基因表达的严重抑制。
- 杨朝国张玲英许建
- 关键词: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巢式聚合酶链反应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