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静
- 作品数:42 被引量:139H指数:7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 硅烷接枝交联法制备发泡用高熔体粘度聚丙烯
- 本文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不饱和硅烷为接枝单体,不饱和烃类为接枝助剂,并加入交联催化剂,通过反应型双螺杆挤出机一步实现共聚型聚丙烯的接枝和交联,制备出了可用于发泡的高熔体粘度聚丙烯.
- 杨淑静宋国君杨超
- 关键词:泡沫塑料聚丙烯接枝交联
- 一种防污闪超疏水自清洁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污闪超疏水自清洁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组分:硅酮玻璃胶、聚偏氟乙烯粉体颗粒、光催化剂、耐弧剂和有机溶剂,所述硅酮玻璃胶为有机溶剂的5~20wt%,所述聚偏氟乙烯粉体颗粒为所述硅酮玻璃胶的10~50wt...
- 丛海林于冰陈新杨淑静焦明明
- 反应挤出法制备发泡用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研究
- 聚丙烯发泡材料以其优越的物理机械性能、耐热性能和可降解回收性能等已成为新世纪发泡塑料的新宠,其应用前景十分诱人。然而,常规的聚丙烯因其熔体强度低和结晶性强而无法实现有效的发泡。寻找简单易行,成本低廉,行之有效的高熔体强度...
- 杨淑静
- 关键词: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发泡材料反应挤出法反应机理
- 混杂纤维摩阻材料最低与最佳基体树脂含量的确定被引量:4
- 2004年
- 采用碳纤维和钢纤维为增强材料、开环聚合酚醛树脂为基体,制得新型摩阻材料。研究了摩阻材料的最低树脂含量和最佳树脂含量,并与FB酚醛树脂基体摩阻材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基体树脂,最低树脂含量为14%,最佳树脂含量为18%;与其对比的FB酚醛树脂基体的最低和最佳树脂含量均高于此值;采用最佳树脂含量制得的摩阻材料的摩阻性能优于FB酚醛树脂基体材料。
- 杨淑静宋国君
- 关键词:碳纤维钢纤维摩阻材料
- 聚异戊二烯橡胶的合成与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7年
- 聚异戊二烯橡胶具有与天然橡胶相似的化学组成、立体结构和力学性能,主要的物理机械性能接近天然橡胶,且具有良好的原胶强度、基本粘性、老化性能和回弹性能。综述了合成聚异戊二烯橡胶的引发剂体系,以及形成的各种结构与性能特点,并对聚异戊二烯橡胶合成与改性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于冰高宇丛海林张秀兰彭乔虹杨淑静
- 关键词:聚异戊二烯催化剂共聚改性
- 一种氧化石墨烯修饰柱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石墨烯修饰柱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氧化石墨烯溶液的制备、石英毛细管柱的预处理和氧化石墨烯的修饰。利用氧化石墨烯的共价键作用修饰石英毛细管柱的内壁,不仅能够修饰毛细管内壁作为固定相,同时也能够为分析物的分离...
- 杨淑静杨超丛海林于冰
- 开环聚合酚醛树脂基复合摩阻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3
- 2006年
- 以开环聚合酚醛树脂为基体,以碳纤维、钢纤维为增强材料制备新型复合摩阻材料,通过摩擦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树脂基体对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摩阻材料具有适宜的摩擦系数、极低的磨损率和优异的抗热衰退性能;树脂含量显著影响材料的摩阻性能,当树脂质量分数为18%~19%时,磨损率达到最小,摩擦系数也较高而稳定。而模压成型工艺参数研究表明,采用200℃模压成型,可以获得固化良好的制品:所制备的摩阻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准高速列车用摩阻材料技术要求,可以用作准高速列车闸瓦材料。
- 杨淑静赵云国宋国君孙翠华
- 关键词:碳纤维钢纤维摩阻材料
- 新型碳纤维摩阻材料的研究被引量:7
- 2002年
- 介绍了以碳纤维为增强材料,以开环聚合酚醛树脂为基体研制成的新型摩阻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摩阻材料具有适宜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各项性能指标优于市售摩阻材料,且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较强的抗热衰退性,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摩阻材料。
- 杨淑静
- 关键词:碳纤维钢纤维摩阻材料
- 双螺杆反应挤出制备碳纤维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的研究(英文)被引量:4
- 2009年
- 为了实现连续规模化生产以及碳纤维在尼龙6复合材料中的均匀分布,采用了长径比为32:1的SLJ-35B型双螺杆挤出机。结果显示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分布非常均匀,碳纤维平均长径比约为20:1;在潮湿环境下与纯尼龙相比,碳纤维增强后的尼龙6复合材料各项性能的稳定性明显增加;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碳纤维与尼龙基体强化学耦合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整体粘结性。
- 孙伟宋国君杨淑静杨超谷正李春华
- 关键词: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双螺杆挤出性能稳定性
- 引发剂对于PP/LDPE反应挤出共混改性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采用常用的过氧化物引发剂对PP/LDPE体系进行反应增容,制得高熔体黏度的共混物,并研究了引发剂类型和含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反应挤出共混改性过程中体系产生相内、相间交联和PP的降解反应;引发剂的类型决定了共混物中PP的降解和交联反应,采用活性较弱的BPO为引发剂时可以有效的抑制PP的降解,产生有效的交联;引发剂的含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也取决于引发剂的类型,采用活性较强的引发剂DCP和双2,5时,随着引发剂含量的增加,改性体系的交联度缓慢增加而MFR显著增大,体系的交联来源于其中的PE组分,当采用BPO为引发剂时,可以有效的引发PP和PE的相内和相间交联,随着引发剂含量的增加,体系的交联度快速增加,MFR显著降低。
- 杨淑静宋国君赵云国杨超谷正
- 关键词:共混聚乙烯引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