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峰
- 作品数:34 被引量:178H指数:9
-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剂量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肝硬化患者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中清醒镇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择期行EVL的患者根据清醒镇静药物组合及剂量不同,随机分成2组。Ⅰ组给予芬太尼1.5μg/kg,丙泊酚0.8~1.2 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时进行操作;Ⅱ组给予舒芬太尼0.12μg/kg,丙泊酚0.25~0.5 mg/kg,待患者OAA/S评分达3分时即进行操作。记录2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以及胃镜操作时间、恢复时间、患者和内镜医生满意度评分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Ⅱ组患者血压、呼吸和心率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Ⅰ组的低血压的发生率35.7%高于Ⅱ组(5.5%)(P<0.05);Ⅱ组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Ⅰ组(P<0.05),2组的操作时间、患者和内镜医生满意度评分均无明显不同(P>0.05)。结论:小剂量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能安全有效地用于肝硬化患者EVL,患者具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较少的呼吸抑制。
- 杨清峰张旭江泳周磊张爽
-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丙泊酚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套扎术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癌患者局部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变化被引量:9
- 2012年
-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生相关,免疫应答可能是其主要致病机制之一。目的:探讨Hp相关性胃癌患者黏膜局部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1~6月27例胃癌患者和28例对照者,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Hp抗体检测Hp感染,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局部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表达情况。结果:Hp总体感染率为61.8%。Hp阳性患者中,胃癌组IFN-γ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p阴性患者中,胃癌组IFN-γ、IL-4表达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Hp阳性胃癌患者IL-4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胃癌患者(P<0.05),Hp阳性对照组IFN-γ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Hp阳性对照者以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为主,Hp阳性胃癌患者以Th2细胞为主。黏膜局部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变化可能与Hp感染相关疾病的进展,特别是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江泳杨清峰张旭周磊张爽张群超张毅
- 关键词:螺杆菌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
- NSAID致十二指肠憩室发生溃疡大出血
- 张爽张旭杨清峰左戎李皖平李群
- 关键词:十二指肠憩室上消化道出血非甾体抗炎药
- 直肠Dieulafoy病2例
- 2015年
- 病例1患者女,74岁,因10h内便血1000mL于2013年1月23日急诊入院。患者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平时血糖、血压控制欠佳。患者长期便秘,否认痔疮病史。发病前患者因便秘行灌肠排出于结大便后,
- 张爽王莉张旭杨清峰江泳梅俏
- 关键词:DIEULAFOY病直肠长期便秘2型糖尿病急诊入院血压控制
- 以复发性急性胰腺炎为表现的十二指肠乳头癌合并家族史阳性食管癌一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患者男,69岁。因“腹胀伴上腹疼痛1d”于2012年1月1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d晚餐后出现腹胀伴上腹部持续性隐痛,无后腰背部放射痛,腹痛与体位无关,无呕吐、腹泻、发热,无吞咽痛及吞咽困难,门诊查血淀粉酶186U/L,血脂肪酶1637U/L,均升高。回顾病史:患者曾于2010年2月因类似症状入住我院,上腹部CT示急性胰腺炎,渗出明显;胆囊炎,胆总管略粗,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胆囊炎”,治愈后出院。2011年9月类似症状再发,来我院门诊查血淀粉酶、脂肪酶明显升高而再次住院,外院上腹部CT示:胰管轻度扩张,胆囊炎,诊断“轻症急性胰腺炎、胆囊炎”,治愈后出院。
- 杨清峰江泳张毅
- 关键词: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十二指肠乳头癌食管癌轻症急性胰腺炎血淀粉酶血脂肪酶
- 消化道出血1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特点。方法对2010年1~1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5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一般资料:男∶女=1.88∶1(98/52),年龄16~99岁,平均年龄(59.25±20.18)岁。老年组患病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54.0%比20.7%和54.0%比25.3%,P值均为0.000)。(2)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率(20.7%)明显高于不服用者(3.2%),P=0.002。(3)72.0%(108/150)的患者伴有贫血,以重度为主(P=0.000)(,4)急诊胃镜确诊率(93.1%)明显高于非急诊胃镜确诊率(72.9%),P=0.002;急诊结肠镜与非急诊结肠镜确诊率无统计学意义(25.0%比66.8%,P=0.110)。结论消化道出血以老年患者多见;服用NSAID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急诊胃镜检查有助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急诊结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诊断意义不明显。
- 刘伟江泳杨清峰张旭王宁
-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非甾体类抗炎药内窥镜检查
-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 2010年
- 杨清峰张旭
- 关键词:生长抑素消化系统疾病
-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细胞免疫应答及与胃癌的关系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不同疾病宿主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变化及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浅表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和胃癌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种疾病患者胃黏膜病变局部IFN-γ及IL-4的表达情况。结果:Hp阳性的浅表性胃炎患者血清IL-4水平较Hp阴性的浅表性胃炎患者明显降低(P<0.01);Hp阳性的浅表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患者血清IL-4水平随病变的进展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FN-γ水平亦均无明显不同(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IFN-γ在Hp感染的浅表性胃炎中表达较高(P<0.05),IL-4的表达与之相反,在Hp感染的胃癌组织中表达较高(P<0.05)。结论:胃病变局部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变化与Hp感染相关疾病的进展,特别是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杨清峰江泳张旭周磊张爽
- 关键词:胃疾病幽门螺杆菌辅助性T细胞胃癌干扰素-Γ
-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的成因探讨被引量:1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B超检查、分析 ,比较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生情况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失代偿组高于代偿组 (P <0 .0 5)。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厚度≥ 4mm胆囊结石的阳性率高于胆囊壁 <4mm者 (P <0 .0 5)。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 1 3mm胆囊结石的阳性率高于内径<1 3mm者 (P <0 .0 1 )。结论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与胆囊壁厚度 ,门静脉内径、肝功能受损严重程度有关。
- 杨清峰王虎施光亚
- 关键词:肝硬化胆囊结石B超检查胆囊壁厚度门静脉内径肝功能
- 非甾体抗炎药致十二指肠憩室合并溃疡大出血一例
- 2013年
- 患者女,75岁,因上腹不适伴黑便1次、呕血1次入住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和骨质疏松症5年余,近1年因左膝关节疼痛,自行服用多种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至少连续10个月。
- 张爽梅俏张旭杨清峰李皖平黄敏张毅
-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十二指肠憩室溃疡大出血粪便隐血试验上腹不适膝关节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