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满元
- 作品数:44 被引量:492H指数:19
- 供职机构: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衡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
- 2015年
- 植物与植物生理是园林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分析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提出教学内容选择应有针对性,改革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实践教学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 杨宁杨满元雷玉兰林仲桂
- 关键词: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生理教改
- 加强实验室管理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被引量:2
- 2014年
- 文章从强化实验室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 杨满元艾昱杨宁
-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
- 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学院为例被引量:1
- 2020年
- 通过分析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该文提出了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即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安全质量建设,完善实验安全条件;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相关师生的实验室管理水平;建立“五检查一巡查”安全检查体系;构建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为园林学院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 杨满元杨宁
-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管理
-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被引量:46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明确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对植被恢复的响应规律,探明研究区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机制,为构建该区域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方法,在研究区域内选择立地基本相似的裸荒地、草本群落、灌木群落与乔木群落4种典型的植被类型表示恢复的4个阶段,运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对4个阶段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显著升高(P〈0.05);相同土层不同恢复阶段代表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率大小顺序为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本群落〉祼荒地,相同恢复阶段不同土层的平均颜色变化率大小顺序为0~10 cm土层〉10~25 cm土层〉25~40 cm土层;4个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Mc Intosh指数以乔木群落最高(P〈0.05),草本群落和灌木群落其次(P〉0.05),草本群落最低(P〈0.05);各恢复阶段对不同C,N源利用强度的大小顺序为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本群落〉裸荒地(P〈0.05),不同土层对各C,N源利用强度的大小顺序为0~10 cm土层〉10~25 cm土层〉25~40 cm土层(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从31种C,N源类型提取的与C,N源利用相关的主成分1和主成分2分别能解释变量方差的37.24%和15.89%,在主成分分离中起主要贡献作用的C,N源为糖类、氨基酸类以及代谢中间产物和次生代谢物;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结论]植被恢复可使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增强,土壤微生物繁殖快、数量大,从而促进土壤微生物对土壤C,N源的利用强度。
- 杨宁邹冬生杨满元付美云林仲桂赵林峰
-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紫色土
-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植被特征与土壤性质的关系被引量:98
- 2013年
-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植被特征与土壤性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理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从草坡、灌草、灌丛到乔灌恢复阶段,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土壤容重显著减小,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变化不明显,土壤pH逐渐减小,但不同恢复阶段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生物量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组成,细菌和真菌数量与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地上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在各恢复阶段,土壤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蔗糖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弱,并与植物群落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
- 杨宁邹冬生杨满元胡利珍邹芳平宋光桃林仲桂
-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紫色土
-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土壤渗透性研究与评价被引量:4
- 2013年
- 以典型的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草坡恢复阶段(Ⅰ)、灌草恢复阶段(Ⅱ)、灌丛恢复阶段(Ⅲ)与乔灌恢复阶段(Ⅳ),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各植被恢复阶段土壤水分入渗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饱和导电率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非毛管孔隙度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p<0.05),与粒径在2~0.25 mm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2)选取各植被恢复阶段的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平均渗透率和渗透总量4项参数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各植被恢复阶段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灰色关联度依次为乔灌恢复阶段(Ⅳ)(0.730 03)>灌丛恢复阶段(Ⅲ)(0.686 02)>灌草恢复阶段(Ⅱ)(0.596 09)>草坡恢复阶段(Ⅰ)(0.560 09)>裸露地(CK)(0.414 03),乔灌恢复阶段(Ⅳ)在所研究的区域内具有较好的水分入渗性能;(3)Horton水分入渗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R2值≥0.774,对所研究的区域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图1,表6,参23.
- 杨满元杨宁陈志阳林仲桂
- 关键词:土壤水分入渗紫色土
- 贵州雷公山秃杉的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77
- 2011年
- 在贵州雷公山秃杉分布区域选择6类典型样地,运用相邻格子法,对秃杉种群进行生态学调查,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与存活曲线,并应用均值(-X)、聚集度指数(I)、聚集指数(Ca)、扩散系数(C)、负二项分布指数(K)等聚集强度指数分析种群分布格局,为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的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秃杉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幼苗严重不足,成年阶段个体较为丰富,种群有衰退趋势;(2)秃杉种群的死亡率qx从Ⅰ龄级至Ⅶ龄级增大,其中在Ⅴ龄级与Ⅵ龄级有两次死亡高峰,存活曲线基本接近DeeveyⅡ型;(3)种群分布格局整体上呈聚集分布。
- 杨宁邹冬生杨满元邹芳平陈志阳林仲桂
- 关键词:秃杉珍稀濒危植物种群结构
- 贵州雷公山秃杉林不同林冠环境下箭竹分株种群结构特征被引量:45
- 2013年
- 通过对贵州雷公山秃杉林的4种林冠环境,即林下(FU)、中林窗(MG)、大林窗(LG)和林缘旷地(FEW)内的箭竹的分株种群结构(包括株高、基径、生物量、叶和分株数等)和年龄结构进行较系统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从林下→中林窗→大林窗,箭竹分株种群的株高(h)、基径(bd)与生物量显著增加。(2)在4种林窗环境中,箭竹各构件的生物量的百分比发生相应变化,枝和叶片生物量的百分比沿林下→中林窗→大林窗→林缘旷地的顺序显著减小,在林缘旷地,地下茎、粗根(d>0.5mm)和细根(d≤0.5mm)生物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冠环境。(3)箭竹分株单位叶面积叶重沿林下→中林窗→大林窗→林缘旷地的顺序显著增大,单叶生物量与叶面积以中林窗最大,林缘旷地次之,二者与大林窗或林下差异显著;大林窗的单株叶片数显著高于其余3种林冠环境。(4)在4种林冠环境中,箭竹分株种群死亡率以林下最低,但各种群平均年龄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箭竹分株种群对林冠环境变化的响应主要体现在形态与生物量的分配上,而非种群的年龄。
- 杨宁陈璟杨满元郭锐赵林峰林仲桂陈志阳
- 关键词:箭竹分株种群种群结构秃杉
- 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生活史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48
- 2012年
- 秃杉是一种珍稀濒危植物,以斑块状分布于雷公山东南面斜坡海拔800—1300 m之间的沟谷两侧。从年龄结构、生命表特征、存活曲线以及种群不同龄级个体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了雷公山秃杉种群生活史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秃杉的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成年阶段个体较丰富,幼苗与老龄数目相对较少,秃杉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因素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秃杉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出现2个死亡率高峰,一个出现在第6龄级阶段,另一个出现在第12龄级阶段,期望寿命单调下降;秃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秃杉种群,其分布格局随时间而发生变化,从幼龄期到中龄期再到老龄期,种群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逐渐变为随机分布,秃杉种群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与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密切相关,同时受群落小环境的影响。
- 陈志阳杨宁姚先铭田小梅杨满元
- 关键词:秃杉种群结构静态生命表
- 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水溶性有机碳变化特征被引量:15
- 2016年
- 为了研究湖南省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与水溶性有机碳(SWSOC)的变化特征。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草坡阶段(GT)、草灌阶段(MT)、灌丛阶段(FX)、灌乔阶段(FA)、乔木阶段(AR)和顶极阶段(TV),通过调查取样和试验分析,对不同恢复阶段的0~10,10~20和20~40cm土层土壤的SMBC、土壤微生物熵(SMQ)、SWSOC、水溶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的比值(SWSOC/SOC)、土壤基础呼吸(SBR)的变化规律以及他们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MBC和SBR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恢复的进行而增加;SMQ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和恢复进行而增加;在不同的恢复阶段,SWSOC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0~10cm土层,SWSOC随着恢复的进行而增加,在10~20和20~40cm土层,SWSOC随着恢复的进行先增后减;SWSOC/SOC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恢复的进行而减小;SMBC,SMQ,SWSOC,SBR均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提高和土壤有机碳库的累积。
- 杨宁杨满元邹冬生林仲桂付美云
-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植被恢复紫色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