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刚

作品数:24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口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手术
  • 6篇肋间
  • 6篇肋间神经
  • 6篇肺癌
  • 5篇心脏
  • 5篇肋间神经冷冻
  • 5篇冷冻止痛
  • 4篇术后
  • 4篇外科
  • 4篇外科手术
  • 4篇肋间神经冷冻...
  • 4篇创伤
  • 3篇心脏创伤
  • 3篇开胸
  • 3篇肺癌组织
  • 3篇癌组织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疾病
  • 2篇胸外

机构

  • 24篇海口市人民医...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4篇林刚
  • 19篇林巍
  • 15篇卢伟
  • 12篇李美霞
  • 4篇伍成德
  • 4篇符洪犊
  • 3篇黄进
  • 3篇鲍时来
  • 3篇崔晓红
  • 3篇林春丽
  • 3篇林春莉
  • 2篇符真
  • 1篇石小峰
  • 1篇苏雨江
  • 1篇张建中
  • 1篇林鹏
  • 1篇王德宇
  • 1篇李瀛
  • 1篇莫王波
  • 1篇郭禹标

传媒

  • 5篇海南医学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山西临床医药
  • 1篇急诊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状-锁骨下动脉窃取综合征的治疗
2005年
目的确定锁骨下动脉血管重建术是否可以避免和治疗冠状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窃取综合征。方法1985年—2004年40名被诊断患有冠心病伴锁骨下动脉阻塞病,其中在冠状动脉移植手术前被诊断的病人为组1(n=10),冠状-锁骨下动脉窃取综合征发生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被诊断的病人为组2(n=30)。组1病人直接接受同侧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同侧乳内动脉被使用为至少冠状动脉旁路当中的一个管道。组2病人接受胸外锁骨下动脉-颈动脉旁路术,20例经皮下穿刺血管成形和支架术,作为冠状-锁骨下动脉窃取综合征的治疗。结果所有病人经过治疗后症状消失。一名病人接受了经皮血管成形和支架术后,死于进行性的肾衰竭。随访共计为117病人年(平均3.1年/病人)。组1血管旁路移植术后的开放率是100%(平均随访3.7年)。组2经过经皮穿刺血管内成形和支架术或旁路移植术后(平均随访2.9年)。结论锁骨下动脉血管重建术可以避免冠状-锁骨下动脉窃取综合征,并对其提供有效的治疗,同时降低了手术风险。中期随访显示旁路管道具有良好的开放率。
林刚崔晓红Dale GeissFrderick HoyCastenoda Flavio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四例多发伤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救治被引量:13
1997年
四例多发伤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救治石小峰史克珊曹作为李正国王国士苏雨江陈漠水陈晓东陈焕雄李瀛林鹏林刚尉禹郭祥自1994年6月~1996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成功救治4例严重多发伤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患者.现报...
石小峰史克珊曹作为李正国王国士苏雨江陈漠水陈晓东陈焕雄李瀛林鹏林刚尉禹郭祥
关键词:多发伤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抢救
全文增补中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rtemin蛋白的表达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Artem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NSCLC组织、12例正常肺组织中Artem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NSCLC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Artemin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χ2=7.56,P〈0.01);鳞癌中的Artemin蛋白阳性率高于腺癌(χ2=572,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NSCLC组织中的Artemin蛋白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475,P〈0.05);临床Ⅲ期患者NSCLC组织中的Artemin蛋白阳性率高于临床Ⅰ~Ⅱ期患者(χ2=6.17,P〈0.05)。结论Artemin蛋白与NSCLC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马西森林刚林巍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织化学
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探索应用冷冻治疗肋间神经痛的疗效和方法。方法将50例需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冷冻组与对照组各25例。冷冻组手术结束前冷冻切口、上下各一肋间以及放置引流管之肋间神经根部,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术后切口疼痛以及止痛药使用情况;对照组不用冷冻治疗。结果冷冻组止痛效果极为满意,VAS评分为2.14,而对照组为7.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冷冻组总有效率为92%,吗啡平均用量为2.3mg;而对照组总有效率52%,吗啡平均用量为16.4mg,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冷冻肋间神经能够有效地预防开胸术后剧烈胸痛。
李美霞林刚林春莉卢伟林巍
关键词: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止痛法
创伤性膈疝17例诊治浅谈
2003年
林巍符洪犊林刚
关键词:创伤性膈疝手术治疗
29例闭合性心脏创伤临床分析
1999年
目的:报告29例闭合性心脏创伤诊治情况,总结抢救过程中得失经验、吸取教训,旨在提高抢救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两家医院1988年1月~1998年6月诊断有闭合性心脏创伤的病例。结果:全组29例闭合性心脏创伤,共行开胸手术16例,其中7例于急救室进行,生存2例;9例于手术室进行,生存7例。10例心跳骤停未行开胸手术,而行心外按压复苏,无一生存。另外,3例因忽略或漏诊心脏创伤,死于其它手术中。结论:严重的闭合性心脏损伤实行早期开胸手术是抢救治疗的关键,心外按压法对抢救心脏创伤所致的心跳骤停是无效的,忽略或漏诊心脏创伤可致严重后果。
林刚林巍符真
关键词:心脏创伤闭合性急救
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的临床研究
林刚林巍李美霞符洪犊卢伟林春莉
该研究通过对55例需开胸手术的患者分组。行冷冻止痛的前瞻性双盲对照研究,冷冻组为29例患者,对照组为26例患者。冷冻组患者在开胸手术结束前常规冷冻切口上下各一肋间以及放置引流管之肋间神经根部。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 V...
关键词:
关键词:肋间神经冷冻止痛视觉模拟评分
bag-1和bcl-2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bag-1和bcl-2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的1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Ⅰ~Ⅱ)和健康体检107例的外周血清进行bag-1、bcl-2蛋白浓度检测。结果:1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bag-1、bcl-2阳性表达率高于107例健康者(P<0.01);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单检bag-1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拟然比分别为65.7%、52.6%、1.40。而bcl-2分别为73.3%、45.8%、1.35;两者联合检测分别是89.7%、95.1%、18.31,都高于单检,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g-1和bcl-2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李美霞林刚林巍郭禹标卢伟
关键词:BAG-1BCL-2
蛋白质甲基转移酶的结合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蛋白质甲基转移酶的结合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杂交(Westernblot)方法,利用H4R3sme2抗体检测11例肺癌病人组织样品当中的组蛋白H4R3对称性双甲基化(H4R3sme2)水平。结果发现11例肺癌患者组织样品中,组蛋白H4R3对称性双甲基化(H4R3sme2)水平癌组织都比癌旁组织有显著提高。结论发现在所有肺癌组织中H4R3sme2修饰水平都有显著提高,表明PRMT5在调控肺癌发生中是通过促进组蛋白H4R3sme2的表观遗传修饰,抑制肺癌细胞中抑癌基因的表达,诱导肺癌发生。
林刚鲍时来林巍李美霞卢伟伍成德
关键词:肺癌表观遗传
改良Ivor-Lewis与颈胸腹三切口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对比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改良Ivor-Lewis术与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海口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76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分别实施改良Ivor-Lewis术及颈胸腹三切口术,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胸腔引流量、食管残端阴性率、淋巴结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量(12.56±3.28)枚,略少于对照组的(12.85±4.01)枚(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8%(P<0.05),随访3年,观察组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率分别为7.89%、7.89%,对照组分别为5.26%、10.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Ivor-Lewis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围术期指标优于颈胸腹三切口术,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少,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伍成德卢伟林巍林刚
关键词: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