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建平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应力场
  • 4篇构造应力
  • 4篇构造应力场
  • 3篇成矿
  • 2篇铀成矿
  • 2篇教学
  • 1篇野外
  • 1篇野外教学
  • 1篇应力场特征
  • 1篇铀成矿关系
  • 1篇山岩
  • 1篇太古代
  • 1篇盆地
  • 1篇中生代
  • 1篇外教
  • 1篇教学质量
  • 1篇矿带
  • 1篇火山
  • 1篇火山岩
  • 1篇火山岩盆地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核工业北京地...
  • 2篇浙江省核工业...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作者

  • 6篇林建平
  • 2篇曹秀华
  • 2篇汪新文
  • 2篇韩效忠
  • 2篇惠小朝
  • 1篇朱鸿
  • 1篇刘权
  • 1篇王明太
  • 1篇万天丰
  • 1篇孙善学
  • 1篇刘剑平
  • 1篇张斌
  • 1篇张永利

传媒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第四届大学地...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199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的教学建设与进展
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配合一年级本科生地球科学概论课程而设立的一门野外实践必修课,实习周期为2周。多年来的教学建设使该实习已具备良好的实习条件和较为成熟的教学与实施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为了...
汪新文曹秀华林建平刘剑平
关键词:教学建设
对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野外教学的思考被引量:10
2015年
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是一年级本科生必修的教学环节,它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本文根据北戴河实习的课程特点,结合野外教学经验,分析野外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了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改革,提高野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曹秀华汪新文林建平
关键词:野外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浙江衢州大洲火山断陷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被引量:8
2012年
在构造变形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共轭剪节理的产状测量,采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期配套,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大洲火山断陷盆地古构造应力场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的研究。总结了主要经历的四期构造应力:前晚侏罗世构造期、磨石山期、衢江期、始新世—渐新世构造期,分别讨论了各个期次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指出后三个构造期与铀成矿关系密切,即磨石山期构造应力场为成矿准备了储矿空间,衢江期构造应力场为成矿准备了导矿空间,而始新世—渐新世构造期构造应力场对已形成矿体进行了破坏或改造。
惠小朝韩效忠林建平王明太张斌汤江伟杜江浩金淼张雷遥明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铀成矿
长江中下游铜、金、硫、铁成矿带构造演化、应力场研究与构造成矿预测
万天丰朱鸿孙善学张永利林建平
研究提出长江中下游地区构造演化的新认识:晋宁期为基底形成阶段,震旦纪-古移及张裂阶段,印支期为中朝与扬子板块拼合时期,形成淮阳弧形构造来进入板块内部变形阶段,燕山期(208-144Ma)和四川期(1440-为该区主要的内...
关键词: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成矿预测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浙江新路火山岩盆地构造应力场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被引量:5
2016年
构造因素分析是成矿过程分析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各古构造层中发育的共轭剪节理和褶皱测量统计,恢复了本区白垩纪以来的各期古构造应力场,发现各期古构造应力场的中间主应力轴均为近水平状态,其中建德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W向,衢江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NE向,始新世–渐新世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近EW向。指出本区球川–萧山断裂等NE向区域大断裂构造开启的期次,决定了成矿期次,开启的时间决定了铀矿形成的年龄,其开启时序明显受古构造应力场发展演化控制。建德期晚期,随着NW向挤压应力场转为应力松弛状态,区域大断裂处于开启状态,火山喷发期后的深部含矿流体沿区域大断裂向上运移,形成了本区早期铀成矿(125~115 Ma),衢江期NNE向挤压构造应力场使本区区域大断裂再次开启,带来了深部成矿流体,形成了第二期铀成矿(90~70.2 Ma),两期铀成矿叠加最终形成了本区的铀矿化定位。
韩效忠刘权林建平惠小朝金淼张杜江浩汤江伟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铀成矿火山岩
山西太古代——中生代构造应力场被引量:20
1991年
本文采用历史分析与力学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山西太古代至中生代五次主要构造运动的形变特征、主应力方向及分布规律。中太古代晚期(阜平运动)以SSW向挤压为主;晚太古代末期(五台运动)、早元古代末期(吕粱运动)和侏罗纪(燕山运动)受SE—SEE向挤压;白垩纪(四川运动)以SSW向挤压为特征。五次构造运动的最大主压应力均呈近水平方向。
林建平
关键词:应力场太古代中生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