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昔和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偏瘫
  • 3篇关节
  • 2篇动功
  • 2篇松动术
  • 2篇卒中
  • 2篇卒中患者
  • 2篇下肢运动
  • 2篇下肢运动功能
  • 2篇脑卒中
  • 2篇脑卒中患者
  • 2篇关节松动
  • 2篇关节松动术
  • 1篇等速肌力
  • 1篇等速肌力训练
  • 1篇针刀
  • 1篇针刀结合
  • 1篇肢体
  • 1篇治疗肩周炎
  • 1篇视觉模拟
  • 1篇视觉模拟评分

机构

  • 4篇中山市人民医...
  • 2篇广东省中山市...

作者

  • 6篇林昔和
  • 4篇李林
  • 3篇吴伊敏
  • 3篇饶晓辉
  • 3篇萧伟成
  • 2篇李小鹏
  • 2篇饶晓辉
  • 2篇邵龙辉
  • 2篇黄哲
  • 1篇梁莉莉
  • 1篇李小鹏
  • 1篇陈伟雄
  • 1篇余新平

传媒

  • 2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推拿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踝关节活动受限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随着骨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骨折内固定技术的进步,使患者能在手术后早期就能进行功能锻炼,因创伤致关节粘连而活动受限者较以前明显减少。笔者从2006年9月起,采用推拿结合关节松动术为主的方法,治疗踝关节粘连并活动受限者,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萧伟成李林饶晓辉林昔和李小鹏
关键词:关节松动术疗效分析推拿关节粘连内固定技术骨科技术
三种站立方法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站立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站床组23例、减重组19例和智能组21例,三组患者在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应用电动起立床、减重系统和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前后评价三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后三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减重组和智能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均显著优于站床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减重系统和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能更有效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李林黄哲邵龙辉林昔和吴伊敏饶晓辉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减重训练下肢运动功能
关节松动术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27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在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因创伤后而出现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者共27人,采用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结果:结论: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达70度以上,其中3例完全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平均104.70±16.74度,能以正常步态行走。结论:关节松动术能改善创伤后膝关节粘连所致屈曲活动受限,让患者能恢复正常步行。
萧伟成李林饶晓辉林昔和李小鹏
关键词:关节松动术创伤后
等速肌力训练对脑梗死偏瘫者步行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预后能恢复至社区性步行的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系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患侧膝关节的等速肌力训练;患者进入系统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定,治疗后评定10 m最大步行速度。结果:经过1周的系统治疗,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erg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预后能恢复至社区性步行的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接受常规系统康复治疗的同时,增加患侧膝关节的等速肌力训练,对步行能力的改善未见进一步获益。
萧伟成吴伊敏黄营湘饶晓辉梁莉莉李小鹏林昔和陈伟雄
关键词:等速肌力训练脑梗死偏瘫
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平衡仪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平衡仪组加用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法,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FMA)、平衡功能(PST值、LOS值)和步行能力(步速、步长)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且平衡仪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李林吴伊敏林昔和饶晓辉邵龙辉黄哲
关键词:偏瘫脑卒中平衡仪下肢运动功能
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肩周炎患者采用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刀治疗,两组均实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肩关节疼痛评分、功能评分、活动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肩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法(CM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MS评分、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前屈、内旋、外展、外旋活动角度高于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周炎患者采用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显著,可减轻肩关节疼痛感,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和活动度。
夏云云余新平梁建敏林昔和
关键词:肩周炎针刀康复训练肩关节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