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细康

作品数:39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江苏省卫生厅医学重点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6篇眩晕
  • 10篇阵发
  • 10篇阵发性
  • 10篇位置性
  • 10篇位置性眩晕
  • 10篇良性阵发性位...
  • 8篇前庭
  • 7篇睡眠
  • 6篇前庭功能
  • 6篇脑梗
  • 5篇眼性
  • 5篇脑梗死
  • 5篇梗死
  • 4篇电图
  • 4篇帕金森
  • 4篇帕金森病
  • 4篇腔隙
  • 4篇腔隙性
  • 4篇腔隙性脑梗死
  • 4篇半规管

机构

  • 29篇福建省级机关...
  • 6篇福建卫生职业...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福建省宁德市...
  • 2篇学研究院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福建省宁德人...
  • 1篇宁德市医院

作者

  • 39篇林细康
  • 18篇季晓林
  • 16篇严金柱
  • 13篇叶华
  • 3篇林芳
  • 3篇黄鸿旗
  • 3篇吴美娜
  • 2篇林建珍
  • 2篇罗高青
  • 2篇陈洁琼
  • 2篇季晓琳
  • 2篇邹漳钰
  • 2篇张国来
  • 2篇吴钢
  • 2篇王小勇
  • 2篇叶华
  • 2篇林芳
  • 1篇蔡艳绯
  • 1篇李晓璐
  • 1篇黄华平

传媒

  • 5篇临床神经病学...
  • 4篇癫痫与神经电...
  • 3篇福建医药杂志
  • 3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世界睡眠医学...
  • 1篇第一届全国痴...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变化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通过检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PCIV)患者前庭神经电生理和眼动功能的变化以探讨PCIV的前庭功能变化。方法对已经由临床和磁共振动脉成像或CT血管造影证实为PCIV的患者分别进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视频眼震电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及前庭双温交替试验(alternate bithermal caloric test,BT)等检查,并将各项检测数据与对照组的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cVEMP,o VEMP的潜伏期及左侧峰间振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和对照组cVEMP左右侧潜伏期差异分别为(t=11.4、9.55、7.17和7.71,P〈0.00)。左侧峰间振幅差异(t=3.07,P〈0.00)。oVEMP左右侧潜伏期差异分别为(t=7.88、5.35、7.58和6.39,P〈0.00)。左侧峰间振幅差异为(t=2.33,P〈0.00);右侧峰间振幅及双侧振幅差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G检查病例组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及视动试验的异常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扫视试验:χ~2=7.35,P〈0.01;平稳跟踪试验及视动试验:χ~2=8.08,P〈0.005)。病例组半规管轻瘫指数阳性率43%,对照组18%,两组半规管轻瘫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P〈0.05)。结论 VEMP主要检测前庭神经的电生理变化,VNG和BT注重于视眼动和视前庭功能检测,能够在神经体征和影像学变化出现前敏感检测出PCIV的前庭功能异常变化,对PCIV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较大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林细康季晓林罗高青叶华严金柱
关键词:眩晕前庭功能试验眼震电图描记术后循环缺血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对眩晕定位诊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oVEMP)的特性研究以探讨其对眩晕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7例对照组和33例BPPV患者进行oVEMP检测,分析比较两组之间检测数据的差异。结果 (1)病例组患耳的oVEMP异常率达到36%。(2)病例组患耳与对照组oVEMP各波潜伏期和峰-峰波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oVEMP可以作为BPPV耳石器功能异常变化的客观量化评估指标,并对眩晕的定位诊断提供一定帮助。
林细康李晓璐
关键词:眩晕耳石膜
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被引量:1
2009年
林细康季晓林
关键词:上肢远端肌萎缩症青少年期发病机制平山病下颈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其前庭功能电生理检查被引量:3
2012年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前庭功能障碍性疾病,约占周围性眩晕的17%-20%,发病年龄多见于50—70岁,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女:男约为(1.5.3):1。BPPV以特定头位引起发作性眩晕及眼球震颤为典型表现,具有5个特征:
林细康季晓琳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功能电生理检查功能障碍性疾病周围性眩晕发作性眩晕
丘脑出血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探讨被引量:2
2005年
林细康吴钢
关键词:丘脑出血偏瘫CT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前庭双温交替试验的特点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前庭双温交替试验的特点。方法采用前庭双温交替试验法检测57例BPPV患者(BPPV组)及6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最大慢相速度和半规管轻瘫(CP)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PPV组眼震最大慢相速度[(14.13±14.22)°/s]与正常对照组[(13.69±12.35)°/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PPV组CP 28例(49.1%),正常对照组CP 8例(1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PPV组患侧CP发生率明显高于健侧(P<0.05)。后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及上半规管BPPV患者C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PPV组患者CP发生率增高,且患侧的CP发生率明显高于健侧。前庭双温交替试验有助于BPPV患者的定位诊断。
林细康季晓林叶华严金柱王小勇林建珍林芳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后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SCC BPPV)的发病与睡眠姿势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验证睡眠姿势与后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BPPV)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Dix-Hallpike试验,对208例P-BPPV患者的病变侧别和其睡眠时头部姿势进行调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208例P-B...
林细康李晓璐
关键词:发病机制睡眠姿势
文献传递
中老年妇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 的 探讨中老年妇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50 ...
林细康季晓林叶华严金柱黄鸿旗王小勇吴美娜
同型半胱氨酸致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机制
新近研究已证明,Hhcy(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血管性痴呆发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本文就Hhcy在体内的代谢及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情况予以综述。
林细康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
绝经妇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绝经妇女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iBPPV)与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就诊我院的绝经后iBPPV妇女作为iBPPV病例组,选取30例同期就诊于我院的骨质疏松绝经妇女作为骨质疏松病例组,选取28例同期本院体检中心绝经后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三个观察组分别检测腰椎及股骨颈的骨密度(BMD),以最低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同时检测三个观察组的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Ca、P、碱性磷酸酶(ALP)、骨合成标志物1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和骨吸收标志物1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并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 iBPPV病例组、骨质疏松病例组和对照组的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Ca、A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1NP和β-CT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值与iBBPV的发生有关(P<0.05),其余因素(Ca、P、ALP、P1NP和β-CTX)与iBBPV的发生无关(P>0.05)。结论绝经妇女iBPPV与BMD变化存在相关性,但未发现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骨代谢生物标志物有相关性,提示绝经妇女iBPPV的发病与骨代谢异常具有相关性,研究结果对iBPPV诊断、治疗、预后评定和预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林细康金静君季晓林叶华严金柱陈洁琼张国来王坤刘慎敏
关键词:绝经妇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骨代谢生化指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