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长松

作品数:20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908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海槽
  • 4篇新生代
  • 3篇地球物理
  • 3篇地球物理特征
  • 3篇南海北部
  • 3篇基底
  • 3篇冲绳海槽
  • 2篇地磁
  • 2篇地磁日变
  • 2篇右行走滑
  • 2篇日变
  • 2篇走滑
  • 2篇马里亚纳
  • 2篇基底断裂
  • 2篇磁性基底
  • 1篇岛弧
  • 1篇地壳
  • 1篇地壳结构
  • 1篇地球
  • 1篇地球动力

机构

  • 20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0篇林长松
  • 10篇高金耀
  • 8篇谭勇华
  • 3篇王冠荣
  • 2篇叶芳
  • 2篇虞夏军
  • 2篇王英
  • 1篇苏达权
  • 1篇吴朝钧
  • 1篇李唐根
  • 1篇初凤友
  • 1篇陈邦彦
  • 1篇管志宁
  • 1篇陈雪
  • 1篇方银霞
  • 1篇李家彪
  • 1篇赵俐红
  • 1篇赵建如
  • 1篇刘元龙
  • 1篇何拥华

传媒

  • 12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与湖沼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4篇1999
  • 1篇1993
  • 2篇199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南海新生代的构造运动被引量:22
2007年
白垩纪末和新生代之交的构造运动揭开了新生代南海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序幕,自此之后整个南海的地壳开始进入总体受张性背景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以张性沉降为主要特征的地质发展时期.七次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具有多旋回、周期性振荡式发生的特点,其中尤以白垩纪末和老第三纪初、晚始新世和中渐新世及中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之间的三次构造运动表现最为强烈,形成了南海最为重要的三个区域性构造界面.南海地壳运动是欧亚、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亚三大板块相互作用效应的结果和缩影,是跨越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亚两大板块更大范围的岩石圈和软流圈流动(运动)方向、速度和强度的周期性振荡式改变所导致的.
林长松初凤友高金耀谭勇华
关键词:新生代
南冲绳海槽及其邻域的磁性基底与地壳结构被引量:5
1999年
研究区域的基底断裂构造十分发育.EW、NEE和NE向基底大断裂宏观上构成和控制区域地质构造的基本格架;NS、NNW和NW向断裂多为张扭性平移断层,它们对基本格架起强烈的分割破坏和错断作用,形成和控制次一级区域差异性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特征.东海陆架边缘隆起带磁性基底埋深一般为3~4km.基底由前中新世变质岩系及不同时期形成的火成岩类组成.地壳厚度为24—28km,为大陆地壳.南冲绳海槽盆地磁性基底埋深一般为5~7km,可划分出4个次一级盆地.基底极可能由前中新世以来海槽张裂运动所形成的玄武岩层或部分变质岩系组成,靠近陆坡坡脚处可能包括前第三纪的老地层.地壳厚度为15~20km,地壳为亚大洋型.
林长松王松才王英
关键词:基底断裂磁性基底地壳结构冲绳海槽
冲绳海槽南段基底组成分析被引量:9
2005年
根据反射地震、折射地震和磁力等资料,结合周边地质,探讨冲绳海槽南段基底组成。在海槽周边的东海陆架盆地、台湾褶皱带和琉球岛弧褶皱带,发育不同程度变质的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早第三纪地层。多道反射地震表明,海槽南段沉积盖层由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声学基底由下第三系及更老地层构成。邻近海槽南段的折射地震揭示,除第四系中新统速度层之外,还存在纵波速度分别为4.7—5.3km/s和6.3km/s的下第三系和中生界速度层。磁力异常分析和正反演拟合计算结果表明,海槽磁性基底主要由变质岩系构成,次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和喜山期中基性岩浆岩,磁性基底大部分相当声学基底。综合分析表明,海槽南段基底主要由不同程度变质的下第三系、中生界和上古生界构成;在海槽某些构造部位,已有喜山期基性岩浆岩形成。
刘建华林长松高金耀方银霞吴水根
马里亚纳岛弧系的垂向旋转运动与海槽的形成被引量:4
1992年
处于垂向旋转应力场作用下的马里亚纳岛弧系发生了垂向旋转运动,岛弧表面张裂而一分为二,形成东海脊和西海脊。东海脊的旋张掀斜运动使早期形成的岛弧向海沟轴方向不断迁移、沉降,同时导致马里亚纳海槽形成。 马里亚纳海槽新月形形态的形成是由于沟-弧系水平方向的差异性运动和岛弧系向东的差异性旋张掀斜运动所致。马里亚纳海槽实质上是岛弧系中发育的负向构造,始终属岛弧系的一部分。
林长松王冠荣
关键词:马里亚纳海槽
东海磁源重力异常、重力异常的对比和深部地质构造研究被引量:9
1992年
本文着重探讨了东海各个不同地质构造区域的磁源重力异常与重力异常之间的对比差异,揭示了各个地质构造区域的深部地质构造特征。 浙江岸外的部分区域和杭州湾外的舟东隆起的广大区域深部基底具有老的地质构造格局,在这些区域中推测有相当厚度的前新生界存在,当为东海前新生界找油气资源的新前景区。 菲律宾海板块沿琉球海沟向西俯冲,不仅导致了冲绳海槽的居里面和上地幔抬升,而且它还向西扩展到陆架边缘的五岛列岛-钓鱼岛带的南段和陆架盆地东南部的广大区域。
林长松管志宁吴朝钧
关键词:深部地质构造
南海海盆扩张成因质疑被引量:19
2006年
从板块构造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等角度,结合南海中央海盆及其周边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对南海“扩张成因”模式提出质疑.认为南海“扩张成因说”不能成立,其中的几个核心问题是:(1)数学理论模型的边界参数选取存在多解性,其结果与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不符或相去甚远;(2)无法解释海盆区地球物理探测和研究所表明的地壳结构及岩性特征,也无法解释海盆区的断裂分布和岩浆活动特征;(3)地球动力学诸方面难以支持南海“扩张成因说”成立;(4)南海海盆周边不存在与南海“扩张成因”相关的相互强烈作用的地球物理和地质构造特征;(5)南海海盆不具备大规模扩张的空间.南海“扩张成因说”已严重阻碍对南海和周边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工作的深入和发展,应该放弃.
林长松虞夏军何拥华谭勇华
利用海洋地磁梯度资料消除地磁日变影响的关键问题研究
<正>1.引言应用地磁资料,研究海山区及其周边的地质构造背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定量确定海山基岩的地磁要素,并进一步探讨其分布特征与区域性差异,探讨基岩类型及磁性差异,探讨海山区板块运动的规律和发展史;结合海洋地质学和板块...
谭勇华林长松高金耀
文献传递
南海北部新生代的构造运动特征
本文讨论了新生代时期南海北部的构造运动特征、太平洋板块运动以及火山活动特征,并对地球动力学进行分析。
林长松高金耀王冠荣叶芳谭勇华
关键词:南海北部
文献传递
南海的三维莫霍界面研究
<正> 根据“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勘测”专项近年在南海海域数万公里的实际测量和综合过去多次调查、积累的资料,我们编绘了南海海域最新的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和新生代沉积等厚图。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三维正、反演方法...
苏达权刘元龙陈雪陈邦彦李唐根曾维军林长松
文献传递
南海北部新生代的构造运动特征
<正> 林长松(2005)等对南海“扩张成因”模式提出质疑,认为“扩张成因说”仍有许多地质与地球物理方面的问题值得商榷和进一步研究。南海区域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呢?作者认为还是有必要从基础做起,故拟首先...
林长松高金耀王冠荣叶芳谭勇华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