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红斌

作品数:14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害虫
  • 2篇豆蚜
  • 2篇新疆棉蚜
  • 2篇蚜虫
  • 2篇预警
  • 2篇入侵
  • 2篇入侵害虫
  • 2篇生态治理
  • 2篇鞘翅目
  • 2篇吸虫
  • 2篇绿色防控
  • 2篇棉花
  • 2篇棉蚜
  • 2篇甲虫
  • 2篇负泥虫
  • 2篇步甲
  • 2篇步甲科
  • 2篇大豆蚜
  • 1篇新疆棉
  • 1篇新疆棉花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4篇梁红斌
  • 5篇张润志
  • 3篇林荣华
  • 3篇王红托
  • 3篇乔格侠
  • 2篇苗麟
  • 2篇任立
  • 2篇秦启联
  • 2篇刘晏良
  • 2篇徐伟钧
  • 2篇张广学
  • 1篇张彦周
  • 1篇张彦周
  • 1篇田长彦
  • 1篇赵章武
  • 1篇丁俊杰
  • 1篇程清泉
  • 1篇郑建峰
  • 1篇席玉强
  • 1篇王大生

传媒

  • 3篇生命世界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物安全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入侵害虫蔬菜花斑虫的封锁与控制技术
张润志王春林刘晏良张广学夏敬源迪拉娜·艾山梁红斌王福祥任立赵红山
该项成果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是控制外来物种入侵造成重大农业灾害范畴的应用性技术成果。1994-2002年在蔬菜花斑虫发生严重的24个县市的191个乡镇和48个团场进行了推广应用,累计应用面积337.5万亩,挽回经济损失...
关键词:
关键词:入侵害虫蔬菜花斑虫捕食性天敌马铃薯甲虫
新疆棉蚜生态治理技术
张润志田长彦朱恩林赵红山梁红斌李晶李萍杨栋王林霞林荣华
该成果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是农业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方向的实用技术成果。该成果根据新疆植棉历史与棉花害虫发生规律的研究,揭示了新疆棉蚜成为主要害虫的原因是冬小麦种植面积大量减少,从而导致棉田棉蚜的天敌来源减少,充足的食物和不...
关键词:
关键词:生物防治
一种大规模人工繁殖豆柄瘤蚜茧蜂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规模人工繁殖豆柄瘤蚜茧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温度为20~30℃、光照为12L:12D~14L:10D和相对湿度为65~75%的条件下,将大豆蚜寄主植株用大豆蚜进行接种,形成有蚜植株;2)在温度为1...
张彦周乔格侠席玉强梁红斌王红托苗麟
文献传递
利用棉田边缘苜蓿带实施新疆棉蚜生态治理
本文介绍了在新疆南疆棉区利用棉田边缘苜蓿带养育棉田天敌、并及时利用这些天敌对棉蚜实施生态控制的技术及其特点。同时,说明了在生态系统中天敌昆虫的发生状况、棉田边缘苜蓿带割除后天敌向棉田转移的规律以及人们普遍关心的苜蓿和棉花...
张润志梁红斌林荣华任立田长彦张斌王大生
关键词:棉花棉蚜苜蓿生态治理
文献传递
中华漠王Platyope proctoleuca chinensis(鞘翅目:拟步甲科)对微生境的选择被引量:10
2010年
动物对栖息地选择是复杂的,探索其内在机制对寻求维持动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地表甲虫优势种——中华漠王(Platyope proctoleuca chinensis)(鞘翅目:拟步甲科)为研究对象,2007—2008年连续2年采用陷阱捕获法监测其在不同生境下的种群数量和洞穴数量,分析该甲虫在景观和微尺度环境下对栖息地的选择。结果表明:在景观尺度上,与垄间相比,中华漠王更喜欢在沙丘上活动,在沙丘不同坡面上,中华漠王在背风坡的种群数量大于迎风坡;在微尺度上,中华漠王喜好沙丘上部的微环境,在背风坡上部种群数量相对更多;洞穴数量在景观和微生境2种尺度上的分布基本与种群数量空间分布一致。此外,中华漠王对微生境的选择与洞穴建立的难易程度有关,而洞穴的建立与土壤质量密切相关,特别是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其硬度。
吕昭智钟晓英苏延乐梁红斌
关键词:生境选择沙丘
黑龙江大豆蚜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徐伟钧李新民王红托刘春来梁红斌刘兴龙张彦周王克勤王芊丁俊杰姜立云王春王爽时新瑞刘凯
针对在大豆蚜的防治实践中,由于缺乏早期预警及有效的测报手段,且尚无抗蚜大豆品种应用,大面积爆发单纯依靠化学药物防治,造成环境污染、天敌昆虫数量锐减,大豆蚜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增加了大豆蚜的防治难度。该项目在农业部公益性行业...
关键词:
关键词:大豆
甲虫中的珍品——距甲
2016年
什么是距甲? 天牛是大家所熟知的一类甲虫。叶甲的知名度也较高,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不认识它们的一个近亲——距甲。 距甲是一类色彩亮丽的甲虫,只是数量、种类稀少而鲜有露脸的机会。我们先从距甲的名字说起,距甲顾名思义是和“距”有关的一类甲虫。那么什么是“距”呢?距是指昆虫身体上一种可以活动的刺,因为距甲备足胫节端部有这种刺状结构。于是就取名距甲。距甲也有曾用名一大肢叶甲,因它们的后足腿节一般较前足和中足的腿节额外粗壮而得名。
李开琴梁红斌
关键词:甲虫珍品叶甲近亲昆虫
蚜虫新型预警网络的构建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被引量:26
2011年
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的支持下,项目组在我国大豆和小麦主产区进行了蚜虫监测预警及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构建了基于吸虫塔的蚜虫监测预警网络系统,在蚜虫基础生物学研究、天敌资源普查及其控蚜作用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了多项以生物防治为主体的蚜虫绿色防控技术,包括天敌人工助迁、人工饲养天敌释放、作物邻间作措施、物理防控、隐蔽性施药等。相关技术措施在我国的东北、华北等大豆蚜、麦蚜为害严重的大豆产区和小麦主产区共建立了4个规模较大的试验示范区,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乔格侠秦启联梁红斌曹雅忠许国庆高占林徐伟钧武予清李学军赵章武成新跃
关键词:蚜虫预警绿色防控
喜欢背“泥”的负泥虫家族
2020年
说起叶甲,很多人都不陌生,比如橙红色的杨树叶甲、蓝紫色的大茎甲等,这都是叶甲总科里高颜值的明星物种。而谈起叶甲中的另一个成员——负泥虫,可能知道的人就少了。也许有人听说过枸杞负泥虫、水稻负泥虫等害虫,但负泥虫是一个大家族,属于害虫的负泥虫在整个家族中占比很小,还有大量的负泥虫在自然界生生不息、默默无闻。
徐源(文/摄影)梁红斌
关键词:负泥虫蓝紫色生生不息害虫大家族
负泥虫采集散记
2024年
负泥虫是一类神奇又神秘的甲虫,它们在植物的枝干或叶面上取食、繁殖和休憩,由于经常受到捕食和寄生的压力,成虫对周围扰动十分警觉。当它们遇到任何风吹草动时就会飞走或落地,甚至围绕植物茎干转着圈子和人捉迷藏。负泥虫的幼虫,则常背着一坨粪,让人觉得是泥巴点或鸟粪而错过。
梁红斌
关键词:茎干负泥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