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运啸
- 作品数:46 被引量:163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ERCP在不明原因肝外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经常规检查不明原因肝外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B超、CT和/或MRCP检查诊断不明原因胆胰疾病或肝外胆管梗阻病人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21~80岁,均行ERCP术。结果 45例病人行ERCP术,其中42例诊断为胆道微结石(Bi1iary microlithiasis,BML),42例均行乳头扩张术/EST+胆道取石术;3例为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而行胆道内支架植入术;1例ERCP取石术后并发轻症胰腺炎,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因腹痛再发行胆囊切除术,其余患者经ERCP治疗后腹痛、黄疸均缓解。结论 BML是不明原因肝外阻塞性黄疸的主要原因,ERCP是不明原因肝外阻塞性黄疸安全、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手段。
- 高晓姣梁运啸农兵梁列新覃柳潘咏王彩英覃惠庆
-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道微结石
-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的结直肠腺瘤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46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年龄57.8±10.7岁)和45例健康人(年龄54.4±8.2岁)的血清样本进行分析,通过变量权重投影分析和火山图筛选结直肠腺瘤患者血清中的代谢标志物,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代谢标志物的诊断能力。结果表明,两组血清的代谢轮廓有显著差异,筛选并鉴定了20个生物标志物,涉及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亚油酸代谢、氨酰-tRNA合成、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色氨酸代谢,其生物标志物16-羟基棕榈酸、花生四烯酸、肌酸、缬氨酸、亮氨酸、色氨酸、α-亚麻酸、牛磺鹅脱氧胆酸、LysoPC(20∶3)的ROC曲线面积(AUC)均大于0.90,特异性与灵敏度较高,对于结直肠腺瘤筛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潜力。研究结果可为基于代谢组学的结直肠腺瘤筛查提供参考资料。
- 杨宝梁运啸黄宗声涂星周昌园胡泽华文德鉴张淇淞
- 关键词:结直肠腺瘤代谢组学
- 奥贝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和机制——胆汁酸药物的利和弊被引量:5
- 2021年
-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肝病,但是目前无批准上市治疗NAFLD的药物。近年来,NAFLD被认为是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病,其发病机制与胆汁酸代谢的改变有关。奥贝胆酸是一种半合成的胆汁酸,同时也是一种强效且具有高选择性的法尼醇X受体(FXR)激动剂和脂肪酸转运蛋白5(FATP5)的强效抑制剂。目前,与高剂量熊去氧胆酸(UDCA)和其他胆汁酸药物治疗NAFLD相比,小剂量奥贝胆酸在治疗NAFLD中具有更多的优势和探索价值。
- 陈立新林创珍郁冰清梁运啸聂飚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法尼醇X受体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GOV)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本研究纳入临床资料完整的330例住院肝硬化患者,其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非GOV出血患者138例,首次出现GOV出血患者105例,GOV再出血患者87例。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GOV出血的临床特点,并以肝硬化非GOV出血组为对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OV首次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330例肝硬化患者中,192例肝硬化并发GOV出血,一级预防管理中,既往接受一级预防患者21例(10.93%),其中接受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药物治疗6例(3.13%),经内镜治疗15例(7.81%);二级预防管理中,既往接受二级预防患者125例(65.10%),其中经NSBB药物治疗18例(9.38%),内镜治疗69例(35.94%),介入治疗56例(29.17%)。Child-Pugh分级(OR=1.651,95%CI:1.115~2.444,P=0.012)、感染(OR=2.062,95%CI:1.055~4.032,P=0.034)。结论Child-Pugh分级、感染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GOV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GOV出血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治疗存在不足,需要加大高危人群的筛查、提高首次及再次出血的预防。
- 王文娟张国余雷蒋小辉崔旭东黄雪莲罗丽花梁运啸
-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 非X线引导引流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非X线引导下床边引流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收集该院行十二指肠镜治疗AOSC的临床病例,分析在非X线引导下床边使用十二指肠镜治疗AOS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在介入室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AOSC患者中,插管成功146例,插管成功率为93.6%(146/156),胆红素明显下降146例,内镜治疗成功率为93.6%(146/156),出现轻型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胆管炎和十二指肠乳头穿孔等并发症共18例,发生率为11.5%(18/156);在非X线引导下床边行十二指肠镜治疗AOSC患者中,插管成功13例,插管成功率为86.7%(13/15),胆红素明显下降12例,内镜治疗成功率为80.0%(12/15),出现轻型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和胆管炎并发症各1例,发生率为20.0%(3/15)。结论在非X线引导下床边十二指肠镜行超选胆管插管技术已经成熟,可以为部分AOSC重症患者或孕妇及不宜接受X线照射的患者解除胆道梗阻。
- 梁运啸农兵梁列新
- 关键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成功率
- 消化内镜下治疗胃静脉曲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胃静脉曲张(GV)患者容易出血,并且病死率高。目前GV的治疗方法尚未统一。内镜下注射组织胶治疗GV应用最为广泛,但其与各种并发症有关,包括异位栓塞和复发性出血。近年来,超声内镜(EUS)引导下治疗GV已经成为一种有前景的新方法,具有较高的技术及临床成功率和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该文对GV的病因、分型和治疗选择,尤其是新兴的内镜干预作一综述。
- 周庆南郭先文张国梁运啸
- 关键词:胃静脉曲张内镜超声内镜
-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脂质组学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结直肠癌(CRC)患者和健康人的各50例血清样本进行脂质组学分析,通过P<0.05和倍数变化>1.5或<0.67筛选组间差异脂质,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其诊断能力,为基于脂质组学的CRC筛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两组血清脂质谱存在明显差异,发现155种差异脂质,以磷脂酰胆碱(PC)和甘油三酯(TAG)为主,涉及磷脂酰胆碱代谢和甘油三酯代谢。筛选并鉴定9个脂质标志物,包括棕榈酰乙醇胺、棕榈酸、鞘氨醇、鞘磷脂(SM)d40∶3、SM d36∶0、TAG 58∶1、PC 34∶2、PC 36∶6、PC 38∶7,其ROC曲线面积(AUC)均大于0.80,特异性与灵敏度较高,对于CRC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应用潜力。
- 陈鸿炜农艳瑛朱一帆梁运啸周海琳张嘉豪张淇淞
- 关键词:结直肠癌血清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取石困难胆总管结石64例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取石困难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64例取石困难胆总管结石患者,分析在ERCP术中操作的难点,巨大结石采用机械碎石、激光碎石、体外震波碎石法;胆总管畸形采用变换体位、反复吸引、网篮体外塑形法;胆管过度扩张或狭窄采用吸引或柱状气囊扩张法;结石坚硬采用反复缓慢加压碎石法再进行胆管取石.结果:64例取石困难者,经ERCP取石成功53例,总体取石成功率为82.81%.其中巨大结石者18例,取石成功15例,成功率83.33%;胆总管畸形者18例,取石成功14例,成功率77.78%;胆总管过度扩张或狭窄者19例,取石成功16例,成功率84.21%;结石坚硬者9例,取石成功8例,成功率88.89%.结论:ERCP术可以有效地治疗取石困难胆总管结石.
- 梁运啸农兵梁列新卓文金王彩英潘咏覃惠庆
-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成功率
-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21年
-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与代谢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而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具有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或葡萄糖耐量异常的综合征。MAFLD通常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胰岛素抵抗是MAFLD和代谢综合征的关键联系。MAFLD的患病率变化与代谢综合征流行趋势相平行,发生率依然呈上升趋势,两者互为因果,共同导致代谢心血管和肝脏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生活方式干预是其防治的基石,多学科协作是未来MAFLD与代谢综合征患者管理的新型模式。该文对MAFLD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蔡联英王文娟梁运啸宋怀宇张国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 未分化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5.8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P=0.046)及脉管癌栓(P=0.018)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浸润栓(P<0.001)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直径>2 cm或(和)有脉管癌栓的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增加。
- 张文华农兵易楠蒋长秀梁列新梁运啸
-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