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窒息
  • 2篇新生儿窒息后
  • 2篇窒息
  • 2篇窒息后
  • 2篇CT
  • 1篇电解质
  • 1篇电解质改变
  • 1篇新生儿败血症
  • 1篇新生儿颅内出...
  • 1篇心肌
  • 1篇心肌酶
  • 1篇心肌酶谱
  • 1篇血糖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药性分析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机构

  • 6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6篇欧慧英
  • 4篇林明辉
  • 2篇邓素娟
  • 2篇李敏
  • 1篇刘帜翘
  • 1篇莫丽芬
  • 1篇熊伟
  • 1篇陈炎发
  • 1篇杨丽云
  • 1篇黄嘉言
  • 1篇郭芳

传媒

  • 3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儿童保健...

年份

  • 2篇2003
  • 2篇1998
  • 1篇1990
  • 1篇198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2003年
欧慧英
关键词: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新生儿败血症常见致病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2003年
目的:了解本地区新生儿败血症常见致病菌的变迁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儿科1996年-2001年收治的274例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的病人资料,对其中308株病原菌及常见检出菌耐药性的变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74例患儿共检出致病菌308株,其中在第1组158例中检出致病菌184株,在第2组116例中检出12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近年来的检出构成比明显增高,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大肠埃希氏茵及其他一些G-杆菌的检出构成比明显下降。早期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细菌分离株依次为CNS、金葡球、大肠埃希氏菌、G-杆菌;而晚期新生儿组则依次为CNS、金葡球、G-杆菌、大肠埃希氏菌。CNS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苯唑青霉素的耐药性显著上升,分别从88.4%、72.6%、51.6%、69.5%升至90.3%、83.3%、75.6%和70.8%。对大多数第三代头孢及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也有所增加,但仍维持在20%-40%左右。结论:CNS是近年来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致病菌,对青霉素类耐药性增加,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无变化,对万古霉素、泰能、头孢唑林、头孢他啶等抗生素较敏感。
欧慧英邓素娟林明辉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细菌培养
新生儿窒息后头颅CT检查的结果分析被引量:3
1998年
新生儿窒息后头颅CT检查的结果分析林明辉杨丽云欧慧英李敏围产期窒息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特别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是新生儿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为了解窒息新生儿头颅CT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我们对39例窒息早产儿和122例窒息足月儿头颅CT改变与对...
林明辉杨丽云欧慧英李敏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CT头颅
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心肌酶谱血糖及电解质改变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 检测窒息新生儿及正常新生儿肾功能、心肌酶谱、血糖和血解质.方法 检测50例窒息新生儿和35例正常对照新生儿的肾功能(BUN,Cr),心肌酶谱(AST,LDH,CK,CK-MB,HBDH),血糖和血清Na~+,K~+,Cl~-,Ca~(2+),Mg~(2+).结果 窒息组血清BUN、Cr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心肌五酶窒息组每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值均<0.01).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除了脑损伤外,心肾功能异常明显,故及时监测和治疗心肾功能损害,对提高成活率、减少后遗症十分重要.
欧慧英林明辉郭芳熊伟李敏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肾功能心肌酶谱血糖电解质
1275例住院新生儿的病种及死因分析被引量:3
1990年
我院儿科1983年6月至1989年5月收治新生儿1275例,占同期儿科总住院病人数6744的19.1%,死亡57例,占同期儿科总死1274例的77%,其中新生儿早期(生后7天内)死亡48例,占新生儿总死亡数的85%。将本组与哈尔滨、青海、湖北、江苏、安徽等地新生儿住院主要病种与死因进行比较,发现本组死亡率低与病种较单纯、病情较轻有关。并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新生儿死亡病例的临床诊断与尸解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与讨论。
林明辉邓素娟黄嘉言陈炎发欧慧英刘帜翘
关键词:新生儿死因分析尸解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与CT检查23例分析
1989年
本文对 CT 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23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发病与围生期缺氧窒息、产伤、孕妇疾病及脐带因素等有关。临床多以呼吸异常、惊厥为首发症状。CT 检查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占87%)。死亡4例与出血量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关。存活者2周左右出血可吸收,部分患儿于一个月后出现脑积水,随访时发现神经功能障碍者占21.7%。做好围生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及时处理围生期窒息,是减少颅内出血的重要措施。
莫丽芬欧慧英谢礼逊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