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阳锡华

作品数:17 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深圳市龙岗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瘤
  • 4篇出血
  • 3篇血管
  • 3篇引流
  • 3篇预后
  • 3篇蛛网膜
  • 3篇蛛网膜下
  • 3篇蛛网膜下腔
  • 3篇蛛网膜下腔出...
  • 3篇网膜
  • 3篇下腔出血
  • 3篇膜下
  • 3篇脑血
  • 2篇蛋白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力衰竭患者
  • 2篇血流
  • 2篇腰大池
  • 2篇腰大池持续引...
  • 2篇衰竭

机构

  • 17篇深圳市龙岗中...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欧阳锡华
  • 9篇叶宇
  • 8篇石小峰
  • 8篇陈委
  • 8篇仪立志
  • 5篇贾军
  • 5篇尹夕龙
  • 4篇刘政委
  • 3篇孔文龙
  • 3篇彭文君
  • 2篇方胜先
  • 2篇周路球
  • 2篇陈国昌
  • 2篇黄凯雄
  • 2篇纠智松
  • 2篇刘淑意
  • 1篇冯文峰
  • 1篇黄理金
  • 1篇张宏光
  • 1篇郭盛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全科护理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医药前沿
  • 1篇第七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在心衰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不同剂量贝那普利对NT-proBN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从而推断不同剂量贝那普利对心衰的疗效。方法常规治疗心衰基础上,贝那普利起始剂量为2.5~5mg/d,依据每2 w增加2.5mg/d的原则,随机分为:贝那普利5mg/d(A组、25例)、贝那普利10mg/d(B组、25例)、贝那普利15mg/d(C组、25例)以及贝那普利20mg/d(D组、25例)共四组,随访观察3个月和1年。结果治疗3个月5 mg/d治疗组NT-proBNP及LVEF水平,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年NT-proBNP以及LVEF 5mg/d组、10mg/d组,与其他两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15mg/d、20mg/d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短期治疗10、15、20mg/d组较5mg/d效果明显,但三组疗效差别不大;治疗1年后,15、20mg/d组疗效更明显,但疗效差别不大,提示长远治疗15mg/d组可达到大剂量疗效,同时避免大剂量药物治疗导致副作用增加的风险。
彭文君方胜先贺献芝欧阳锡华刘淑意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NT-PROBNPLVEF贝那普利
BDNF联合chABC鞘内注射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软骨素酶(ch ABC)鞘内注射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感觉功能的影响以及脊髓组织中神经干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ch ABC治疗组(C组),BDNF治疗组(D组),联合治疗组(E组),采用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法(CBS)对大鼠术后1周、2周、4周和2个月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脊髓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干细胞的影响,荧光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术前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均正常,术后1~2周,B、C、D、E各组CBS评分降低,但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2个月,C、D、E组CBS评分逐渐降低,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不同时间点Brd U阳性细胞数目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1周,C、D、E组大鼠脊髓组织Brd U阳性细胞数目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第2~4周,C、D、E组Brd U阳性细胞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A组比较,B组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Nestin阳性细胞数目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2周、4周、2个月,C、D、E组脊髓组织Nestin阳性细胞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1周,A组星形胶质细胞比例逐渐降低,神经元细胞比例逐渐升高。B组细胞3种细胞比例均较低,随着时间延长,神经元细胞比例缓慢升高,星形胶质细胞比例缓慢下降。C、D、E组脊髓受损后脊髓受损后4周~2个月,C、D、E组神经元比例逐渐升高,星形胶质细胞逐渐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ch ABC鞘内注射后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感觉功能恢复具有一�
周路球周路球娄明武欧阳锡华刘政委刘政委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软骨素酶
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疗效及对相关蛋白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比较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疗效及对相关蛋白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开颅术,观察组实施微创引流术。观察并比较2组病人术后疗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后血肿残余量及治疗前后Tau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手术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 00%,观察组为92. 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术后GOS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升高,术后血肿残余量、Tau蛋白、GFAP及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微创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及再出血情况,降低相关蛋白因子水平,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陈委叶宇欧阳锡华仪立志尹夕龙石小峰
关键词:微创引流术开颅术蛋白因子
腰大池持续引流对脑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流指标、早期康复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对脑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流指标、早期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96例的脑动脉瘤合并SAH患者,均给予夹闭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其中51...
陈委叶宇欧阳锡华仪立志石小峰
关键词:腰大池持续引流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脑血流预后
文献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和救治措施。方法:对33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急诊开颅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9例,中残2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11例。结论:迟发性颅内血肿和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导致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针对不同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叶宇李颖贾军仪立志黄凯雄欧阳锡华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脑膨出
N末端脑钠肽前体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治疗效果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通过观察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脏康复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心衰基础上,随机平分为两组:A组(药物+心脏康复组)和B组(单纯药物治疗组),通过规则治疗12个月后复查NT-proBN水平和对比再住院率。结果治疗后,A组所测得NT-proBNP数值对比B组所测得NT-proBNP数值明显下降,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因心衰再住院率亦比B组低。结论在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进行安全的心脏康复治疗比单纯使用药物治疗更加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彭文君方胜先郭盛刘淑意欧阳锡华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NT-PROBNP心脏康复
立体定向引导内镜直视下颅内病变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22年
目的:探讨使用立体定向引导内镜直视下颅内病变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颅内病变临床诊断不明确,具有活检手术指征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镜组与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行传统立体定向活检术,内镜组行立体定向引导内镜直视下颅内病变活检术。比较两组阳性率、取样量、手术时间。结果:内镜组病理阳性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出血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内镜直视下颅内病变活检术相对传统活检术具有取材充分、出血率低、取材部位精确、术后并发症少、病理诊断阳性率高等优点,可以大大提高颅内病变的诊断率,提高治疗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纠智松尹夕龙黄正贤孔文龙欧阳锡华
关键词:神经内镜活检术
腰大池持续引流对脑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流指标、早期康复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9
2020年
动脉瘤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原因,占SAH的50%~85%[1]。SAH发生后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甚至导致脑水肿、脑疝而威胁患者的生命与康复效果。因此除了尽快夹闭或栓塞动脉瘤外,阻止继续出血、及时减轻颅内压力、引流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在脑动脉瘤夹闭后采取的引流方式存在不同的观点,一般以间断腰穿为常规引流方式,近几年部分学者研究发现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动脉瘤合并SAH具有良好的效果[2],但是2种引流方式的对比研究还非常少见,笔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陈委冯文峰叶宇欧阳锡华仪立志石小峰
关键词:腰大池持续引流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脑血流预后
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癫痫16例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在去骨板减压术后癫痫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癫痫及脑积水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脑电图情况及神经功能(FIM评分)。结果:去骨瓣减压术后平均(60.2±16.6)d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患者术后重度及中重度异常、中度异常患者例数均少于术前,轻度异常患者例数多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术后13例(81.25%)异常EEG得到改善,3例(18.75%)变化不大;患者术前FIM评分低于术后评分(P<0.05),且14例患者术后FIM评分均高于术前。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癫痫合并脑积水的患者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可以促进脑电图及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癫痫发生率,改善预后。
陈国昌石小峰欧阳锡华周路球
关键词:癫痫颅骨缺损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
前交通动脉破裂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前交通破裂微小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16例均栓塞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1例,Ⅱ级5例。术后GOS评分5分12例,4分3例,3分1例。6~12个月DSA随访显示无复发、再出血病人,次全栓塞5例完全闭塞。结论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风险较大,通过选用合适的材料、采取相应手术技巧,可获得较好疗效。
陈委叶宇欧阳锡华仪立志刘政委黄理金石小峰
关键词: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