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军

作品数:44 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黄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骨折
  • 11篇关节
  • 8篇缺损
  • 6篇手术
  • 6篇骨缺损
  • 5篇股骨
  • 4篇置换术
  • 4篇软骨
  • 4篇软骨缺损
  • 4篇微骨折
  • 4篇微骨折技术
  • 4篇疗效
  • 4篇关节软骨
  • 4篇关节软骨缺损
  • 3篇愈合
  • 3篇入路
  • 3篇神经生长
  • 3篇神经生长因子
  • 3篇术后
  • 3篇全层

机构

  • 39篇黄石市中心医...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三峡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理工学院

作者

  • 44篇段军
  • 26篇张远金
  • 14篇柯雯昙
  • 11篇徐立军
  • 9篇陈又年
  • 9篇周赤兵
  • 7篇王勤志
  • 7篇张欣
  • 6篇李锋
  • 5篇陈翔
  • 4篇李大明
  • 4篇张辉
  • 3篇程燕莉
  • 3篇李名武
  • 3篇张国富
  • 3篇魏莉
  • 3篇柯爱红
  • 3篇石晓梅
  • 3篇殷永红
  • 3篇高琨

传媒

  • 5篇临床骨科杂志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5篇骨科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骨伤
  • 2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现代护理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小RNA-210-3p靶向ACVR1B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210-3p(miR-210-3p)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系RKO、SW480、SW620、DLD1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NCM460。将miR-210-3p抑制剂(inhibitor)及inhibitor阴性对照(NC)转染于RKO细胞中, 设为miR-210-3p inhibitor实验组以及NC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210-3p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实验(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激活素A的ⅠB型受体(ACVR1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两样本间比较采取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 miR-210-3p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表达均高于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 以RKO中升高最为明显(2.33±0.51、5.54±0.95、1.80±0.15、3.34±0.45比1.00±0.02,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外转染实验构建低表达miR-210-3p的miR-210-3p inhibitor实验组和NC组, qRT-PCR测量实验组miR-210-3p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44±0.04比1.02±0.27, t=3.26,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学实验验证miR-210-3p对结直肠癌细胞系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CCK-8表明, miR-210-3p inhibitor组24、48、72 h细胞吸光度明显低于NC组(0.33±0.01比0.41±0.01、0.51±0.01比0.72±0.03、0.80±0.02比1.01±0.08, t=0.378、17.900、23.920、5.494,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板克隆试验显示, miR-210-3p inhibitor组细胞集落个数明显少于NC组[(370.67±13.80)个比(518.67±11.50)个, t=14.270,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划痕愈合实验表明miR-210-3p inhibitor组划痕愈合度低于NC组[(7.91±0.55)%比(21.22±1.00)%, t=20.38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210-3p inhibitor组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中通过微孔膜的细胞数显著低于NC组[(145.00±5.67)个比(208.00±10.54)
魏莉孙率真程菲杨段军王国洲刘娟王帅程伏林
关键词:结直肠癌微小RNA
局部运用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促进的作用,为临床上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骨不连发生提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在大白兔右侧腓骨中下段截骨制造骨折模型,实验组采用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对照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治疗,在第2、4、6周抽取该组实验兔耳缘静脉血作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测定。在第3、6周后除死大白兔,作病理形态学检查,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折后第2、4、6周,在血清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病理检测实验组在术后第2周纤维骨痂中已有大量透明软骨细胞形成,第6周骨痂中的透明软骨细胞已被成骨细胞替代;而在对照组术后第2周纤维骨痂中仅有纤维组织,而且其间还有破骨细胞存在,术后第4周骨痂中出现了透明软骨细胞,第6周骨痂中的软骨细胞仍没有完全成骨细胞化。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
周赤兵张远金蔡冬冰段军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骨折愈合病理学生物化学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植皮术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0
2011年
目的通过与传统打包加压植皮法比较,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应用于骨科植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8月-2010年6月,收治106例四肢各种组织损伤合并皮肤缺损者,其中57例采用VSD联合植皮术治疗(试验组),49例采用传统打包加压植皮法治疗(对照组)。试验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18~52岁,平均35.6岁;植皮部位:上臂1例,前臂8例,手背8例,大腿3例,小腿25例,足踝12例;创面范围7 cm×6 cm~25 cm×20 cm;伤后至植皮术时间8~26 d,平均12.7 d。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16~59岁,平均38.3岁;植皮部位:上臂1例,前臂5例,手背7例,大腿2例,小腿25例,足踝9例;创面范围5 cm×5 cm~15 cm×13 cm;伤后至植皮术时间7~38 d,平均14.6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试验组:术后植皮均成活,成活率100%;植皮愈合时间(8.8±3.2)d。对照组:术后9 d 11例出现皮片局部感染,5例出现皮片缺血性坏死,成活率67.3%;植皮愈合时间(15.9±5.8)d。两组植皮成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40,P=0.000);植皮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0,P=0.000)。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7.6个月。试验组植皮区外观良好,瘢痕组织较对照组少。结论 VSD可使皮片与创面充分、紧密接触,加压均匀,提高了植皮术后皮片成活率。
段军张远金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植皮术皮肤缺损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防治作用。方法 :4 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前后 ,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股骨头内 PO2 值。结果 :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 ,有显著性差异(P<0 .0 5或 P<0 .0 1)。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能够改善股骨头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 ,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张欣段军朱宽宏
关键词:灯盏花素注射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液流变学
降钙素对去势兔的人工假体四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2005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对去势兔的假体四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将30只全髋置换(THA)模型的骨质疏松症雌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降钙素治疗,持续半年;所有动物术后24周处死,分别行假体四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假体四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显示,实验组骨吸收指标Oc.No/Tb.Pm、ES/BS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1);假体四周骨量参数BV/TV及Tb.Th,实验组明显较对照组增多(P<0.01);成骨参数OV/BV、成骨细胞数量参数OB%及OB/1cm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骨形成速率参数BFR(T)及%L.Pm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矿化沉积率MAR及矿化延迟时间ML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能抑制假体四周骨质的骨吸收,减少骨丢失,降低骨转化率;促进假体四周骨形成,增加骨量;改善假体四周骨微结构,提高骨质量。有利于提高假体四周骨质的生物力学性能,防止假体松动。
方忠李锋杨琴段军熊伟李光辉
关键词:降钙素假体组织形态计量学
去势法兔骨质疏松模型建立的探讨被引量:22
2005年
目的探讨采用去势法建立免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5月龄新西兰雌兔随机分成手术组(OVX)与假手术组(SHAM),手术组行双侧卵巢切除。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 4、8、12、24 w进行全身骨密度(BMD)检测;术前、术后12 w和术后24 w行骨代谢指标检测: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于术后 12w和24w各处死10只兔,取其右侧股骨行生物力学测定及取腰椎,制成不脱钙的骨切片,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去势6 m后,OVX组全身BMD明显低于SHAM(P<0.01):在骨代谢指标TRAP-5b、BALP及BGP,OVX组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1):生物力学检测中的弯曲强度、比例载荷、最大挠度和弯曲破坏载荷OVX组均较SHAM组明显下降(P<0.01)。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显示,OVX组的骨质丢失明显增加(BV/TV%下降,Tb.N减少,Tb.Sp变宽),骨小梁形成明显减少(OS/BS及MAR均增多),骨吸收明显升高(ES/BS、Oc.No/Tb.Pm 升高),这些指标与SHAM组比较有明显性差异(P<0.01)。结论去势法建立兔骨质疏松症模型切实可行,5月龄雌兔,造模6月。本模型为探明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机理、评价药物疗效及临床骨质疏松性假体松动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
方忠杨琴李锋段军敦先礼
关键词:去势法骨质疏松症模型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双侧卵巢切除生物力学测定OVX
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初步应用
2007年
目的探讨应用微骨折技术对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2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在其右股骨内髁先建立全层软骨缺损模型,实验组进行微骨折处理,对照组则不予特殊处理。分别在4周和8周各处死10只实验兔,作大体观察、病理学检查和修复组织厚度测量。临床上对68例全层关节软骨缺损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35例,关节清理后应用微骨折技术进行处理;对照组33例,仅作关节清理术。结果对照组只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生长,仅边缘有少量软骨组织生长,实验组在4周时大部分为软骨组织生长,8周已全部被软骨组织修复。术后平均随访8.6个月,Lysholm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骨折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方法。
周赤兵段军张远金柯雯昙
关键词:微骨折技术关节镜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关节软骨修复
平行放置双接骨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平行放置双接骨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用肱三头肌"舌"形瓣或鹰嘴"V"形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平行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1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按AO分型,其中C1型7例、C2型9例、C3型5例。结果经平均10.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无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败的发生。随访时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优7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6.2%。结论平行放置双接骨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固定可靠,可周期活动,是一种理想固定方法。
段军张远金李锋
关键词:肱骨骨折外固定器
双侧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Pipkin Ⅱ型骨折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2017年
髋关节脱位占关节脱位的2%~5%,而双侧髋关节同时脱位约占髋关节脱位的1%~2%[1],再合并双侧股骨头骨折则更是少见。股骨头骨折通常采用Pipkin分型[2]:Ⅰ型,股骨头骨折块位于中央凹下方;Ⅱ型,骨折位于中央凹上方;Ⅲ型,任意类型的股骨头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Ⅳ型,股骨头骨折合并髋臼骨折。2014年6月,我院收治一例双侧髋关节后脱位合并PipkinⅡ型双侧股骨头骨折,术后随访2年多,病人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徐立军王勤志段军陈又年张远金
关键词:髋关节后脱位双侧髋关节文献复习
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技术对膝关节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对68例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35.1岁,采用关节清理后应用“微骨折”技术进行处理,即利用骨刀设计的特性和适度的锤击力量造成软骨下的骨组织微小骨折,刺激软骨生长。对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龄31,6岁,仅作关节清理术。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8.6个月,按Lysholm评分标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技术能够显著减轻关节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方法。
张远金段军柯雯昙张欣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关节软骨缺损关节软骨修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