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蕾

作品数:12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老年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瘤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老年患者
  • 2篇地塞米松
  • 2篇血液
  • 2篇细胞淋巴瘤
  • 2篇疗效观察
  • 2篇金淋巴瘤
  • 2篇化疗
  • 2篇霍奇金
  • 2篇霍奇金淋巴瘤
  • 2篇骨髓
  • 2篇非霍奇金
  • 2篇非霍奇金淋巴...
  • 1篇带状疱疹
  • 1篇低剂量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1篇汪蕾
  • 9篇朱琦
  • 8篇邹丽芳
  • 6篇唐勇
  • 6篇姚一芸
  • 5篇程毅敏
  • 4篇胡钧培
  • 3篇庄衍
  • 2篇刘隽
  • 2篇窦红菊
  • 2篇叶为德
  • 1篇励菁菁
  • 1篇任志宏
  • 1篇夏祖光
  • 1篇林文洁
  • 1篇杭海芳

传媒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参皂苷对减轻蒽环类抗肿瘤药心脏毒副反应的疗效观察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在血液系统肿瘤的化疗方案中应用较广泛,尤其是对一些复发或难治的血液系统肿瘤有较好的疗效,但其心脏的毒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对一组用含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化疗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在化疗的同时加用...
胡钧培汪蕾朱琦窦红菊
关键词:血液系统肿瘤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人参皂苷疗效评价
血浆血栓前体蛋白与颌面部肿瘤并发血栓的相关性研究
2006年
目的观察血浆前体蛋白(TpP)与颌面部肿瘤患者并发血栓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20例颌面部腺癌患者,20例颌面部非腺癌肿瘤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BPC、PT等常规检测,以及包括(TpP)在内的血小板活化、凝血纤溶激活和内皮细胞受损的分子标志物检测。并对其进行敏感度和特异性的比较。结果颌面部腺癌组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1或P<0.05),TpP在颌面部腺癌组的升高与其并发血栓有一定相关性。结论TpP与颌面部腺癌患者并发血栓有一定相关性,是颌面部腺癌患者并发血栓的危险性评估,采取早期抗凝治疗的特异性指标。
汪蕾胡钧培朱琦窦红菊邹丽芳
关键词:颌面部肿瘤腺癌血栓前体蛋白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ized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5例慢性ITP老年患者,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每天1次,共14 d或至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停止给药。停药后继续观察14 d。依据成人ITP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的标准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和评估。结果:经rhTPO治疗后,完全反应7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80.0%(20/25)。用药后血小板计数最高值平均达到(146.18±83.96)×109/L,停药后血小板计数缓慢下降,治疗后第28天血小板计数回落至(85.40±39.53)×109/L,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15.30±7.97)×109/L(P<0.01),但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TPO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无显著影响(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头晕和乏力,分别为4例、3例、3例,腹泻和皮疹各1例。结论:rhTPO是治疗老年慢性ITP有效而且耐受性较好的治疗药物。
刘隽程毅敏邹丽芳汪蕾姚一芸唐勇庄衍励菁菁朱琦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老年患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间断口服伐昔洛韦预防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硼替佐米致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14年
背景与目的:随着硼替佐米成功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药物导致带状疱疹激活现象受到关注。本研究探讨硼替佐米治疗期间伐昔洛韦不同用药方法预防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3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成伐昔洛韦间断应用组和连续应用组,分别观察2组患者带状疱疹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抗病毒治疗费用及情绪状态。结果: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合并带状疱疹,未发生3级以上药物不良反应,间断用药组的抗病毒费用支出低于连续治疗组。患者情绪取决于基础疾病疗效,既往治疗不理想的连续用药组患者有焦虑抑郁表现。结论:伐昔洛韦间断应用能够有效预防硼替佐米治疗期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状疱疹发生。
姚一芸唐勇庄衍汪蕾邹丽芳朱琦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带状疱疹伐昔洛韦
高三尖杉酯碱对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用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治疗老年中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方法30例患者均为老年中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别用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或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治疗,连续10天为1个疗程,均化疗2个疗程。结果单用高三尖杉酯碱组15例患者中达到完全缓解(CR)者2人,部分缓解(PR)者4人,未缓解(NR)者9人,治疗有效率为40%,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组1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者2人,部分缓解(PR)者5人,未缓解(NR)者8人,治疗有效率为46.7%。化疗过程中,共16例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症,停药后10d左右恢复正常,有4例发生心脏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轻微,未出现皮肤粘膜出血及严重感染现象。结论对于老年中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用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或含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的方案化疗,可达到一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小,患者易于耐受。
汪蕾胡钧培朱琦邹丽芳
关键词:高三尖杉酯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盐酸帕洛司琼联合GDP方案治疗老年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2013年
目的评价盐酸帕洛司琼联合GDP(Palonosetron-GDP)方案治疗老年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Palonosetron-GDP方案治疗28例老年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对接受3个疗程以上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和不良反应分析,同时随访患者疾病进展情况。结果 26例患者接受3个疗程以上Palonosetron-GDP方案化疗,其中6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23.1%),10例部分缓解(部分缓解率38.5%),总有效率61.5%。26例患者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5.3月(95%CI:4.7~7.0)。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而非血液学毒性尤其是消化道不良反应轻微,其中化疗诱导恶心和呕吐不良反应Ⅰ级2例,Ⅱ级1例,没有Ⅲ~Ⅳ级呕吐反应。结论 Palonosetron-GDP方案是老年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有效挽救治疗方案,其中盐酸帕洛司琼能有效预防化疗诱导的消化道不良反应而不影响其疗效。
杭海芳朱琦唐勇邹丽芳姚一芸汪蕾程毅敏叶为德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化疗
沙利度胺对血液肿瘤患者致栓作用的初步探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究沙利度胺对血液肿瘤患者的致栓作用。方法检测和比较30例血液肿瘤患者服用沙利度胺前后血浆内皮素-1、凝血酶调节蛋白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水平以及凝血因子Ⅴ活性、抗凝血酶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D-二聚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α2-抗纤溶酶抑制物的活性。结果服用沙利度胺后,血液肿瘤患者体内血浆内皮素-1、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以及血浆D-二聚体比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而抗凝血酶活性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沙利度胺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抗凝及纤溶活性,从而增加血液肿瘤患者并发血栓的风险。
汪蕾胡钧培叶为德
关键词:沙利度胺血液肿瘤
减低剂量IA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减低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2例老年AML患者分别以减低剂量IA方案、标准剂量IA方案和标准剂量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方案(MA)治疗,比较3组病例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病死率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减低剂量IA组完全缓解(CR)6例(40%),标准剂量IA组CR5例(38%),标准剂量MA组CR5例(35%),减低剂量IA组与标准剂量IA/MA组相比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低剂量IA组4级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降低率低于标准剂量IA/MA组(P<0.05),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可耐受,治疗相关死亡率低于标准剂量IA/MA组(P<0.05)。患者主要死于骨髓抑制阶段感染诱发的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减低剂量IA方案是老年AML的治疗有效且耐受良好的治疗方案。
姚一芸朱琦邹丽芳汪蕾唐勇程毅敏林文洁任志宏夏祖光
关键词:老年减低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
右丙亚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老年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2013年
目的评价和比较右丙亚胺联合CHOP(D-CHOP)方案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老年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共入组40例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患者,随机分入D-CHOP方案组与CHOP方案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的完全缓解率、总体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D-CHOP组和CHOP组的完全缓解率相似(55%vs50%,P=0.752),而两组总体缓解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70%VS65%,P=0.736)。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指标两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D-CHOP组患者心肌受损指标肌钙蛋白I和心脏超声的心肌活动指数(Tei指数)低于CHOP组(0.10vs0.13,P=0.021:0.45vs0.5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vs30%,P=0.723)。结论D-CHOP方案是治疗老年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方案之一,其中右丙亚胺可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能有效减轻化疗相关的心脏毒性。
汪蕾朱琦唐勇邹丽芳励菁菁庄衍林文洁胡均培叶为德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右丙亚胺化疗老年患者
F57.吉西他滨、奥沙利铂联合地塞米松(GOD)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疗效观察
姚一芸唐勇庄衍程毅敏汪蕾邹丽芳朱琦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