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蕾

作品数:12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检验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6篇杀伤
  • 5篇心肌
  • 5篇杀伤细胞
  • 5篇自然杀伤
  • 5篇自然杀伤细胞
  • 4篇皂苷
  • 4篇人参
  • 4篇人参皂苷
  • 4篇人参皂苷RB...
  • 4篇癌细胞
  • 3篇凋亡
  • 3篇细胞凋亡
  • 3篇NK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多糖
  • 2篇心肌病
  • 2篇心肌缺血
  • 2篇心肌缺血再灌
  • 2篇心肌缺血再灌...

机构

  • 12篇湖北中医药大...
  • 9篇湖北科技学院
  • 3篇湖北省妇幼保...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2篇汪蕾
  • 9篇陈红霞
  • 3篇卢红
  • 3篇曹霞
  • 3篇李红英
  • 1篇肖凌
  • 1篇王蓉
  • 1篇郑芳
  • 1篇李安政
  • 1篇江绍伟
  • 1篇洪怡
  • 1篇陈琳

传媒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山东医药
  • 2篇现代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治疗糖尿病心肌病(DCM)的机制。方法选择Wistar大鼠50只,其中3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后,选择其中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各10只;其余20只未造模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PS组各10只。治疗组及APS组予腹腔注射APS 300 mg/(kg·d),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第8、10、12、14周末取各组尾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于第14周末抽取腹主动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IL-6、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取左心室肌组织,采用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模型组各时点血糖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第12、14周末血糖水平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血清IL-6、AngⅡ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及治疗组(P均<0.05)。空白对照组、APS组、模型组、治疗组AI分别为(1.47±0.34)、(1.38±0.56)、(62.56±11.32)、(31.05±8.75)个,模型组心肌细胞AI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及治疗组(P均<0.05)。结论 APS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IL-6、AngⅡ水平,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治疗DCM的机制之一。
陈红霞曹霞卢红汪蕾
关键词:黄芪多糖糖尿病心肌病白细胞介素-6细胞凋亡
紫草素诱导卵巢癌细胞表达钙网织蛋白促进DC成熟的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经紫草素诱导凋亡的卵巢癌细胞促进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紫草素以及不含紫草素的培养基处理卵巢癌HO-8910细胞系。48 h后检测各组HO-8910细胞的凋亡率和膜表面钙网织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同时将各组HO-8910细胞,在加入和未加入钙网织蛋白抑制性结合肽的条件下分别与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混合培养(未经过紫草素处理的HO-8910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的混合培养设为对照组),48 h后检测各组与树突状细胞成熟相关的膜分子CD86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技术)。结果与未经药物处理的HO-8910细胞相比,经紫草素处理的HO-8910细胞凋亡率和膜表面钙网织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并且凋亡率和钙网织蛋白水平呈紫草素浓度依赖性。经与紫草素处理过的HO-8910细胞混合培养后,树突状细胞表达CD86较对照组显著上调,同时钙网织蛋白抑制性结合肽能显著抑制CD86的上调。结论经紫草素诱导凋亡的卵巢癌HO-8910细胞能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其机制与诱导凋亡细胞膜表面暴露钙网织蛋白有关。提示在卵巢癌的化疗中使用紫草素,能加强凋亡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从而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
李红英陈红霞汪蕾
关键词:紫草素卵巢癌细胞树突状细胞
他汀类药物预处理时间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阿伐他汀和氟伐他汀一次性预处理的时间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日本大耳白兔70只,分别为普伐他汀、阿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组,每组21只,药物各组又分三个小组,对照组7只。实验前5 d、3 d和2 h通过灌胃一次性分别给予普伐他汀、阿伐他汀和氟伐他汀10 mg/kg,随后制作心肌梗死模型,术后测量心肌梗死面积并检测缺血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体外实验部分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观察以上他汀类药物作用0 min、5 min、15 min、20 min和30 min后诱导HUVECs表达eNOS的变化,通过Westernblot检测信号分子p-Akt(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的含量。结果提前2 h给药能显著减少各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梗死面积,增加缺血区eNOS的含量。缺血前5 d和3 d给药对心肌损伤改善不显著。细胞实验发现,以上他汀类药物20 min内即能上调血管内皮细胞eNOS表达,同时p-Akt的含量增加。结论短时间内一次性预处理应用他汀类药物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上调pAkt信号分子,在短时间内诱导血管内皮细胞eNOS表达有关。
陈红霞曹霞卢红汪蕾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他汀类药物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蛋白激酶
人参皂苷Rb1拮抗达沙替尼抑制NK细胞杀伤卵巢癌的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研究抗癌药达沙替尼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杀伤卵巢癌细胞的抑制效应,并探讨人参皂苷Rb1拮抗这种免疫抑制效应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达沙替尼、人参皂苷Rb1以及达沙替尼联合人参皂苷Rb1预处理NK细胞,未经药物处理的NK细胞设为对照。采用CFSE/PI双染色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与NK细胞混合培养的卵巢癌HO-8910细胞的死亡率来明确NK细胞的杀伤功能;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测定NK细胞的凋亡率来明确其生存活力;采用real-time PCR法测定NK细胞颗粒酶B的mRNA表达量;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K细胞ERK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达沙替尼处理组的NK细胞对卵巢癌HO-8910细胞的杀伤率显著下降(P<0.01),NK细胞的颗粒酶B的mRNA水平和磷酸化ERK(pERK)表达均下调;达沙替尼合并人参皂苷Rb1处理组的NK细胞对卵巢癌HO-8910细胞的杀伤率较达沙替尼组升高(P<0.05),而且颗粒酶B的mRNA水平、pERK表达均较达沙替尼组有所恢复;与对照组相比,人参皂苷Rb1单独处理组的NK细胞的生存活力、颗粒酶B水平、pERK表达量以及杀伤功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达沙替尼对NK细胞杀伤卵巢癌细胞有抑制效应,可能与下调NK细胞的杀伤介质颗粒酶B和抑制ERK磷酸化有关。人参皂苷Rb1虽然不能直接活化NK细胞,但是能拮抗达沙替尼对NK细胞的上述抑制效应,提示联用人参皂苷Rb1能减少抗癌药物达沙替尼对免疫效应细胞的抑制作用。
李红英陈红霞汪蕾
关键词:达沙替尼人参皂苷RB1卵巢癌细胞杀伤功能
人参皂苷Rb1拮抗肝癌细胞抑制NK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1拮抗肝癌细胞下调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获取经过人参皂苷Rb1作用后肝癌细胞(HepG2)的培养上清以及未经其作用的HepG2的培养上清,比较2种上清中TGF-β1的水平(ELISA法);比较2种上清对NK细胞的胞毒效应分子颗粒酶B及NK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结果HepG2培养上清中含有TGF-β1,经过上清预处理的NK细胞表达胞毒效应分子颗粒酶B减少,杀伤功能受抑制。人参皂苷Rb1可以拮抗HepG2的免疫抑制作用:降低HepG2培养上清中TGF-β1的含量;同时经过与未经过人参皂苷Rb1作用的HepG2培养上清分别用来处理NK细胞,前一种上清处理过的NK细胞在颗粒酶B的mRNA水平以及杀伤功能上都较后一种上清处理过的NK细胞有所增加。结论 HepG2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以及减少NK细胞表达胞毒效应分子颗粒酶B从而抑制NK细胞的杀伤功能,而人参皂苷Rb1通过拮抗HepG2对NK细胞的免疫抑制,使得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有所恢复,从而发挥了抗肿瘤效应。
汪蕾陈红霞
关键词:肝癌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人参皂苷RB1免疫抑制
NK92细胞经非溶酶体途径快速生成并释放35kD颗粒酶B至靶细胞
2016年
目的探讨NK92细胞能否经非分泌型溶酶体途径分泌颗粒酶B(GZB)以及其可能的分泌机制。方法 NK92细胞作为细胞模型,经佛波酯(PMA)和离子霉素(ION)活化后4 h内,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技术检测NK92细胞胞质中蛋白合成功能被抑制前后相对分子质量(M_r)35 000和32 000 GZB的含量及其分布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分离纯化分泌型溶酶体(SL)及不含溶酶体胞质中的GZB种类;通过EDTA抑制溶酶体的胞吐来阻断M_r32 000 GZB的释放,观察活化后NK92细胞上清中的M_r35 000 GZB含量;将活化的NK92细胞与K562细胞共培养,观察M_r35 000 GZB能否进入K562细胞;观察活化后NK92细胞的死亡率,并检测其分泌M_r35 000 GZB的酶活性。结果 NK92细胞PMA/ION刺激4 h后,在SL外的胞质中生成大量GZB,M_r为35 000区别于SL内GZB的M_r32 000。经免疫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显示,这些GZB位于溶酶体外的小囊泡内。同时,M_r35 000 GZB能被分泌至细胞外。进一步检测发现受到刺激的NK92细胞在SL外的胞质中同时出现GZB/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9(serpinb9)复合物以及M_r35 000 GZB,但死亡率未上升,与之相应的是SL内的GZB具有酶活性,SL外的M_r35 000 GZB为酶原形式,表明M_r35 000 GZB并非由SL漏出。结论人NK细胞内存在SL外无酶活性的M_r35 000 GZB,以非溶酶体途径快速生成方式分泌至细胞外,提供了部分细胞外的GZB。
汪蕾江绍伟肖凌陈琳李安政郑芳
关键词:颗粒酶B细胞凋亡
沉默microRNA-20a对乳腺癌MCF7细胞表达NK细胞活化性受体配体MICA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沉默microRNA-20a对上调乳腺癌MCF7细胞膜表面MHCⅠ类链相关分子A(MHC classⅠchain-related molecules A,MICA)表达量的影响及其促进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对MCF7细胞杀伤的作用。方法:在脂质体介导下用microRNA-20a抑制剂瞬时转染MCF7细胞,采用RT-PCR检测microRNA-20a的表达量以明确抑制效果;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后MCF7细胞表达MICA分子的变化以及采用结晶紫实验检测MCF7细胞经过转染后以及在加入MICA封闭抗体前后对NK细胞介导的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与转染无关序列组等比较,经过microRNA-20a抑制剂转染后MCF7细胞表达microRNA-20a下调,同时表达MICA蛋白分子上调;结晶紫法检测NK细胞对MCF7的杀伤活性,结果显示,经过microRNA-20a抑制剂转染后MCF7细胞的死亡率显著增加(P<0.01),同时MICA分子的封闭性抗体能够逆转MCF7细胞升高的死亡率。结论:沉默microRNA-20a能上调MCF7细胞表达NK细胞活化性杀伤受体的配体MICA分子,并导致MCF7细胞在NK细胞介导的杀伤实验中死亡率显著上升。以microRNA-20a为靶点的RNA干扰有望为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从而上调NK细胞对其发挥杀伤作用提供新的靶点。
李红英王蓉汪蕾
关键词:MICA自然杀伤细胞
黄芪多糖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高脂组(40只),高脂组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mg/kg,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选取造模成功大鼠32只随机分为糖尿病心肌病组(DM组)、黄芪多糖治疗组(黄芪多糖400mg/kg)、二甲双胍治疗组(二甲双胍600mg/kg)及联合用药组(黄芪多糖200mg/kg+二甲双胍300mg/kg),每组8只;继续用药治疗8周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空腹血糖、动物体重,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6、Ang-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体重下降,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IL-6、Ang-Ⅱ水平显著升高;联合用药组大鼠空腹血糖、IL-6、Ang-Ⅱ低于黄芪多糖干预组和二甲双胍干预组;联合用药组的体重、胰岛素高于黄芪多糖干预组和二甲双胍干预组(P≤0.05)。结论黄芪多糖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降低血糖、抑制IL-6、Ang-Ⅱ表达,促进胰岛素分泌,对糖尿病心肌有协同增强抗损伤的作用。
陈红霞曹霞卢红汪蕾
关键词:黄芪多糖二甲双胍糖尿病心肌病白细胞介素-6
NK细胞及颗粒酶B与人类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的关系
2015年
目的分析NK细胞、颗粒酶B与人类病毒性心肌炎(VMC)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法医鉴定中心2013年至2015年符合研究要求的50例人体心脏样本,其中25例为病毒性心肌炎组(VMC组),20例颅脑损伤的样本列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表达差异。结果VMC组心肌组织中可见心肌细胞变性或者坏死,NK细胞、颗粒酶B表达增高,而正常对照组未见心肌细胞变性或者坏死,组间差异显著(P〈0.05)。VMC组细胞凋亡指数为(12.5563±2.8418)%,显著高于正常对比组的(1.8374±1.7229)%(P〈0.05)。结论颗粒酶B和NK细胞与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在VMC的产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汪蕾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自然杀伤细胞颗粒酶B细胞凋亡
白消安与人参皂苷Rb1协同促进肝癌细胞分泌HSP70及其增强NK细胞杀伤功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白消安与中药人参皂苷Rb1协同促进肝癌细胞(HepG2)分泌HSP70,进而增强NK细胞杀伤功能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HepG2经过白消安、人参皂苷Rb1以及白消安联合人参皂苷预处理后分别收集培养上清,其对照为未经过药物处理的HepG2培养上清。通过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HSP70的表达水平;并将上清分别作用于NK细胞,随后检测其对靶细胞的杀伤率。结果 HepG2的培养上清能显著抑制NK细胞的杀伤功能;但是经过白消安、人参皂苷Rb1以及白消安联合人参皂苷预处理的HepG2的培养上清作用于NK细胞后,NK细胞杀伤功能显著恢复,其中以白消安联合人参皂苷组的作用最显著(P<0.05),同时NK细胞杀伤功能的恢复程度与上清中HSP70的浓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肝癌细胞(HepG2)的培养上清对于NK细胞的杀伤功能有免疫抑制效应。白消安和人参皂苷Rb1能拮抗这种免疫抑制,二者联合应用有协同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癌细胞分泌免疫调节物质HSP70有关,提示适当联用化疗药物与传统中药能更有效的提高NK细胞的抗癌效应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汪蕾陈红霞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白消安人参皂苷RB1HSP70
共2页<12>
聚类工具0